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風暴
最新章節
書友吧 4評論第1章 推薦序
一個人的戰爭:喬布斯的成功禪語
價值中國網創辦人林永青
林志共的《蘋果風暴》使我回憶起在英特爾工作的日子。英特爾是一家和微軟、蘋果、惠普一起燃起“硅谷之火”的偉大企業。1997年我剛到英特爾工作,巧合的是,同一年喬布斯再次掌舵蘋果。但當時幾乎沒有人看好喬布斯,因為那時正是微軟、英特爾、惠普的“水平產業模式”蒸蒸日上并占據個人電腦市場主導權的時代。微軟和英特爾,一家是操作系統老大,一家是芯片老大,被業界稱為“Wintel”聯盟,當時正在改寫從IBM、DEC、蘋果等公司開始的IT業的行業標準,那正是蘋果的“垂直產業模式”飽受質疑的時期。今天,在這本書即將出版的時候,蘋果公司已經登上了IT業頭把交椅,雖然現在就說蘋果將戰勝微軟恐怕言之過早,但是,這確實是喬布斯一個人的戰爭,他上演了一場令所有人折服的完美風暴!
喬布斯和蓋茨:硬漢和天才
人們總是忍不住將史蒂夫·喬布斯和比爾·蓋茨做比較,他們之間有著許多相同之處:同樣出生于1955年,同樣從小就喜歡鉆研計算機,同樣是中途輟學創業,同樣有著非凡的洞察力和對未來的判斷力,同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專注于一件事”,同樣創辦了偉大的IT企業,同樣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成為億萬富翁,更重要的是,同樣都想“改變世界”!但我認為他們是完全不同類型的兩個人:比爾·蓋茨是一個天才,而史蒂夫·喬布斯是一個硬漢。蓋茨令人高山仰止、望峰息心,而喬布斯卻讓人心潮澎湃,讓有野心的人激發出更大的野心!林志共生花妙筆下描繪的是可以學習的喬布斯,這是我推薦這本書的最重要的理由。
林志共筆下的喬布斯是如此迷人——在創新上,他是一個特立獨行的顛覆者,認為創新不僅僅是推出新技術,還要把技術以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在戰略上,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反主流分子,不僅有勇氣反對成功的商業模式,而且在冷嘲熱諷中堅持到勝利;在營銷上,他是一個充滿浪漫氣息的傳教士,不僅善于以出其不意的故事情節吊人胃口,同樣擅長營造高貴奢華的氛圍與品位攝人心魄;在管理上,他是一個簡約粗暴的獨裁者,據說蘋果公司的人事招聘的面試中有一道必答題:“你是不是處男?”他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實現最有效的溝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能立刻執行;在文化上,他是一個自命不凡、永不妥協的“海盜頭子”,不僅將這種海盜文化植入公司的基因中,而且努力使之制度化……這就是喬布斯,一個毫無理由的完美主義者,一個可以被打倒,但永遠不會被打敗的IT狂人!
喬布斯的“矛盾”世界
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那么毫無疑問,蓋茨和喬布斯的性格都是可以成就偉業的性格。但是,蓋茨的行事風格比較理性,有跡可循,喬布斯卻常常是“矛盾”的。一位傳記作者揭秘說,這是因為“喬布斯的星座是三重雙魚座”。從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價值觀上、在知識的繼承和超越上、在系統和部分的哲學思考上,喬布斯都表現出明顯的“矛盾人格”——企業家還是傳教士?經驗還是智慧?專注還是多元化?零件還是系統?“重新發明輪子”還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然而,“道可道,非常道”,“矛盾”并不存在,“矛盾”產生于當我們在說不同事情的時候,我們以為說的是同一件事。禪的世界,不就是“矛盾”的嗎?
喬布斯可以復制嗎?
