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道法自然”的道家管理思想(3)

  • 國學管理
  • 申明
  • 3085字
  • 2015-10-27 17:50:14

老子的“無為”引申到現代管理的執行過程中,就是“無形的控制”。就如曾仕強先生所說,執行過程中全面無形地加以控制,也是中國式管理的特殊方式,主要是以人為對象,主張“無為而治”,從面的不同來掌握可能產生的變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有形的控制,很容易被破解。為什么制度嚴密、執行嚴厲,仍然有非法之徒逍遙法外?就因為一切訴之有形,大家看得很清楚,很快就產生對策,來突破有形的管轄。無形的好處,在于隨時改變,還沒有摸清楚之前,就已經有所轉變,怎么能破解?如何能突破?

因此,為了對付中國人不違法,卻偏偏愛鉆法規制度空隙的毛病,最好的方式就是有法中無法,無法中有法,有規定,卻在規定之外,設下許多不明文、不明言的關卡。看起來有制度,實際上將例外也一并納入控制。說起來無形,卻一觸犯便變成有形。如此,方能達到執行的效果。

隱性領導,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進入更高層次和更高的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決策的參與者,也是決策的執行者。管理達到如此境界,才能使管理者擺脫日常事務,面對未來,綜觀世界,審時度勢,籌謀大計,貌似無為,事實是更加有為,更加有效率。

三. 海涵貿客的道家無極管理模式

《道德經·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列子·湯問》:“物之終始,初無極矣。”準確的“無極”定義為“宇宙原始時是無形無象的狀態”。所謂無極管理,即最本真的管理之道。

曲直隨形的無模式管理

《道德經·八章》說:“上善若水……動善時。”意即水能方能圓,動靜變化無不順應時勢。而水的這一特質正是“上善”,道的特質。《莊子·天運》說:“故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認為禮義法度應該根據時勢的不同而相應地做出變化。這都是在表達一種“變”的思想,把這種思想運用到組織管理中,就是在強調一種曲直隨形的無模式管理。

對于道家來說,無模式的管理才是唯一優秀的管理模式,在他們的觀念里,萬物皆變化。因為,事實上,世上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不變管理模式;任何優秀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都只限于在特定的情境下。所以,道家強調一種無極的管理方法,以自然法則為管理之道,以虛對實,或寬或猛,或松或緊。

諸葛亮在有名的《答法正書》中,比較了蜀漢與西漢初年的區別,認為漢初因為秦王朝“有法無道”, “政苛民怨”,急需緩刑息民,因此漢高祖“弘濟”,廢除了秦朝殘暴的法律,只“約法三章”,卻緩和了社會矛盾,鞏固了政權。而蜀漢由于此前劉璋父子統治時,昏庸懦弱,法紀不明,地方勢力專權放任,致使一片混亂。此時就必須制定嚴法,以打擊豪強,制裁放縱。

西方人應向東方學習之第五點是天下一家之情懷。中國人自來喜言天下與天下一家。為養成情懷,儒家、道家、墨家、佛家之思想,皆有貢獻。墨家與人兼愛,道家要人與人相忘,佛家要人以慈悲心愛一切有情,儒家要人本其仁心之普遍涵蓋之量,而以“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本仁心以相信“人皆可以為堯舜”,本仁心以相信“東西南北海,千百世之上,千百世之下之圣人心同理同”。儒家之講仁,與基督教講愛,有相通處。

———牟宗三,《中國民族性》第164頁,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后來,晉人習鑿齒在評價諸葛亮的法治時說:“法行于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非私,誅之而不怨,天下有不服者乎!諸葛亮于是可謂能用法刑矣,自秦、漢以來未之有也。”這種贊許說明的正是管理無模式的原則。

現代企業管理中同樣沒有永遠優秀的管理模式。寬松的管理不一定比嚴格的好,專業化未必比多元化好,分權未必比集權好。許多優秀的管理模式,如海爾模式、韓鋼經驗,他們都只是特定條件下的成功模式。管理是多變的,隨著內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變化,管理的方法與手段都必須隨之而變。工業管理與商業管理不同;服務業與制造業的管理不同;在同一企業內對管理人員和車間工人不同;對行政人員和技術人員不同。某一方法在同一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其管理的手段也不同。

