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吳子兵法》“審敵虛實而趨其?!钡闹\略與運籌技巧(1)

吳起繼承以往的兵學理論,總結當時的戰爭經驗,提出“審敵虛實而趨其危”、“應變”等決策謀略,它對于戰爭指導有重要意義,提醒管理者應根據事態發展,把握決策時機。

《吳子兵法》:

“審敵虛實而趨其?!钡闹\略與運籌技巧

釋典

《吳子兵法》又稱《吳起》、《吳起兵法》、《吳子》,是一部與《孫子兵法》齊名的軍事著作,相傳為戰國時衛國人吳起所作,全書分為《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和《勵士》六篇。

《吳子兵法》主要總結戰國時期的戰爭經驗,與《孫子兵法》一起并稱“孫吳兵法”,受到歷代軍事家的重視。約成書于戰國的《尉繚子》多處引述其用兵、治軍的言論,唐初魏徵將《吳子兵法》的一些內容收入《群書治要》,宋代正式將其列入《武經七書》。《吳子兵法》于唐代傳入日本,后傳入歐洲,現有英、法、俄、德等譯本。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說:“《吳子》之正,《孫子》之奇,兵法盡在是矣?!秴亲印匪啤墩撜Z》,《孫子》似《孟子》?!边@一“吳正孫奇”說給予《吳子兵法》極高評價,將它置于《孫子兵法》之上。

關于《吳子兵法》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史上有著不同的看法。明清以來,許多學者懷疑此書是西漢或六朝時人的偽托之作。對于《漢書·藝文志》記載有四十八篇,有人認為在流傳過程中亡佚了許多篇章。現在一般認為,《吳子兵法》為吳起所著,成書于戰國前期,是經后人整理的吳起的軍事思想的記錄。

吳起(?~公元前381年),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人。他出身于千金之家,但沒能在衛國步入仕途。后來到魯國,被任命為將軍,戰功赫赫,沒過多久被讒言所害,被迫離開魯國,來到魏國。在魏國屢建戰功,被任命為西河郡守,政績突出,引起魏國貴族的嫉恨,含恨離開魏國,逃往楚國。到達楚國后輔佐楚悼王治國,楚悼王死后被楚國舊貴族殺害。吳起曾求學于名儒曾參,習道義之說,所以他論兵頗具儒家特色。吳起不僅是一位杰出的兵家,更是一位卓越的兵學家。《漢書·刑法志》中論先秦兵家,“吳有孫武,齊有孫臏,魏有吳起,秦有商鞅,皆擒敵立勝,垂著篇籍”。

《吳子兵法》約5000字,共6篇,大致內容分別為:《圖國》圍繞“內修文德,外治武備”的戰略主張,論述治理國家和軍隊“必須先教百姓而親萬民”,修德行仁,任賢使能,并對戰爭的起因和種類進行了初步探討;《料敵》從戰略高度分析敵方的優劣長短,論述偵察敵情的要領及對不同情況下的敵人的作戰方法;《治兵》主要論述訓兵、行軍、宿營及保養軍馬的原則和方法,提出了“以治為勝”、“教戒為先”、“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于狐疑”等著名觀點;《論將》論述將帥在治國統軍中的重要性和應具備的條件,以及觀察分析敵情的要領,要求統軍將領“總文武”、“兼剛柔”;《應變》講隨機應變的戰術思想,主張選擇有利時機,并根據情況變化采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勵士》論述獎有功激無功,鼓舞軍隊士氣。

《吳子兵法》內容十分豐富,是繼《孫子兵法》之后又一部體系完備、思想精深、具有重大理論價值的兵學論著。

《吳子兵法》中提出的“審敵虛實而趨其危”、“應變”等作戰原則,無疑對取得戰爭勝利有重大意義,對于如今競爭激烈的商戰也有現實的指導作用。它提醒管理者應該根據事態發展來把握決策時機,從而做出長遠而富有建設性的決策。

《吳子兵法》中的“審敵虛實而趨其?!敝\略在《吳子兵法》中,吳起提倡“審敵虛實而趨其?!?,注重判斷敵情、捕捉戰機、靈活用兵,主張利用使節、出動間諜來了解敵軍的情形,通過實地觀察了解敵我雙方占據的地形,然后做出準確的判斷,進攻敵人的薄弱環節。

在《吳子兵法·料敵》中提到,“用兵必須審敵虛實而趨其危。敵人遠來新至,行列未定,可擊;既食未設備;可擊;奔走,可擊;勤勞,可擊;未得地利,可擊;失時不從,可擊;旌旗亂動,可擊;涉長道,后行未息,可擊;涉水半渡,可擊;險道狹路,可擊;陣數移動,可擊;將離士卒,可擊;心怖,可擊。凡若此者,選銳沖之,分兵繼之,急擊勿疑。”大致意思是,用兵必須查明敵人的虛實,以利用它的弱點。敵人遠來新到,部署未定,可攻擊;剛吃完飯,還未戒備,可攻擊;慌亂奔走的,可攻擊;疲勞的,可攻擊;沒有占據有利地形的,可攻擊;天氣季節對敵不利的,可攻擊;部隊混亂的,可攻擊;經長途行軍,部隊尚未得到休息的,可攻擊;正在渡水的,可攻擊;通過險道狹路的,可攻擊;陣勢頻繁變動的,可攻擊;將帥脫離部隊的,可攻擊;軍心不定的,可攻擊。凡是遇到上述情況,就應先派精銳部隊沖向敵人,并繼續派遣兵力接應,必須要迅速出擊,不可遲疑。

