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心病還須心藥醫,自己是最好的心理醫生(1)

你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有誤區嗎

關于心理健康,人們通常存在以下一些誤區。

誤區一:身體健康就心理健康

此為對心理健康的典型誤解之一。國際衛生組織(WHO)早在1981年就指出健康不僅指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所以僅僅身體健康不等于健康,也不等于心理健康,它們是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的。只有兩者都俱備,一個人才能算作健康。

誤區二:心理不變態就算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有許多種形式,心理變態只是其極端形式而已。根據狀態,人的心理可用三區來表示:白色區、灰色區和黑色區。人處于心理白色區就是心理健康,處于黑色區則心理變態,而處于灰色區則介于上述兩者之間。它們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灰色心理調節得當就會回復為白色心理,不當則會發展為黑色心理。所以僅僅心理不變態的人不一定心理健康。

誤區三:有心理問題就是有精神病

許多人對“心理問題”十分敏感又不屑一顧,認為有心理問題的人是十分可笑和可恥的,認為有心理問題就是有精神病。這是一種很傷害人的誤解。人經常會有心理困惑,調解不當就會形成心理問題,長久得不到解決就會發展為心理疾病。幾乎每個人都會有一般的心理問題,但不會都發展為精神病,所以一般心理問題與精神病沒有必然的、內在的聯系。

誤區四:心理健康與心理問題是靜態的、不可變化的

許多人認為心理健康就永遠不會有問題,心理有問題就永遠心理健康不了。這是一個誤區。其實心理健康與心理問題是相對而言的,這二者是動態的、可逆的、有變化的。

誤區五:心理問題只發生在少數人身上

在人一生中的不同時期都可能產生心理問題。其實,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是程度有輕有重,或是自己沒有意識到。

誤區六:紀律、道德、思想問題與心理健康問題毫無關系

實際上,兩者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例如,學生一到上課時就咳嗽不止或喜歡東張西望,老師往往以為是紀律或品德問題。

事實上,這也可能是過重的學業負擔產生的心理壓力引起的軀體反應或心理逆反。

誤區七:心理問題只能出現后再進行治療

心理問題是能被早期發現、早期調適的,對心理問題同樣應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

誤區八:去看心理醫生是丟人的事情

很多人覺得去看心理醫生是很難為情的事情,認為看心理醫生的人都心理變態。這是很大的誤區。

心理咨詢在中國是個新生事物,人們對它的了解還不夠,這可能是造成這種誤區的原因之一。另外,許多人對心理咨詢不信任,認為是騙人的東西,這也是誤解。

其實,正如哈佛大學博士岳曉東所說的,“心理咨詢是一種享受而不是痛苦,是明智的選擇而不是愚蠢的做法”。

誤區九:心理上有“病”不用去看

長期以來只重視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的宣傳,致使人們身體有病大大方方地去看醫生,但心理有問題卻不好意思去看心理醫生,小問題也逐漸成了大問題。

誤區十:一次心理咨詢就可以解決問題

對心理咨詢的不了解也導致了人們過高的期望值,認為通過一次半次的心理咨詢就可以解決所有心理問題。其實,心理問題和身體疾病一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期望很快就能痊愈。

而且,不同于身體疾病,心理問題的治療需要患者和心理醫生雙方互動交流。這自然也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

當然,也不是所有心理問題都需要多次咨詢和治療,簡單的問題一次足矣。

心理平衡、心理失衡與心理健康

在西方心理學的字典里,是沒有“心理平衡”這一術語的,可謂是中國人的獨創。

通俗地講,心理平衡就是指人們用升華、幽默、外化、合理化等手段來調節對某一事物得失的認識。心理學家認為,心理平衡是指個體在觀念認識、情緒反應、行為傾向等方面的和諧反應狀態。心理平衡應表現為沒有欲望和觀念的沖突或沖突被調勻;心平氣和,沒有緊張、焦慮、畏縮等不良情緒反應等。

中國人之所以用“心理平衡”一詞來形容這一心理調節過程,離不開我們“陰陽對立、福禍轉換”的遺傳“文化基因”。自古以來,中國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在看待個人的榮辱得失時,很講究內心的平衡之道。可以說,中國人用“心理平衡”一詞形容自我的心理調節是個必然。實際上,心理學中的“內向”、“外向”的概念即含有陰陽平衡之意,是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在讀了老子《道德經》之后創造的。

那么心理平衡與心理健康是什么樣的關系呢?

