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90后,我是創業家
- 騰訊互聯網與社會研究院
- 2209字
- 2018-12-31 17:49:41
需要的不是被改變,而是尊重和理解
早在大學嘗試創業時,我就體會到,從一個空想主義的創想家到一個現實主義的實踐者,中間隔了多少溝溝壑壑。
最早,我覺得只要有一個優秀的點子,一份漂亮的計劃,再加上一張會忽悠的嘴,拿到風投就不是問題。但事實證明,錢并沒有那么好拿。所謂的好點子,同一時間想到的人不知道有多少,這個圈子里面最缺的不是點子,是把點子變為現實的執行力。
在大二上學期的時候,我創立了“天一碗”連鎖餐館,起初想著要做第一家標準化的中餐,想要做世界500強的企業。著手去做之后才發現,之前的自己有多天真。
創業之初,我就犯了作為學生的教條主義毛病,想讓餐館一切流程化、標準化、制度化運轉,后來發現根本行不通。比如,那些來自農村的服務員根本不懂29分鐘送餐和31分鐘送餐的本質區別,在他們眼里不過是2分鐘的不同。
慢慢地我發現,大的企業管理靠制度,小的企業千萬別擺譜,管理靠人情。很多初期創業者都會犯這樣的毛病。后來,我慢慢和這些員工打成一片,一起喝酒打牌,慢慢混熟,獲得他們的尊重,從而能夠慢慢地踐行自己的理念。
創業的不易在于每一個在開始時不是問題的問題,實際執行中都會變成問題。本來以為幾個小時就可以買操作臺,到了市場后卻發現,操作臺有不銹鋼的,有鋁皮包木頭的,有中空的,有中實的,有雙層架的,有單層架的……最終我繞遍了北京東南西北四個郊區的市場,花了兩周時間才買到了合意的操作臺。
最終,我領悟到,創業不是比誰更熱血沸騰,而是比誰在冷血狀態下活得更久。
第二次創業,我沒有了想要改造餐飲行業的傲氣,學會以更低的姿態來體察這個世界,來感觸每天遇到的人情世故。創業三個月,最大的收獲與創業之初所預期得到的并不太一樣。創業之初雄心勃勃,想改造餐飲這樣一個傳統行業,把它做大、做強,有更多的店、融更多的錢、招更多的人,目前來看這些都做到了。但這些不是讓我最興奮的東西,我最興奮的反而不是來自創業本身,來自別的地方。
伏牛堂創始初期,只有我們4個合伙人。牛肉自己切,自己炒,自己燉,米粉也是自己進貨,自己泡,自己發,自己煮…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己做,所以在最開始創業時,我們有兩個身份:第一,創業者;第二,基礎的體力勞動者。我最大的收獲不是來自創業,而來自我們作為基礎的體力勞動者。
在從事這些基礎的體力勞動的過程中,我發現了這個社會的更多面,在學校接觸不到的社會的邊邊角角都要去打交道,賣菜阿姨、垃圾房大叔、保安哥哥……跟這些人打交道,當你看到他們的生活狀態以后,你會有一個震撼式的改變:你會發現,剛剛進入這個行業時,想改變這個世界的想法是錯的,因為對這個社會中的絕大多數人而言,他們需要的不是被改變,而是尊重和理解。

伏牛堂團隊“四大金剛”合影
我們環球金融中心店的東南角有一個賣雞蛋灌餅的攤,一家三口都在那兒攤雞蛋灌餅,大哥、大姐,還有一個不到10歲的小妹妹。攤旁邊有一個鋪著棉絮的板車,三個人輪流賣雞蛋灌餅,誰累了誰去睡覺。有時候在伏牛堂干得非常累,對客人沒有辦法笑了,沒有辦法溝通了,我就去那兒買雞蛋灌餅,他們賣給我雞蛋灌餅的同時,依然微笑地跟我來聊天。這個時候我就意識到,我的累跟他們比起來,真的是一種書生呻吟式的無病呻吟,看著他們我就不累了。過去,我交了錢,拿了餅就走是一個簡單的商業行為,我現在開始覺得我必須珍惜這樣一個雞蛋灌餅,因為它凝結了人家太多的辛苦勞動在里面。
再舉一個例子,伏牛堂開始受到新聞媒體關注,有次兩位電視臺的同志給我們拍紀錄片。那會兒我們每天工作到晚上2點、3點甚至更晚,一天我們夜里2點鐘收攤,攝像大哥跟我商量說:“我們去環球金融中心旁邊的天橋上,你擺一個45度角仰望星空的造型,我們拍一個空鏡吧。”我當時直接無語了,我說:“哥,不行,我太累,我要回去睡覺了。”然后就回去了。
第二天早晨這兩位同志又來了,全在那兒狂打噴嚏。我問他怎么回事兒,他說當天晚上我沒有去,所以他們兩個人單獨扛著攝像機拍天橋去了。4月的北京晚上還是比較冷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不是我一個人累,不是我一個人苦,其實媒體也很苦,誰愿意跟著一個90后的小孩,深更半夜還求著拍東西。
經歷了這樣三個月的歷練也好、體驗也好,我發現現在我的生活節奏改變了。在馬路上遇到發傳單的同志,我一定接過他的傳單對他笑一下,因為我自己給伏牛堂發過傳單,我知道這個事兒有多難。每天用完洗手間,一定要把洗手間擦干凈,因為我自己給客人收盤子,我知道保潔阿姨一大早起來收拾洗手間有多難;晚上回家看到門口站著的保安大哥還是早上那位,我一定對他笑一下,因為我自己當服務員,我知道腳在地上站一天是什么樣的感覺。
這可能是我創業三個月以來最大的收獲,我曾經設想過,如果畢業了直接去當公務員,去當律師,這會是一種什么狀態,在想什么。是不是想怎么更快地升遷?怎么樣更快地當上合伙人?因為學校教過我為人民服務,但我從來沒有在學校環境當中見過什么樣的是人民,現在通過創業我知道了。
如果有一天伏牛堂確實經營不善,我回到老路上循規蹈矩地去生活了,我會怎么辦?可能那個時候我真的會坐下來,安安靜靜地想一想,如果我是公務員,我怎么樣為人民服務,我覺得這是非常可貴的,因為在我這個年紀,可能是心懷夢想的時候,迫切要實現個人價值的時候,這個時候一些事情給我們點醒一下,告訴你,你應該考慮考慮,能夠為社會創造什么樣的價值,這可能是人生一輩子的財富。
我覺得創業的過程,不是越來越高,而是越來越低,是自己越來越小的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