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門古老而新興的學科(1)
- 心理暗示
- (法)愛米爾·庫埃
- 4990字
- 2015-06-11 07:47:50
一門古老而新興的學科
暗示,尤其是自我暗示,是一門新興的學科,然而,它又如同它所置身的世界一樣古老。
就它的新而言,迄今為止,它一直在被錯誤的研究,以致被錯誤的理解;它的古老在于,自地球上的人類誕生以來,它就開始存在。事實上,自我暗示是我們出生時就擁有的一種工具。在這個工具里,或者說在這種力量中,存在著一種非凡的巨大的潛能,并可以通過環境產生出最好或最壞的結果。了解這種力量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有益的,對于那些醫生、法官、律師和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來說尤其不可缺少。
要想知道如何自覺地利用這種能力,首先,必須避免激起那些有害的自我暗示,這些暗示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其次,要自覺地激起那些有益的自我暗示,這樣就會給那些生病的人帶來身體上的康復,給那些神經病患者、犯錯誤的人以及那些進行自我暗示之前的無意識的受害者帶來心理上的康復,給那些有錯誤傾向的人指引一條正確的路途。
自覺與非自覺的自我暗示
為了正確地理解暗示這一現象,或者更準確地描述自我暗示,必須了解到,人類自身存在著兩種絕對截然不同的特性。這兩種特性都是才智的體現,只是一種是有意識的,而另一種是潛意識的。由于這個原因,潛意識的存在通常被忽略掉了。然而,一個人只要費心去檢驗某種現象,并對它稍做思考,它的存在就很容易得到證明。我們來看一看以下的實例。
每個人都聽說過夢游癥,也都知道一個夢游的人通常在夜間未醒的狀態下起床,穿上衣服或者干脆不穿衣服走出他的房間,下樓,穿過走廊,實施某種舉動或完成某項工作后,返回他的房間,上床繼續睡覺。然后在第二天他十分驚訝地發現,頭一天未完成的工作都已經被做完了。
然而,正是他自己毫無意識地做了這些,如果他的身體所服從的不是一種潛意識力,實際上,也就是他的非自覺,那又是一種什么力呢?
現在,讓我們來檢驗一下這個事例:一個醉漢由于震顫性譫妄發作(這是很常見的),似乎大腦完全被瘋狂所支配。他拾起了離他最近的武器:小刀、木槌、斧頭或是任何一種可能的東西,狂暴地襲擊那些不幸位于他附近的人。一旦這種發作結束,他恢復了理智并驚恐地凝視著四周屠殺之后的戰場,絲毫沒有意識到他自己就是這一場面的制造者。這難道不是潛意識促使他以這種方式所做出的舉動?
假如我們比較一下自覺與非自覺行為,就會發現,自覺所持有的常常是一些非常不可靠的記憶,相反,非自覺則提供了不可思議的完美記憶,不為我們所知地記錄著存在于我們之間的最細小的事情、最不重要的行為。此外,對于它所被告知的一切都是被無理性順從地相信和接受的。因此,由于這種自覺對大腦所支配的一切器官的功能都負有責任,它會產生一種在你看來很荒謬的結果,那就是:如果它認為某個器官運轉正常或不正常,或是我們所感到的某種感覺,這個被懷疑的器官就能夠真正地運轉正常或不正常,或是有我們所感到的某種感覺。非自覺不但控制著我們所有器官的運轉,還控制著全部的行為,不論這些行為是什么。這就是我們所稱之的想象。它不但不接受任何判斷,更重要的是,當想象與意志相對抗時,它甚至常常指導我們的行為去反抗我們的意志。
意志與想象
假如我們翻開詞典,查找一下“意志”這個詞,我們會看到這樣的定義:“自由地決定某種行為的能力”。我們接受了這個定義,并認為它是正確的、無懈可擊的。然而,這種解釋極其錯誤。我們所驕傲地聲稱的意志常屈服于想象,這是一個毫無例外的絕對規則。
“褻瀆!反論!”你會驚呼。“一點也不!相反,這是最純粹的真理,”我會這樣回答。
為了使你確信這一點,睜開你的雙眼,看看你的周圍,試著去理解你所能看到的一切。你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所告訴你的并不是一個病態頭腦中毫無價值的推測,而是事實的純粹表達。
假設我們在地面上放置一塊30英尺長、1英尺寬的厚木板,顯而易見,每個人都可以從板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同時可以保證絕不會踩到木板的邊緣。但是現在,改變這個實驗的環境,想象這塊木板被升到教堂塔樓的高度,那么,有誰能夠獨自在這狹窄的通道上前進幾英尺?你能聽見我說的話么?大概是不能。在你邁出兩步之前,你就會開始顫抖,盡管你的意志都在努力,你還是會摔到地面上。