老子提出自然無為,并不是讓人無為或無作為;他是針對違反天道的做法,告誡領導者要順其自然,不違反天道。《莊子·養生主》中記載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很好地說明了這個道理:人要按規律行事,譬如解牛,按牛天然的生理結構,順著本來的骨架構造,就能達到游刃有余的效果,“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這就是曲直隨形的無模式管理。

有無相生的無邊界組織

《道德經·第四十章》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這里“有”可以理解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世界;“無”并不是指什么也沒有,它只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張松如,《老子校讀》)。可以這樣說,一個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組織應該是一個有無相生的無邊界組織。

老子所謂在萬物之先并超越于萬物的道就是孔子的一。但老子沉浸于道中,而孔子只是讓它引導他積極入世。我們發現,孔子有時也表現出避世的意向。在他走投無路時,他也和老子一樣,產生了無為而為、無為而治的念頭。雖然兩人目標相對,卻是站在同一個基礎上。他們的統一體現在一些偉大的歷史人物身上:不是通過一種包容二者的系統哲學,而是在中國人自我思索、自我澄明的生命智慧中。

———卡爾·雅斯貝斯,《中國印象》上冊第323頁,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首先,在整個產業鏈中,現代企業的發展趨勢是無邊界。傳統觀念認為企業是有邊界的,因為無邊界就無系統,全開放和全封閉的系統是沒有的。現在,這種觀點顯然不能符合當前實際。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的李海艦、原磊以為現代企業應該是無邊界企業。在他們的文章《無邊界企業》中,他們這樣寫道:

企業是一個能力型組織。對無邊界企業來講,企業邊界不再是指物質邊界,而是指能力邊界。一個企業要想成為無邊界企業,就必須將自身打造成能力模塊,然后在價值網絡里進行動態配置。

他們以“微軟”為例,說明了什么樣的組織是現代無邊界組織:

一方面,微軟采用一種虛擬化的運作方式,在全球范圍內尋求戰略合作伙伴,在企業邊界的擴張上往往采用一種市場化、契約化的方式。例如,在中國,創智、中軟、神州數碼三家軟件公司都已和微軟簽訂了協議,共同開發基于微軟NET平臺的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借助于信息技術,這種市場化企業邊界的擴張方式的邊際成本是非常低的,滿足了邊際成本遞減規律。另一方面,對于微軟來講,使用基于微軟N E T平臺軟件的用戶越多,微軟的軟件產品對用戶的價值就越大。

另一個方面,組織內部的管理也必須采取無邊界模式。G E前總裁杰克·韋爾奇在G E中貫徹“無邊界”理念,打破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專業之間、國內國外業務之間的界限,鼓勵讓全公司“30多萬人的智慧火花在每個人的頭腦里閃耀”,“目標是‘每人發現一個更好的辦法’”。他在自傳中這樣寫道:

一個無邊界公司將把外部的圍墻推倒,讓供應商和用戶成為一個單一過程的組成部分。它還要推倒那些不易看見的種族和性別藩籬。它要求把團隊的位置放到個人的前面。

無邊界公司還將向其他公司的好經驗、好主意敞開大門。我們已經在采用“非本地發明”方面取得初步進展,我們從日本學習了彈性生產,它是及時庫存的先驅。無邊界將要求做得更加廣泛。它提醒我們每一個人:我們的目標是“每天發現一個更好的辦法”。這句話后來成了我們的一句口號,出現在世界各地的G E工廠和辦公室的墻上。

宋代理學家周敦頤的《廉溪集·太極圖說》中指出:“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周敦頤這里所說的“無極”就是一種關于“無”的意念或意境;而所謂的“太極”便是一種“有”的狀態,宇宙萬象在“無”中生“有”,“負陰抱陽”,“一陰一陽之謂道”。現代企業通過無模式管理,達成無邊界組織,在無中生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义县| 仁化县| 大洼县| 昭苏县| 金沙县| 化德县| 江阴市| 吉林省| 井研县| 治县。| 博客| 武定县| 祁东县| 巨野县| 余干县| 榆树市| 马关县| 古浪县| 左权县| 门源| 玉林市| 正蓝旗| 顺义区| 本溪| 南投市| 互助| 甘孜县| 寻甸| 永安市| 福州市| 郓城县| 大洼县| 大庆市| 高陵县| 凤城市| 高要市| 田阳县| 讷河市| 班戈县| 广州市|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