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適者生存,誰“狠”誰才能活下來(2)
- 管理不“狠”,公司不穩
- 王劍
- 5191字
- 2015-03-23 15:29:05
有一家公司,在十幾年中,只做音樂播放器和手機,而且只做了五個型號的音樂播放器和兩種款式的手機,你覺得這家公司有希望嗎?在這個山寨機猖獗的時代——看看深圳數碼產品的小作坊,一天就可以制造出幾十種產品,再看看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公司,一年少說也會推出幾十種型號的手機……
盡管現實如此殘酷,但是這家公司依然能強大到無法撼動,它的名字讓人們為之瘋狂,它早已是時代的代名詞,它就是美國的蘋果公司。提起蘋果公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雖然它推出的產品只有屈指可數的幾款,但是其市值一度超過了Google。這不得不令人佩服。
喬布斯經營蘋果的思路就是專注,就是求精。他把所有的研發、市場和推廣都專注于一個產品上,甚至只有一種型號、一種顏色,不留任何后路。正是因為蘋果公司堅持做精,蘋果的產品才能以質取勝,風靡全球。喬布斯堅信:只有專注,才能把每件事情做到極致。這就是蘋果公司每款產品橫掃全球市場,締造王者之氣的原因所在。
把企業做精,就是企業要有自己的核心業務,要對核心業務投入100%的技術、心血和精力,把它做到極致。有人說,市場經濟就像地上撒了很多錢,你一定要先撿離自己最近的錢,因為你比較有優勢。同樣的道理,你要做自己最有優勢的產業,并用心做好,這樣你永遠不可能空手而歸。只有把企業做精了,你才有希望把企業做強、做大。
4小公司的戰略就是掙錢和活下來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見不到后天的太陽?!卑⒗锇桶图瘓F的總裁馬云用這樣的話形容競爭的殘酷,他說:“小公司的戰略就是兩個詞,活下來,掙錢。”
馬云和無數企業家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企業生存永遠是第一位的,至少在創業階段,最重要的是先掙到錢,保證企業活下來,然后再考慮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問題。”
在《士兵突擊》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什么是有意義?有意義就是好好活。什么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笔澜缟希刻於加泻芏嗉夜酒飘a,半途夭折的公司不計其數。據統計,日本90%以上的公司在3年之內消亡。所以,老板先讓公司活下來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公司的老板,當務之急是思考怎么讓企業活下來,怎么穩步地賺錢,而不是急功近利地想要一夜暴富。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作為老板,如果總是想著暴富,總是嫌棄賺錢的速度慢了,往往會栽大跟頭。
張先生是一位做百貨生意的創業者,在同行激烈的競爭趨勢之下,他感到了不小的壓力。雖然百貨公司每年能給自己帶來幾十萬的利潤,但是他覺得賺得不夠多。所以,他還想創辦一個網絡公司。
下屬聽他說要搞網站,就勸說道:“現在網絡行業已經人滿為患了,一些實力很強的公司都難以生存,我們沒有經驗,資金又不是很雄厚,貿然投資,很難成功的?!?
張先生一聽,說:“沒經驗怕什么,我們幾年前做百貨生意時,也沒有經驗,還不是照樣做成了?”他執意創辦網絡公司,結果因競爭太過激烈,不到一年,公司就破產了,原來的百貨公司賺的錢也賠了進去。
張先生所犯的錯誤就是危機意識淡薄,不懂得先活下來,自然不可能做有意義的事。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企業家的使命就是賺錢,如果不賺錢那就是犯罪。”英特爾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格魯夫也是這么說的:“一個企業家賺錢叫道德,企業家不賺錢就是缺德。”因為當企業不賺錢時,當企業存活不下來時,勢必會給社會、給員工、給老板自己帶來嚴重的傷害。
其實,小公司要想活下來,要想掙到錢,也不是難于登天的事情。只要老板心中牢記活下來的理念,再運用適合自己的戰略,就能把企業盤活??偠灾?,小企業活下來有這樣4種戰略:叫做“猛、狠、奇、絕”。下面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戰略1:猛
所謂猛,就是極端化戰略,把一個正常的事物,狠狠地推到一個極端上去,從而形成一種不對稱的優勢。比如,有些領域完全是空白,這個時候你可以快速抓住這個領域的商機,正所謂“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這樣你才能實現創富之夢。
田忌賽馬的故事,相信很多企業老板都聽說過。比賽的時候,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用自己的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用自己的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結果,三局下來都敗了。后來在孫臏的建議下,田忌用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用自己的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用自己的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結果以2:1的大比分取勝。