讀完《蘋果風暴》,有兩點我印象特別深刻:第一,比爾·蓋茨與史蒂夫·喬布斯究竟誰笑到了最后?如何看待他們的恩恩怨怨?第二,喬布斯可以復制嗎?如何復制?
關于第一個問題,蓋茨和喬布斯誰贏得了戰爭,《時代》周刊有一個很好的總結:“在某種意義上,喬布斯是蓋茨的對抗者:他是個硬件大師,而不是個軟件大師;他是個開拓者,而不是個跟隨者;他是個創造者,而不是個克隆者;他是個打破舊習的倡議者,而不是行業標準的統治者。”應該說,不同的時代成就了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兩個英雄,雖然二者作為IT行業的開拓者,幾乎同時出道。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IT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讓更多的人擁有電腦,讓每臺電腦擁有更多的功能,因此,微軟和英特爾的“水平生產模式”最大程度地推動了技術創新,他們最先獲得了成功。今天,當幾乎人人都擁有了電腦,而且“摩爾定律”運行了35年之后,硬件成本已降至極低的情況下,擁有一款與眾不同的iPod、iPhone、iPad已成為更吸引人的事情,喬布斯的“精品路線”和“體驗經濟”終于蓋過了微軟的“平民路線”和“規模經濟”。我更關注的是另一方面,“企業的成功永遠是人的成功”,離開了蓋茨的微軟和擁有著喬布斯的蘋果是否已經無法競爭了?
從商業成功的角度來說,喬布斯已經超越了比爾·蓋茨。但2008年,比爾·蓋茨正式退出微軟公司,并把580億美元個人財產悉數捐給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希望通過實踐他所謂的“創新的資本主義”來繼續改變世界,實現了從商人向慈善家的華麗轉身。喬布斯贏得了一次好像“沒有對手的戰爭”,從這個意義來說,也許喬布斯超越蓋茨的意義似乎了不少。當喬布斯在幾十年后成功地成為世界第一的“英雄”時,蓋茨或許已邁開了走向“圣人”的步伐。有人猜測,喬布斯一定為此懊惱不已,但反觀喬布斯的“佛性”,我更愿意猜測,喬布斯正在自我檢討當年因“少年得志”而太過驕傲,以至于先勝后敗的經歷,正在體味著今天“大器晚成”的厚重和自我超越的喜悅。
關于第二個問題,喬布斯可以復制嗎?答案是肯定的,本書從產品策略角度舉了聯想樂Phone的例子,我再從人才策略和價值觀方面舉兩個事例,說明喬布斯是杰出的,但并不是唯一的。企業的管理者都認為,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但對于企業中不合格的人才,應當堅決地請出去。中國企業家張瑞敏說:“縱容落后,就是對企業最大的不負責任。”柳傳志先生也說過:“害怕得罪人,就會得罪工作。”同樣,喬布斯的用人法則是:“當你發現有些員工并非最優秀的人才而不得不開除他們時,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但這就是我的工作——開除一些不合格的人,我一直都非常討厭以仁慈的方式做這件事情。”
再如,在對待“自我實現”的價值觀問題上,喬布斯強調:“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里。”而《做最好的自己》已經是微軟前中國區總裁、Google前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先生一本書的名字;不久前,我為eBay前CEO梅格·惠特曼的中文版自傳《價值觀的力量》撰寫了推薦序。eBay一直以價值觀為力量“做最好的自己”,它要做最好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梅格·惠特曼說,eBay一直堅持相信人性本善、行動導向、真誠正直、崇尚節約、專心致志等價值觀,這與蘋果對品位的追求、對產品的專注、對標準的苛求、對客戶的尊重的價值觀是完全一致的。
我有幾位在微軟和蘋果工作著和工作過的朋友,我因此研究過蓋茨,也研究過喬布斯:蓋茨讓外人“心生敬畏”,而喬布斯卻讓外人“心向往之”。一生追求“佛緣”的喬布斯還未成“佛”,但正是作為“有缺陷的英雄”的他,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