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生一定要先作對抉擇再奮斗
- 最徹底的家庭教育方法
- 張振鵬
- 2272字
- 2015-12-29 10:35:31
以前,我們沒有學習《弟子規》,可能作錯了很多抉擇,走了很多彎路。不過,只要我們現在相信《弟子規》,按照《弟子規》說的去落實,就能作對人生的抉擇,從而為之奮斗,進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讓人生過得更有意義、更幸福。
有余力,則學文
為什么《弟子規》告誡人們“有余力,則學文”呢?
如今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很多父母都認為,沒有知識是非常可怕的,是無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的。于是,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幾乎成了這些父母對孩子的唯一要求。但是,《弟子規》中卻告誡人們“有余力,則學文”。這是為什么呢?
宋朝著名理學家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講過這樣一段話:“未有余力而學文,則文滅其質;有余力而不學文,則質勝而野。”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多余的時間,他的內在修養還不夠,卻不顧一切地學習知識,也許他的知識很豐富,但是他的本質有問題,那么他所學的知識反而會埋沒他的本質;如果一個人有多余的時間,內在修養也差不多了,卻不學習知識,那么他的外在行為就會顯得有點野蠻。
可見,無論是“未有余力而學文”,還是“有余力而不學文”,對一個人的成長都是沒有益處的。事實上,真正有益的做法就是“有余力而學文”。
有空余的時間,一定要提升自己的學問。
“有余力,則學文”,就是告誡人們,在有空余時間的情況下,才可以提升自己的學問。那么,對于成長中的孩子而言,怎樣才算是“有余力”呢?所謂“有余力”,就是指在落實了前面提到的孝、悌、謹、信、愛眾、親仁之后,如果還有空余的時間,就可以“學文”了。
如果孩子沒有落實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只是努力學習知識,那么縱使知識淵博,也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如果孩子只是落實孝、悌、謹、信、愛眾、親仁,而不努力學習知識,就容易陷入自己的主觀偏見中,從而蒙蔽了真理。所以,當孩子落實了這些做人的根本之后,就要努力學習知識,從而提升自己的學問,充實自己的人生。
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確是這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識卻是無限的。人類幾千年積累下來的知識,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學完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終身學習的態度,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具體的方法,將會在第八章中詳細分析。
人生最難的不是奮斗,而是抉擇。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總會遇到一個個十字路口,總要去抉擇。如果我們抉擇對了,就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奮斗,那么離自己的目標就會越來越近;如果我們抉擇錯了,就會朝著錯誤的方向奮斗,那么離自己的目標就會越來越遠。可以說,人生最難的不是奮斗,而是抉擇——抉擇正確的奮斗方向。
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同樣需要我們去抉擇:什么是教育的首要任務,什么是教育的次要任務。這個教育的先后順序一定要抉擇對,因為《大學》中講道:“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那么,教育的首要任務和次要任務分別是什么呢?從《弟子規》的“總敘”部分可以得到確切的答案,那就是:道德修養是首要任務,學習知識是次要任務。如果問天下所有父母“教孩子做人的道理重要還是教孩子好好學習、考高分重要?”可能大部分父母都會選擇前者,認為教孩子做人的道理是最重要的。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父母又是如何去做的呢?我們經常會聽到有的父母對孩子說:“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其他事情你都不用去管。”而且,很多父母每天都在抓孩子的分數。其實,當我們這樣去做的時候,就已經作了一個抉擇: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那么,這些父母自然就會忽視孩子的道德修養,而這一抉擇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所以,我們應該作對抉擇:既要重視孩子的學習,又要重視孩子的道德修養,而且要把道德修養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前面提到過,孝是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育的出發點。所以,教育孩子,首先是德行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做一個孝子。
從小給孩子扎下德行的根基。
在古代,只有當孩子的道德修養得到提升之后,才能去學習知識。如今,我們的教育體制也許不允許我們這樣做,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必須入校接受教育。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德行教育。因為,德行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是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的。
那么,德行教育應該從什么時候開始呢?從孩子出生之后,甚至當他還是胎兒的時候,我們就要對他進行德行教育了。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不教育,他長大了之后,本性會隨著外界環境而改變,我們就很難再對他進行教育了。
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要對他進行德行教育,教給他做人的道理,教給他處事待人的態度,滋養他的浩然正氣。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教育的核心又是什么呢?
對此,《說文解字》中有相應的解釋:所謂“教”,就是“上所施,下所效”;所謂“育”,就是“養子使作善也”。其實,教育很簡單,就是我們給孩子做個好樣子,讓他接受良好的熏陶。所以,我們首先要做一個好人,時刻把善心、善行“演”給孩子看,這樣,孩子自然就會學著我們的樣子去做一個好人。
一旦孩子扎下了德行的根基,當他面對學習的時候,他就會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一種責任。而且,為了不讓父母擔心,為了讓父母高興,孩子會加倍努力學習,從而提升自己的學問。可以說,德行的提升一定會帶動學問的提升。反之,僅僅是學習成績的提升,并不一定能夠讓他的德行變好。所以,德行教育是必需的,是第一位的,沒有德行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不能讓孩子真正受益的。
教子箴言
《弟子規》開篇的“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告誡人們教育孩子一定要遵守先后順序,那就是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當我們按照《弟子規》去做、按照教育的先后順序去教育孩子時,就一定可以讓孩子擁有一個幸福圓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