將領依據敵情的特點和敵方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來做出戰爭的決策,并能夠捕捉戰機,靈活用兵。這種思路和方法運用于企業管理,不僅要求管理者能夠捕捉商機,而且看中時機之后能夠當機立斷,采用權變之術。

第一,捕捉戰機

《吳子兵法》中捕捉戰機的方法很多,有著名的“六國風俗”法,有實地觀察、分析法,有使用使節、間諜法等。戰國前期,各國不同的風土民情和文化傳統導致各國軍隊的素質及其作戰的特點有著明顯的差異。魏國位于天下的中央,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對付四周的敵人。吳起身在魏國,胸懷天下,對各國軍隊的情況有深入的了解。這樣可因人而異,對付不同的國家用不同的戰略。而實地的觀察、分析可以提高果斷決策和作戰取勝的信心。使用使節、間諜深入敵方內部收集情報,對敵方的情況做到“先知”,這樣就可以有備無患。

原典

武侯謂吳起曰:“今秦脅吾西,楚帶吾南,趙沖吾北,齊臨吾東,燕絕吾后,韓據吾前。六國兵四守,勢甚不便,憂此奈何?”起對曰:“夫安國家之道,先戒為寶。今君已戒,禍其遠矣。臣請論六國之俗:夫齊陣重而不堅,秦陣散而自斗,楚陣整而不久,燕陣守而不走,三晉陣治而不用?!?

——《吳子兵法·料敵》

[譯文]武侯對吳起說:“現在秦國威脅著我西部,楚國圍繞著我南部,趙國面對著我北部,齊國緊逼我東部,燕國阻絕著我的后面,韓國據守在我的前面,六國軍隊四面包圍著我們,形勢非常不利,我對此很憂慮,該怎么辦呢?”

吳起回答說:“保障國家安全的方法,先有戒備是最重要的?,F在您已經有了戒備,離禍患就遠了。請允許我分析一下六國軍陣的情況,齊國陣勢龐大但不堅固,秦國陣勢分散但各自為戰,楚國陣勢嚴整但不能持久,燕國陣勢長于防守但不善于攻擊,三晉中的韓、趙兩國陣勢整齊但不頂用?!?

原典

夫齊性剛,其國富,君臣驕奢而簡于細民,其政寬而祿不均,一陣兩心,前重后輕,故重而不堅。擊此之道,必三分之,獵其左右,脅而從之,其陣可壞。秦性強,其地險,其政嚴,其賞罰信,其人不讓,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戰。擊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貪于得而離將,乘乖獵散,設伏投機,其將可取。楚性弱,其地廣,其政騷,其民疲,故整而不久。擊此之道,襲亂其屯,先奪其氣,輕進速退,弊而勞之,勿與戰爭,其軍可敗。燕性慤,其民慎,好勇義,寡詐謀,故守而不走。擊此之道,觸而迫之,陵而遠之,馳而后之,則上疑而下懼,謹我軍騎必避之路,其將可虜。三晉者,中國也,其性和,其政平,其民疲于戰,習于兵,輕其將,薄其祿,士無死志,故治而不用。擊此之道,阻陣而壓之,眾來則拒之,去則追之,倦其師。此其勢也。

——《吳子兵法·料敵》

[譯文]齊國人性格剛強,國家富足,君臣驕奢,忽視民眾利益,政令松弛而待遇不均,一陣之中人心不齊,兵力部署前重后輕,所以陣勢龐大但不堅固。攻擊它的方法,必須把我軍分為三部,各以一部側擊其左右兩翼,另以一部乘勢從正面進攻,它的陣勢就可以攻破了。秦人性格強悍,地形險要,政令嚴格,賞罰嚴明,士卒臨陣爭先恐后,斗志旺盛,所以能在分散的陣勢中各自為戰。攻擊它的方法,首先以利誘它,當士卒因爭利而脫離將領掌握時,就趁混亂打擊其零散的部隊,并設置伏兵,伺機取勝,它的將領就可以擒獲。楚國人性格柔弱,領土廣大,政令紊亂,民力疲困,所以陣勢雖然嚴整但不能持久。攻擊它的方法,要襲擾它的駐地,先挫傷它的士氣,然后突然進擊,突然撤退,使其疲于應付,不要和它決戰,這樣就可打敗它的軍隊。燕國人性格誠實,行動謹慎,好勇尚義,缺少詐謀,所以善于固守而不善于機動。攻擊它的方法,是一接觸就壓迫它,打一下就撤走,并奔襲它的后方,這樣,就會使它上下疑懼,再將我車騎埋伏在敵人撤退必經的道路上,它的將領就可被我俘虜。韓趙是中原的國家,民性溫順,政令平和,民眾疲于戰禍,久經戰爭,輕視其將帥,不滿其待遇,士無死忠,所以,陣勢雖然整齊但不中用。攻擊它的方法,用堅強的陣勢迫近它,敵人來攻就阻擊它,敵人退卻就追擊它,這樣來使它的軍隊疲憊。這是六國的大概形勢。

