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現代西方哲學應該上溯到近代承先啟后的大哲康德,盡管后來的哲學家對他的學說備加非難,從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意見來駁詰他,他卻終不失為現代哲學的源泉。猶如投入大海的巨石,他在哲學界里激起了四向散開的巨大波浪或是細微的漪漣。現代西方哲學各派哲學家受他影響的程度容有深淺的不同,但沒有任何人是和他了不相涉的。

大抵康德以后,受他影響較深的人在哲學界里,略可分成三派。最早的是小康德學派,只得康德的一偏,派中人有萊因哈爾德(K.L.Reinhold),最早于1786年發表《康德哲學書信集》,通俗淺近,引起全國注意;有馬芒(S.Maimon),代表批評懷疑的趨勢;有耶可比(F.H.Jacobi),重直接意識,重直覺、信仰,反對理智。記得耶可比對康德學說曾提出這樣一個有趣的看法,大意是說:你不接受康德的物自體,就不能進入他的體系之門,如果不放棄他的物自體,你就不能走出它的大門。此外,還有舒爾茨(G.E.Schulze)、柏克(J.S.Beck)、巴底利(C.G.Bardili)等,都算是了解很淺,贊助康德或批評康德均不觸動要害的人。

1790年到1860年這段時期,后康德學派興起,完全是玄思哲學“玄思哲學”意義與一般稱為“思辨哲學”同義。的時代。這派又分兩支,一支為自費希特、謝林以迄黑格爾的后康德學派,從不同重點發展成系統的古典唯心論。費希特偏重道德,謝林偏重藝術,黑格爾重邏輯學而又集其大成。另外一支則是赫爾巴特(J.F.Herbart)和叔本華,均代表從康德出發而反對黑格爾的傾向。前者有實證論和實在論色彩。叔本華是以觀念世界為康德的現象界,認意志為康德的物自體,認意志的世界為本體界。

繼后康德學派而起的有19世紀下半葉,在李卜曼(O.Liebmann)最初提出“返回康德”口號下成立的新康德學派。這里面也分為兩支,一稱馬堡學派,比較注重認識論和科學原理,注重科學和哲學的關系,對康德哲學作接近實證主義的解釋。派中成員有朗格(Albert Lange),以著有兩冊《唯物論史》得名;有科恩(Hermann Cohen),著有《經驗的理論》;有納托爾卜(Paul Natorp);此外有卡西爾(Ernst Cassirer),二次大戰后去美國講學多年。他們都是馬堡大學教授。另一支叫做西南學派,比較注重文化方面,貢獻為文化哲學和歷史哲學。這派以福萊堡大學里的幾個教授如文德爾班(W.Windelband)和李凱爾特(Heinrich Rickert)等為代表。和這派接近的還有學問淵博,提出精神哲學體系,首先研究黑格爾早期著作和思想史的狄爾泰(W.Dilthey)。

除了上述聲勢浩大,受康德影響最深的三派以外,德國哲學界中還有新費希特、謝林和叔本華等學派。新費希特學派的代表人為倭鏗(Rudolf Eucken),注重人生意義價值及自我發展,是康德學派中比較接近費希特的。謝林學派里的人物大都是詩人,也都是浪漫主義者,有與黑格爾、謝林是圖賓根大學的希臘迷的大詩人荷爾德林(F.H?lderlin),以及諾法利斯(Novalis)諾法利斯是筆名,出身貴族,原名Hiedrich Lespold von Hardenberg。格爾兄弟等。、A.W.施萊格爾和F.施萊叔本華學派里有聲聞不高、寫了兩冊書信傳播叔本華思想的布朗恩司達特(J.Branenstadt),和抱悲觀主義而自殺的班生(J.Bahnsen)。至于著名的尼采,雖承繼叔本華學說,卻不為它所規范,最初深受叔氏影響,后來又打他的翻天印,表面上是異軍突起,而精神上兩人卻同屬于唯意志論,也可以叫做新叔本華學派。