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但并不等于心理健康。

心理學家對心理健康標準的規定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以隨著社會及個體的變化不斷地調整。另外,心理活動形式豐富多彩,絕非千篇一律。心理活動本身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是僵死的狀態。心理健康就是不斷向良好心理特征變化的過程,是人通過不斷的心理調整達到的一種良好狀態。不斷調整的過程,就是把種種原因造成的心理失衡調適為心理平衡的狀態。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過程的終點和心理健康狀態的表現。因此可以說,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

雖是重要標志,但如果認為心理平衡就代表著心理的健康,那么你就走入了誤區。通常人們會認為心理健康是平衡與適應,并把平衡理解為內心無沖突,把適應理解為對周圍環境的順從。但這兩種理解都不能說是心理健康的表現。例如,一個滿足現狀、沒有追求、不思進取的人,由于不會有挫折感、不會有沖突,其內心一般頗為平衡,但能說他心理健康嗎?再比如,今日社會上到處都是見人說人話、逢鬼說鬼話、左右逢源、上下討好的人,實在不能說他們心理健康。實質上,心理健康應該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在多數情況下人們的心理是處于失衡狀態的。在心理學上,心理失衡是指人的心理失去和諧而處于理念、情感和行為的沖突狀態。

在不同的人身上,心理失衡有不同的表現。有的表現為不分是非的逆反和抵觸、不問對象的瘋狂報復、不遺余力的謾罵攻擊等,一些青年人尤其如此。有的人則表現為情緒消沉、悲觀厭世、自怨自艾、自我封閉等,從否定自己的價值進而否定人生的意義。還有的人心理失衡之下,為求得內心的寧靜,無論什么問題都無原則地順應別人,以致形成了逆來順受的庸人性格。

造成心理失衡的原因很多,又因人而異,非常復雜。愿望不能實現、需要得不到滿足、處理不好人際關系、經受不了挫折、適應不了環境、惡疾纏身等等,都是心理失衡誘因。心理學研究認為,種種原因都可以歸結為兩類:外界壓力,為客觀原因;心理調控失敗,為主觀原因。

心理失衡的危害是嚴重的,不但會造成人心理上的病變,還可能帶來身體上的疾病,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必須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心理平衡。

保持心理健康,走出心理牢籠

著名心理健康專家喬治·斯蒂芬森博士總結出十一條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可供參考:

(1)當苦惱時,找你所信任的,談得來的,同時頭腦也較冷靜的知心朋友傾心交談,將心中的憂悶及時發泄出來,以免積壓成疾。

(2)遇到較大的刺激,或遭到挫折、失敗而陷入自我煩悶狀態時,最好暫時離開你所面臨的環境,轉移一下注意力,暫時回避以便恢復心理上的平靜,將心靈上的創傷填平。

(3)當情感遭到激烈震蕩時,宜將情感轉移到其他活動上去,忘我地去干一件你喜歡干的事,如寫字、打球等,從而將你心中的苦悶、煩惱、憤怒、憂愁、焦慮等情感轉移、替換掉。

(4)對人謙讓,自我表現要適度,有時要學會當配角和后臺工作人員。

(5)多替別人著想,多做好事,可使你心安理得,心滿意足。

(6)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終。當面臨很多難題時,宜從最容易解決的問題入手,逐個解決,以便信心十足地完成自己的任務。

(7)性格急躁的人不要做力不從心的事,并避免超乎常態的行為,以免緊張、焦躁,心理壓力過大。

(8)對別人要寬宏大量,不強求別人一定都按你的想法去辦事,能原諒別人的過錯,給別人以改過的機會。

(9)保持人際關系的和諧。

(10)自己多動手,破除依賴心理,不要老是停留在觀望階段。

(11)制訂一份既能使你愉快,又切實可行的休養身心的計劃,給自己以盼頭。

戰勝心理失衡,擺正心理天平

心理失衡嚴重影響心理健康,那么怎樣才能解除心理失衡呢?