原典

凡料敵有不卜而與之戰者八。一曰,疾風大寒,早興寤遷,刊木濟水,不憚艱難;二曰,盛夏炎熱,晏興無間,行驅饑渴,務于取遠。三曰,師既淹久,糧食無有,百姓怨怒,妖祥數起,上不能止。四曰,軍資既竭,薪芻既寡,天多陰雨,欲掠無所。五曰,徒眾不多,水地不利,人馬疾疫,四鄰不至。六曰,道遠日暮,士眾勞懼,倦而未食,解甲而息。七曰,將薄吏輕,士卒不固,三軍數驚,師徒無助。八曰,陣而未定,舍而未畢,行坂涉險,半隱半出。諸如此者,擊之勿疑。

——《吳子兵法·料敵》

[譯文]判斷敵情,不必占卜就可與其交戰的,有八種情況。一是在大風嚴寒中,晝夜行軍,伐木渡河,不顧部隊艱難的。二是在盛夏炎熱,出發很遲,途中不休息,行軍急速,又饑又渴,只顧趕往遠地的。三是出兵已久,糧食用盡,百姓怨怒,出現許多不祥征兆,將領不能制止的。四是軍資耗盡,柴草不多,陰雨連綿,無處可掠奪的。五是兵力不多,水土不服,人馬多病,四鄰援軍未到的。六是路遠卻已日暮,部隊疲勞害怕,困倦而沒有吃飯,解甲休息的。七是將吏無威信,軍心不穩定,三軍屢次驚慌,而又孤立無援的。八是部署未定,宿營未畢,翻山越險只過了一半的。遇到這類情況,都應迅速進擊,不要遲疑。

原典

有不占而避之者六?!?,土地廣大,人民富眾。二曰,上愛其下,惠施流布。三曰,賞信刑察,發必得時。四曰,陣功居列,任賢使能。五曰,師徒之眾,兵甲之精。六曰,四鄰之助,大國之援。凡此不如敵人,避之勿疑。所謂見可而進,知難而退也。

——《吳子兵法·料敵》

[譯文]不必占卜而應避免和敵人作戰的情況有六種。一是土地廣大,人口眾多而且富足的。二是上愛其下,恩惠普及的。三是賞罰嚴明,行動及時的。四是論功敘位,任用賢能的。五是軍隊眾多,裝備精良的。六是有四鄰幫助,大國支援的。凡是這些條件都不如敵人時,就應避免和它作戰而不必遲疑,這就是所謂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原典

武侯問曰:“兩軍相望,不知其將,我欲相之,其術如何?”起對曰:“令賤而勇者,將輕銳以嘗之,務于北,無務于得。觀敵之來,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為不及,其見利佯為不知,如此將者,名為智將,勿與戰矣。若其眾嘩,旌旗煩亂,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縱或橫,其追北恐不及,見利恐不得,此為愚將,雖眾可獲。”

——《吳子兵法·論將》

[譯文]武侯問:“兩軍對陣,不知敵將的才能,想要查明,用什么方法?”吳起回答說:“令勇敢的下級軍官率領輕銳部隊去試攻敵人。務必敗退,不要求勝,以觀察敵人前來的行動。如果敵人每次前進和停止,指揮都有條不紊,追擊假裝追不上,見到戰利品裝作沒看見,這樣的將領是有智謀的,不要和他交戰。如果敵人喧嘩吵鬧,旗幟紛亂,士卒自由行動,兵器橫七豎八,追擊惟恐追不上,見利惟恐得不到,這是愚昧的將領,即使敵軍眾多,也可以把他擒獲?!?

第二,“應變”

——靈活用兵

在捕捉戰機的基礎上,根據敵人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戰略戰術。這就是吳起所提倡的“應變”思想。吳起認為,將帥指揮作戰,必須根據敵情的變化,依照不同的天時、地理條件,運用靈活多變的戰法,充分發揮各兵種的特點,把握戰場的主動權,以奪取戰爭勝利。

原典

凡兵戰之場,立尸之地,必死則生,幸生則死。其善將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燒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謀,勇者不及怒,受敵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于狐疑。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溪县| 平塘县| 云龙县| 茂名市| 米脂县| 垣曲县| 新巴尔虎左旗| 罗源县| 滨州市| 修武县| 昂仁县| 肇东市| 峨山| 麻江县| 博爱县| 敖汉旗| 鄂伦春自治旗| 邢台市| 禹城市| 焉耆| 乐亭县| 大姚县| 乌兰察布市| 甘德县| 灌南县| 个旧市| 南平市| 天水市| 福鼎市| 岫岩| 漳平市| 新民市| 长汀县| 西华县| 阜平县| 卢氏县| 安乡县| 玉山县| 砚山县| 台中县| 竹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