法國的柏格森(Henri Bergson)則相當接近叔本華,如叔氏重意志,柏氏則重生命沖動;叔氏重默想,柏氏則重直覺;叔氏重藝術,柏氏也重藝術;而且柏氏著作中有些章節例證直接就抄襲叔本華,所以講現代哲學的人,常是把他們二人連接講述的。不過柏格森沒有悲觀思想,的確不宜歸入叔本華學派中,只是二者有近似之點罷了。一般談現代哲學的人把他的學說劃入生機主義(Vitalism),是就其重生命沖動而言的,亦可叫做直覺主義,是就其直覺方法和境界而言的。

從費希特、謝林至黑格爾,是康德哲學真正的發展,而由黑格爾集大成。黑格爾哲學體系太大,他的學生意見紛歧,特別是對宗教、政治的態度不同。他死以后,他的學生分裂為三派,都是只承受黑格爾的一偏,可以稱為左派、右派和中派。右派用黑格爾學說來講神學,替宗教辯護,政治上傾向保守。中派則用來寫歷史和哲學史,如羅森克朗茨(Rosenkranz)、愛德曼(Benno Erdmann)、采勒爾(E.Zeller)、庫諾·費舍(Kuno Fischer)、拉松(Georg Lasso)等人。左派又叫青年黑格爾派,是這三派中聲勢最浩大的,有施特勞斯、鮑威爾兄弟、施蒂納。費爾巴哈受教于黑格爾,但走向黑格爾的對立面,形成由后康德學派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間環節。馬克思用辯證法來討論經濟、社會、歷史等問題,遠超出青年黑格爾派,在今日政治上、社會上革命影響極深,從哲學、歷史文化的眼光來看,達到新的總結和高度,成了一個思想、政治變革的國際力量。

當歐美資本主義興盛,進而達到壟斷資本主義時代,承繼黑格爾思想的在英、美、意三國就分別發展了新黑格爾學派。英國有格林(T.H.Green)、布拉德雷(F.H.Bradley)、瓦拉士(W.Wallace)、約翰·開爾德和愛德華·開爾德(John Caird,Edward Caird)兄弟等人。美國有圣路易學派(St.Louis School)創始人哈里士(W.T.Harris)、杜威的老師摩里士(G.S.Morris);另有在哈佛大學與詹姆斯齊名的魯一士(Josiah Royce),魯一士的學生霍金(W.E.Hocking);此外有耶魯大學教授布蘭夏爾德,康奈爾大學教授康寧漢(G.W.Cunningham)等人。意大利有克羅齊(B.Croce)及景體勒(G.Gentile)。克羅齊的著作大部分有英文譯本,是近二十年來影響世界哲學界,特別英美學界很大的。大概1880年至1920年間,新黑格爾學派成了西方哲學的主潮,控制思想界達四十年之久。到了1931年,黑格爾逝世百年紀念時,德國又產生“黑格爾復興運動”,主要人物有克朗納(R.Kroner)、拉松(G.Lasson)、格羅克納(H.Glockner)和哈特曼(N.Hartmann)等。克朗納著有《從康德到黑格爾》(Von Kant bis Hegel,1924)兩卷走在前頭,哈特曼的兩卷本《德國的唯心論哲學》(Ⅰ.費希特、謝林和浪漫主義,Ⅱ.黑格爾,1929),對于德國古典唯心論又歷史地加以補充和發揮。其他諸人都參與對黑格爾全集加以編輯校訂的工作。這是德國本土的新黑格爾運動。至于英美的新黑格爾學派,則用英美自由民主思想沖淡了黑格爾辯證法哲學的完整的精神現象學、邏輯學、應用邏輯學的體系,使其和他們的時代需要和民族文化傳統融匯而被吸收。這些人中間當然彼此也小有歧異,如魯一士晚期接近意志主義和對數理邏輯有所貢獻,而格林則接近康德,但大體說來,他們都是黑格爾思想的傳播者。