為什么當木板被放在地面上時,你就不會掉下來,為什么當它被升到地面上的一定高度時,你就會落下去?僅僅是由于在第一個場景中,你想象你會很容易地走到木板的另一端,而在第二個場景中,你想象你做不到。
注意,你的意志沒有能力使你前進,如果你想象你做不到,那你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如果瓦工和木匠可以完成這項壯舉,那是因為他們認為他們能夠做到。
頭暈完全是由我們在腦中繪制的一個我們即將倒下的畫面造成的。這幅畫面立即將自身轉變為現實,盡管我們的意志都在努力。這種努力越強烈,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就會出現得越快。
讓我們來看這樣一個病例:一個人患了失眠癥,如果他不努力去使自己入睡,他就會平靜地躺在床上。相反,如果他試圖通過意志強迫自己入睡,他越是努力,越無法平靜。難道你沒有注意到:你越是試圖想起一個你忘記了的人名,就越想不起來,直到將你腦中的“我已經忘記了”的念頭替換為“我馬上就能想起來”,那么不需任何努力,這個名字就會自動地回到你的腦海中。
讓那些騎自行車的人回顧學車的日子,你握著車把向前騎,總害怕會摔倒。突然,你瞥見路上有一個極小的障礙物,你試著繞開它,然而,你越是努力繞開就越容易撞上去。
誰都經歷過那種無法控制的大笑,你越是試圖控制它,就笑得越厲害。
在這些不同的場景中,每個人的意識狀態都是怎樣的呢?“我不想摔倒,但是禁不住”;“我想睡覺,但是睡不著”;“我想記起某某夫人的名字,但是想不起來”;“我想繞開那個障礙物,但是做不到”;“我想停止笑,但是做不到。”
就像你所看到的那樣,在上述的每一組沖突中,想象總是毫無例外地戰勝意志。
這種同樣的思想也可用于這則事例:沖在自己軍隊最前方的領袖總是能領導全軍,而叫喊著“每個人只代表自己!”幾乎都會導致失敗。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在第一個場景中,人們想象:我們必須前進;而在第二個場景中,人們想象:我們被打敗了,必須為了自己活命而奔逃。
巴汝奇非常清楚這些實例的影響力,也就是說想象的作用,當他打算向乘坐在同一條船上的一個商人復仇時,他買下這個人最大的一只綿羊并把它扔進海里,并事先確信整個羊群都會跟隨著,果然,一切都如他所預料的那樣發生了。
我們人類與綿羊有著某種相似性,不知不覺中,我們無法抗拒地被驅使著去模仿別人的做法,想象著:我們無法通過別的方式來做。
我可以引用1000個其他事例,但是我恐怕這樣的列舉會使你感到乏味,然而,我又不能沉默地越過這個事實,因為它顯示了想象——換句話說是非自覺——在與意志斗爭過程中的巨大力量。
有一些酒鬼想戒酒,卻戒不掉。問他們時,他們會十分誠懇地回答說,他們希望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厭惡喝得酩酊大醉,但是盡管十分確曉喝酒給他們帶來的危害,他們還是無法抗拒地被驅使著去喝酒,這種力量戰勝了他們的意志。
同樣,有一些罪犯盡管是自己有意犯下的罪,但當被問及為什么這樣做時,他們回答:“我無法控制自己,某種力量在驅使著我,它比我自身更為強大。”
醉漢和罪犯都闡述了一個事實:他們被迫使去做他們所做的那些事,僅僅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無法阻止自己這樣做。
所以說,我們這些驕傲于我們的意志,并相信自己可以自由地去做任何想做的事的人其實不過是一個木偶,由想象牽制著身上所有的拉繩。直到我們學會如何支配我們的想象,才能終結這種木偶的生涯。
暗示與自我暗示
通過前面述及的這些,我們可以將想象比喻成一條湍急的河流,盡管那些不幸的遇難者竭盡全力想回到岸上,但還是被湍流席卷而走。這條激流似乎是無法征服的,但是如果你能在途中扭轉它的方向,把它引向工廠,它就可以被轉化為動能、熱能、電能。
如果這種比喻還不夠充分,你可以把想象——一貫被稱作“家中的女士”——比喻成一匹未馴服的馬,即未套上馬籠頭,也沒有韁繩,騎乘者除了任由這匹馬自由馳騁外,沒有什么辦法,而且在他逃離之后,這匹馬的瘋狂生涯也只能在陰溝里宣告結束。然而,如果騎乘者成功地給馬套上籠頭,情況就會被扭轉。不再是這匹馬自由馳騁,而是由騎乘者驅使著去他想去的任何地方。