首先要查明失衡的原因。如果是工作中的失誤造成的,就應及時糾正;如果是自己不能正確對待生活,就應該尋求他人幫助來認識自己。如果你試圖幫助別人時,有一點應該注意:如果幫助的是青年朋友,千萬不要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去教訓他們,要注意運用啟發、開導的方法。

其次,心理學中還有許多具體方法也可有針對性地采用。下面列舉出一些典型方法。

1.遺忘不快法

“遺忘”是記憶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和環節。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面臨的沖突事件過多時,就會煩躁、焦慮和緊張。如果我們終日生活在對往事痛苦的回憶中,反復品嘗過去的挫折,心情就會越發憂郁,對現實就越發不滿,心理就更加不平衡。

如果忘卻那些瑣碎之事,就能使自己的身心獲得寬慰;忘掉心中的不快,就能把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激發出新的力量。因此,我們要學會有意識地忘記。

2.自我解嘲法

所謂自嘲法,就是當遇到令自己尷尬或難堪的場合或突發事件時,不要逃之夭夭,也不要手足無措,更不要埋怨他人,要自我解嘲、緩和氣氛、避免沖突。自我解嘲法是一種自我調侃、自我貶抑的方法。

例如,在酒店里,服務員上菜時,不小心將菜湯濺到了某位尊貴的禿頭顧客的頭頂上。當眾人都屏息等待一場沖突時,該顧客卻出人意料地手指自己的禿頂對服務員說:“小姐,你以為這種治療會有效嗎?”他借助了高超的自嘲術,不但維護了自尊,而且也展示了自己的大度胸懷,使眾人的心理都得到了平衡。

3.淚流滿面法

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科學研究卻告訴男兒們,這樣并不是什么好事。

研究發現,強忍淚水恰恰造成情緒壓抑,而痛快地流淚則可以減輕乃至消除這種壓抑。情緒不好時哭上一陣可以緩解你心中的郁悶、悲傷、沮喪、憤怒,可以防止你因長久壓抑而走向極端。因此,為了自己心理平衡,我們應當放棄有淚不輕彈的傳統戒條,讓自己因情緒沖動、波動而哭泣,不必為哭泣而難為情。

4.聊天轉移法

研究發現,找個人聊聊天具有心理調節的功能。閑聊可以緩解緊張、消除隔膜,能使處于困境中的人很快平靜下來,能營造被勸說者良好的心理狀態,從而有利于勸說的順利進行。現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們越來越重視閑聊了:電視上有“閑話俱樂部”,報紙上有“閑話專欄”,“閑話”書籍也在滿大街地賣。閑聊還可以表達禮節與溫情;閑聊還能夠化解怨氣、發泄怒火;閑聊,也可以躲避碰撞、防備責問。

5.激勵法

要走出心理失衡,最好的辦法是給自己一個激勵,即給自己確立一個追求的目標,并付諸行動。采用激勵法時,首先目標要確立得適宜,既不能太高又不能太低:太高的目標會使心靈受挫折而變得垂頭喪氣;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實現,不能給內心帶來喜悅。其次,要選擇對社會有價值而且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來實現的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格县| 浙江省| 昌邑市| 常德市| 宁河县| 渑池县| 炉霍县| 宣城市| 马尔康县| 肇源县| 佛冈县| 金坛市| 双牌县| 舟曲县| 东乌珠穆沁旗| 波密县| 琼结县| 黔西县| 桃园市| 禹州市| 宿迁市| 朝阳市| 梅州市| 冷水江市| 富锦市| 榆社县| 广宗县| 巴马| 民勤县| 彭山县| 含山县| 洛浦县| 莒南县| 河西区| 平舆县| 灵寿县| 安远县| 镇巴县| 杭锦后旗| 东乡| 桐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