從19世紀末年到20世紀初葉,西方的哲學思想都在新康德、新黑格爾的思潮籠罩之中,歐美哲學家沒有不受它們影響的。時間久了,情勢變了,自然免不了要引起反對。新黑格爾學派的哲學家,雖然竭力使黑格爾學說英美化,反而激勵起實用主義、新實在論和批判實在論在英美的抬頭,以至泛濫于許多國家,而成為近二三十年來很流行的哲學潮流。

新實在論、批判實在論和實用主義都可以說是英美的產物。特別是新實在論者,他們反對黑格爾,而實際上他們所集中攻擊的卻主要只是貝克萊的“存在就是被感知”那句話。新實在論在近二三十年中勢力最大,方面最廣,人物也最多,有唯心的,有自稱是唯物的,有從數學、物理出發的,也有從生物學、心理學出發的,他們大體上都注重分析方法。英國的新實在論者有摩爾(G.E.Moore)、B.羅素、S.亞歷山大、布羅德(C.D.Broad)等,美國有柏雷(R.B.Perry)、E.G.司帕丁(Spaulding)、孟泰格(W.P.Montague)、荷爾特(E.B.Holt)等。批判實在論稍后于新實在論,最主要的論點是以感官對象為存在,實而不真,邏輯共相為潛在,真而不實,故對兩者都采懷疑態度,派中有色納爾(R.W.Sellars)、洛佛喬伊(A.O.Lovejoy)、波丁(J.E.Boodin)等人,而以桑提耶納(G.Santayana)為最大代表。實用主義方面,則英國有席勒(Schiller,人文主義者),美國有詹姆斯、杜威。詹姆斯和杜威的學問方面都極廣博,尤其杜威,美國文化界幾乎無人不受他的影響的,但也就因為影響很廣泛,以致整個學說分散,到今天很少有真正屬于他的學派的人。而這一學派代表美國精神就無可否認了。

最近思想界上最活躍最有力量的當數維也納學派,代表人物有石里克(Schlick)、盧道夫·卡爾納普(Rudolf Carnap)、魏斯曼(F.Weissman)、萊辛巴赫(H.Reichenbach)和美國的摩里斯(Morris)等。這派又稱邏輯實證主義,和孔德(A.Comte)的社會學基礎上的實證主義大不相同,就是一方面重純粹理論的邏輯的分析,注重科學事實,強調語言分析,但另一方面又重美的生活,和個人的真情實感。所以是邏輯家、科學家,又注重藝術家、詩人的陶養和境界。大概這派人主張從邏輯得方法,從科學得知識,從情感得到維持生命的熱力。他們最尊崇羅素和維特根斯坦,反對玄學,以為玄學既不能給人以理智滿足,又不能給人科學事實,而且沒有任何道德意義,因為它只有道德理論而沒有道德命令,與道德的實踐無關。他們只承認玄學是情感的一種表現,一種概念的詩;在這種意義下的玄學也就是神秘主義。這一學派在英國已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產生了語義學,對名詞意義的分析影響很大,它的注重邏輯分析的實證主義和美國的實用主義有相當接近之處。芝加哥大學的摩里斯就是吸收了實用主義因素的邏輯實證主義的代表。新實證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卡爾納普,曾于第二次大戰時來美國芝加哥大學任教甚久,并入美國籍,后轉入加州大學貝克萊分校工作,1970年去世。足見邏輯實證主義應是現代哲學上影響較大的一個學派。

總之,現代西方哲學流派很多,各有淵源,各派哲學都有其代表人物,也有其邏輯基礎、時代和文化的背景。下面就我們所接觸到的很有限的少數代表人物簡短、概括地加以論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信县| 滦南县| 资阳市| 虎林市| 琼海市| 友谊县| 福贡县| 武威市| 廉江市| 应用必备| 若羌县| 榆社县| 永春县| 扬中市| 房山区| 宝坻区| 利津县| 左云县| 荥阳市| 繁昌县| 无为县| 靖远县| 泸西县| 定襄县| 司法| 铜川市| 衡阳市| 遵化市| 四会市| 酒泉市| 东宁县| 盐源县| 文安县| 麻城市| 尖扎县| 兴义市| 宁明县| 普兰县| 出国| 凤翔县| 谷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