既然我們已經能夠意識到潛意識或想象的存在所產生的巨大力量,我要向各位展示:這種迄今為止一直被認為是不可征服的“自我”,可以像這條湍流和這匹未馴服的馬一樣被很容易地加以控制。但是在深入問題之前,有必要謹慎地為兩個被經常使用卻沒有被正確理解的詞下定義,這兩個詞就是暗示與自我暗示。
那么什么是暗示呢?它可以被定義為:“把一種思想強加給另一個人的大腦的行為”。這種行為真的存在么?答案是完全否定的。暗示本身并不真正存在。它既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除非存在著這樣一種必要條件:將暗示轉換為自我暗示。自我暗示可以被定義為:“一個人對自身進行的思想灌輸”。
你可以對某人施行暗示;如果他的潛意識不接受這種暗示,如果它只顧將其轉化為自我暗示而似乎并沒有將它領悟,就不會產生任何結果。我自己偶爾也向那些平常十分順從的人做一些或多或少有些相同的暗示,但都很不成功。原因在于,這些被試驗者的潛意識拒絕接受它們,也沒有把它們轉化為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的作用
讓我們回到上述這個話題:我們能夠控制并引導我們的想象,就像一條湍流和一匹未馴服的馬一樣容易控制。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知道它是可行的(一個幾乎人人都忽略的事實)。其次,要知道它是通過怎樣的手段實現的。其實這個手段很簡單,自從我們進入這個世界后,我們每天都在利用它,只是從未想要它或者了解它,是一種絕對無意識地利用。
然而,對我們來說,遺憾的是,我們常常錯誤地運用這個方法,以致對我們自身造成傷害。這種手段就是自我暗示。
鑒于我們常常給予自己非自覺的自我暗示,我們必須做到有意識地進行自我暗示。其步驟包括:首先,在頭腦中仔細地盤算一下自我暗示的對象,根據它們所需要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集中精力復述幾次:“這件事要來臨了”,或者“這件事要走開了”;“這件事將會或將不會發生,等等……”。這件事必須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如果潛意識接受了這個暗示,并將它轉換為自我暗示,這件事或者這些事就會全部成為現實。
因而,就像我所理解的那樣,自我暗示不過是一種催眠術。我將用這些簡單的詞來給它下定義:想象給人類精神與生理上帶來的影響。現在,這種存在是不可否認的,無須回到上述例子中,我將再另外引用一些。
如果你能夠使自己相信你可以做成某件事情,并確保這件事是有可能發生的,那么無論這件事有多么困難,你都能夠做得到。相反,如果你想象自己連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也做不了,那你就真的不可能做成。對你來說,鼴鼠丘也成了無法攀登的山脈。
下面是一份有關神經衰弱者的病歷。這些認為自己無法取得任何最小成績的人,常常發現他們僅僅走幾步路都會感到精疲力竭。他們越是想努力擺脫,就越發變得消沉沮喪,就像那些陷入流沙中的不幸遇難者一樣,越是掙扎,就陷得越深。
同樣,只要你認為疼痛就要消失了,你就的確會感覺到疼痛在逐漸消失。相反,為了感覺到疼痛的迅速到來,想象你正在受苦就足夠了。
我了解到,有一些人可以事先預測到他們在某一天、某一種環境下將出現嚴重的頭痛,然后在那一天、那種特定的環境下,他們確實地感覺到了。他們把疾病帶給自己,如同那些人通過自覺的自我暗示治愈了自己一樣。
我知道,如果一個人膽敢提出不適合被人們聽到的思想,在世人的眼里,他就會被看作是瘋子。然而,冒著這種風險,我要說,如果某些人在精神上和身體上患了疾病,那是因為他們想象自己在精神上或身體上患了病。如果某些人癱瘓了,而身體上又沒有任何損傷來說明這一點,那是因為他們想象自己癱瘓了。正是在這些人身上,創造了非凡的治療效果。如果其他一些人幸福或者不幸福,那是因為他們想象自己是這樣的。因為對于處在完全相同的境況中的兩個人來說,很可能一個人非常快樂,而另一個則十分悲傷。
神經衰弱、口吃、厭惡、偷盜狂,某些癱瘓的病情,不過是潛意識自我暗示的結果,也就是潛意識作用于生理與心理行為的結果。
但是,如果我們的潛意識是我們許多疾病的來源,它就能治愈我們身體和精神上的疾病。它不但能修理它自身所帶來的病痛,也能治愈真正的疾病。
把你自己獨自關在一間屋里,坐在一個扶手椅中,閉上眼睛以避免任何事物的干擾,集中精力思考一會兒:“某某事就要消失了”,或者“某某事就要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