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須走出現代家庭教育的誤區

相信天下每一位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都想傾盡全力讓孩子成才。愿望是好的,但還需要有行動,而且這個行動一定要正確。所以,我們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走出現代家庭教育的誤區。在當今這個時代,依然要教孩子謹言慎行、誠信做人處世、有仁愛心、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教出來的孩子不但不會吃虧,還會處處遇到“貴人”。

次謹信

前面我們講過“首孝弟”,就是說,孝悌對孩子一生的成長與發展至關重要,是最重要的。所以,一個家庭要有孝悌的家風,才能家族興旺。這里講“次謹信”,次,就是第二重要。第二重要的是什么?謹信。謹,就是謹慎,謹言慎行,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切勿沖動、頭腦發熱、拍腦袋作決定;信,就是誠信,講信用。

無論說話,還是做事,都一定要特別謹慎。

對于一個人來說,說話、做事一定要謹慎。謹慎,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處世的重要標準之一。對于孩子更是如此,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謹慎,他就不會輕信他人的蠱惑,就不會交到不三不四的朋友,就不會隨意地作決定,等等。

關于謹,在這里想強調幾點,一方面是想讓父母以此來教育孩子,另一方面是希望我們做父母的也能在“謹”上下點功夫,好好力行“謹”這一條教誨。

第一,謹言。言語非常重要,如果孩子講話非常隨便、信口雌黃,那么別人肯定會不信任他,他也就很難有好的人際關系。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隨便說出來的一句話,可能會給彼此造成誤會,甚至會惹禍上身。所以,言語一定要謹慎。作為孩子的父親與母親,在日常相處的時候也應該相互尊重,相互說好話,不能講不入流的話。如果孩子從小就看到父母講話溫和,他一定會如沐春風,受到良好的影響。

第二,謹行。行為一定要謹慎。無論在家庭中,還是在社會上,人都不可能獨立存在,一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會與他人發生聯系。如果不懂得謹慎,可能就會侵犯他人;如果自己的舉動很輕浮,可能就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我們成人要懂得這個道理,還應該讓孩子從小也知道這個道理。這樣,他的一舉一動就是文雅的,就是謹慎的,他會顧及到他人,不會得罪他人、傷害他人。

第三,謹身。一定要愛惜身體,保護好身體。做父母的都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我們是父母,但我們也是父母的孩子,所以無論是我們還是孩子,都應該珍愛身體,不可以讓身體受到傷害。比如,不熬夜,不暴飲暴食,不“揮霍”身體,等等。如果孩子從小就懂得謹身,那么我們做父母的就會非常省心。

第四,謹心。心是一個人的主宰,要心存善良,要“誠于中”,才能“形于外”。對于孩子來說,心一定是良善的,這樣他就會從內心散發出善的氣息,就會給自己帶來祥和。一個懂得謹心的孩子,一定會慎獨,會自律,憑這一點,他就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所以,我們教育孩子謹,一定要把言、行、身、心這四個方面當做重點。謹,不會讓孩子吃虧,只會讓孩子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實、更加堅定。

人無信不立,凡事一定要講究誠信。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如此。

信,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正如孟子所說的:“車無轅而不行,人無信則不立。”誠信、講信用,對一個人來說,不僅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僅是一種準則,更是一種道義。

今天,教孩子講誠信仍舊非常必要。有的父母也許會擔心,別人都不講誠信,我家孩子講誠信,那他還不整天被人騙啊?其實不然,我們想一下:如果孩子在求學期間講誠信,老師會不會喜歡他?同學會不會喜歡他?會。如果孩子走上工作崗位后講誠信,領導會不會器重他?同事會不會歡迎他?也會。如果我們是老師,我們會不會喜歡講信用的學生?會。如果我們是一個團體的領導,我們會不會喜歡講信用的下屬?會。如果孩子以后從事商業,主管一家企業、一個團體,一樣需要誠信。

一切的一切都足以表明,誠信的孩子不但不會被人騙,還會處處遇到好的緣分,因為這么好的孩子別人怎么會忍心騙他呢?說到這里,我想起《史記·滑稽列傳第六十六》中所記載的:“傳曰:‘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誰最賢哉?辨治者當能別之。”不能欺、不忍欺與不敢欺的人,哪一個更賢能?當然是不忍欺之人。前些年,有人用“三不欺”的說法來評價李鴻章、曾國藩和左宗棠:“李公明,人不能欺;曾公仁,人不忍欺;左公威,人不敢欺。”說的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我們的孩子講誠信,別人當然不會忍心欺騙他,因為人都有一顆向善好德之心,即使是壞人也有,只是暫時被蒙蔽了而已,當他遇到像我們孩子這樣的人時,內心的善良也會被激發出來。再說了,即使孩子被壞人騙,也將是僅此一回,做父母的完全不必擔心。相反,如果我們不培養孩子誠信的品格,那么他就沒有正確的處世觀,反而可能多次被騙,甚至被騙之后心理扭曲,也去騙別人,那就麻煩了。

每一個人都應該從小就以誠信為本,都應該把講誠信、講信用內化為自己內心的堅定信念,外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讓誠信常駐心中,永伴自己左右。而要想讓孩子做到這一點,我們做父母的就不能不重視對孩子進行誠信教育。當然,在生活中,我們自己也應該誠信立人,比如,不在孩子面前撒謊;答應別人的事一定去做,不要找借口;堅決兌現對孩子的承諾,即使有非常特殊的情形,也要跟孩子解釋原因,爭取得到孩子的理解,但事后一定要彌補對孩子的承諾,不可糊弄了之。

一言可以興邦。一定要教孩子謹言、誠言、信言。

謹和信,很大程度都表現在言語上。言語是非常重要的。孔子重視四種學問,也就是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和文學。言語擺在德行的后面,重要程度僅次于德行。言語重不重要?重要。因為人與人互動、交往都離不開言語。“一言可以興邦,一言也可以喪邦”,所以我們一定要教孩子謹言、誠言、信言。

泛愛眾,而親仁

培養孩子從小有一顆博愛的心、寬容的心。

泛愛眾,就是廣泛地愛眾人。其實,換成今天的話來說,愛眾是人際關系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讓孩子愛眾,就是讓孩子與人和睦相處,教孩子如何與人交往。這一點,與現代教育是完全一致的。

不過,《弟子規》里講的泛愛眾,應該是廣義的。眾,不單單是指眾人,還包括一切事物,比如動植物,比如身邊的一切沒有生命的東西。愛眾,就要愛別人,這樣別人也會愛我們;愛眾,就要愛護動物、植物,不可隨便傷害它們;愛眾,還應該愛身邊的一切東西,比如學習工具、生活用品、糧食、水、電等,不可隨便浪費它們。

也就是說,愛眾,就是培養孩子從小有一顆博愛的心、寬廣的心。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們都想讓孩子在未來過上幸福的生活,擁有人生的大舞臺,那怎樣才能實現呢?就是要讓他有一顆博愛的心、寬容的心。

所以,教孩子愛眾是非常必要的。我們不教他愛眾,他就心胸狹隘,到時候連我們也不愛,到頭來,痛苦的是我們,是孩子,因為他未來的路不好走,我們以后的生活也不幸福。從小教孩子愛眾,并不難。如果我們不重視,孩子長大后心胸狹隘,對我們不理不睬,到那時我們再想起這件事來就已經太晚了。所以,教孩子愛眾當及時。

親仁,就是讓孩子親近有仁德的人,親近圣賢,親近經典。

親仁,就是親近有仁德的人,只有這樣,才能時時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讓孩子每天都接觸一些有仁德的人,他自己就會變成有仁德的人;讓孩子每天都接觸一些亂七八糟、無所事事的狐朋狗友,甚至是社會小混混之類的人,孩子也一定會變壞,他的言語行為都會變粗俗,可能還會因為哥們義氣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毀掉自己。正所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我們做父母的,要讓孩子做哪一類人呢?

如果孩子親近有仁德的人,他就會在無形中增長智慧。人生有智慧,孩子才會走正確的路,才會選擇陽光大道,他自己的心也會是陽光的,而不是陰郁的,他的人生也會過得非常幸福,不用我們擔心,不用我們操心。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從現在開始讓他親仁呢?

有的父母可能會問:上哪去找有仁德的人呢?其實,我們身邊一定會有好人和有德行的人,讓孩子多與他們交流,就一定會受益良多。當然,如果實在沒有,還可以讓孩子向古代的圣賢學習。親仁,狹隘地講,是親近有仁德的人;廣義地講,就是親近一切能夠提升道德學問的人、事、物。比如,我們可以讓孩子讀古圣先賢留下來的書,《弟子規》就是其中很好的教材,還有《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等儒家典籍,還可以讀《道德經》、《太上感應篇》等道家典籍和《十善業道經》等佛家典籍。不要擔心孩子讀不懂,只要他有一顆希圣希賢的心,就一定會用心讀。只要去讀,哪怕只讀懂一句、兩句,那也是人生的智慧,可能是他在生活中碰幾次壁都總結不出來的。

當然,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相信“仁德”的力量,從現在開始,就做一個跟以前不一樣的自己,讓自己向善好德,孩子自然會跟著我們學。還是那句話,教孩子真的不難,難的是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教子箴言

前面我們提到,孔門四科中的第一科,也是最重要的一科,就是德行。德行對一個人來說實在太重要了。孩子從小誠信、愛眾、親仁,他就一定會有仁德,就一定是個有德行的人,別人對他一樣也是“不忍欺”,我們還有什么好擔心的呢?我們為什么不走出“你不仁我不義,以牙還牙”、“不擇手段,賺錢就好”、“老實人吃虧”的教育誤區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城县| 行唐县| 泗洪县| 泸水县| 桃园市| 呼和浩特市| 津南区| 三台县| 鄱阳县| 蓬莱市| 塘沽区| 昭平县| 星子县| 阿克苏市| 衡南县| 洛南县| 遂平县| 景宁| 海盐县| 阿拉善右旗| 宾阳县| 绥化市| 左权县| 德令哈市| 瑞安市| 五原县| 阜阳市| 绥棱县| 永寿县| 邹城市| 阜平县| 饶河县| 曲水县| 漳州市| 九江县| 宜昌市| 太康县| 青铜峡市| 鹿泉市| 淳化县| 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