在這里,田忌采用的是對稱的競爭模式,結果節節敗退。試想一下,如果你的企業資源不如別人,和別人對稱競爭,你能贏嗎?而孫臏的建議提倡的是不對稱競爭,舍棄自己的軟肋,用自己的優勢去戰勝對方的弱點。這樣,才更容易在殘酷的競爭中取勝。
戰略2:狠
所謂狠,就是速度化戰略,也就是惡狠狠地對一個貌似正常的戰略進行操作,從而獲得一個高速度帶來的驚人效益,就像小鳥也能撞壞飛機一樣,高效之下必然有利潤。
小老板們應該明白,小公司資源少,有時候必須敢于孤注一擲,用極端化的戰略開辟發展之道。簡單地說,在大公司一點點壯大、按部就班地做積累時,小公司可以憑借體量小、身段靈、負累少、膽子大、腦子活、速度快等特點,抄近路、走捷徑跑到大公司錢面前,占領市場的先機。可以說,這是小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一種加速發展的模式。
舉個例子,目前市場上流行的山寨機,不管是山寨電腦,還是山寨手機,這類產品在中國已小有市場?!吧秸币彩且环N活法,甚至成為了一種哲學,它們的特點就是為流行而流行,用速度搶占利潤。做山寨機的老板們,并不期望他們的產品能暢銷多年,他們要的就是風光一時,只要樣式足夠新穎,功能足夠炫酷,鋪貨足夠快速,就能獲得巨大的贏利。
戰略3:奇
所謂奇,就是出奇制勝,就是不走尋常路。如果說正版貨是好學生,那么山寨機就是“壞孩子”。雖然每個孩子都應該心存高遠,心無旁騖地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壞孩子”往往頭腦靈活,有膽有識,他們往往能生存下來。當然,這里的“壞孩子”是指不走尋常路,有創新,敢想敢為的勇氣和魄力。在這方面,有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有個孩子本應該像其他很多孩子一樣,認真讀書,考取大學,然后再找一份體面的工作,但是他卻沒有走這樣的尋常路。他的父親見他在打臺球方面有天賦,居然做出了一個大膽而偏激的決定——讓他放棄工作,專心練習打臺球。后來這個孩子成功了,他就是丁俊暉,今天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他。
丁俊暉的成功對每個老板都有啟示。小企業沒有那么長的壽命,有太多不確定性因素。所以,不走尋常路,看似偏激,實則是一種經營的智慧,或者說是一種生存哲學。只要能讓企業掙到錢,能活下來,就是經營上的一種成功。
戰略4:絕
所謂“絕”,就是指拼碎片化戰略,把別人看不上的、分布得過散的東西集中起來,變成自己的生意。在《溫州一家人》這部電視劇中,周萬順的老婆趙銀花把鈕扣廠廢棄的紐扣收集起來,然后賣給服裝廠家,這一做法就叫“絕”。
5學會野蠻生長,財源才能不斷增長
一棵大樹生長在叢林中,它的樹梢不斷向上延伸,以尋求更多的陽光和雨露。它的枝干非常粗大,占領了很多空間,以呼吸更多新鮮的空氣;它的根系非常繁茂,以汲取大地的營養。然而,在大樹的旁邊,有幾棵瘦弱的小樹,它們的枝干細小而脆弱,葉片枯黃而干癟。
小樹們非常憤怒,質問大樹:“你已經足夠強大了,為什么還要限制我們的成長?”大樹冷冷地說:“你們對我永遠是個威脅,我必須野蠻生長,才能防止你們威脅到我?!?
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應該像那棵大樹一樣,保持野蠻生長的精神勢頭,這樣才能保證財富源源不斷。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曾經這樣說:“我覺得野蠻生長不是一個消極的生長,也不是一個不講理的生長,而是講內心的一股勁,是講內心的掙扎和抗爭,以及向上的一種力量。”
程先生是一家民營企業的老板,雖然企業規模不算大,但是一年也有七八千萬的營業額。和很多中小企業老板一樣,程先生的企業也是憑著他過人的能力和人脈以及商業眼光,通過膽大心細的創業行動,一手一腳地打拼出來的。
由于程先生有獨到的商業眼光,因此,他總能敏銳地捕捉到賺錢的機會,他的企業經營的項目也是五花八門。有生產型的設備制造公司,也有養殖業的樣板農場,還有一家房地產公司、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飯店。雖然每家公司都不大,效益好的公司一年能贏利一兩千萬,效益不好的公司一年也能贏利幾十萬。
可以說,這些公司的創立,都是建立在程先生充分準備和快速行動基礎之上的,這就是他企業的野蠻生長模式。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感覺到管理旗下的事業部有些力不從心。加之他年近60歲了,精力大不如從前。于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思考,他選出了幾個得力的高管,根據他們的優勢來任用他們,分別讓他們擔任各個事業部的總經理,全權負責各事業部的日常經營。
這一任用決定充分顯現了程先生的魄力,也彰顯了他對公司野蠻生長所寄予的厚望。事實上,程先生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按照很多人的想法,肯定會把幾個事業部分別交給兒女們掌管,畢竟自己的兒女是最值得信任的人。然而,程先生的做法卻讓兒女們大失所望,面對兒女們的強烈不滿,他振臂高呼:“這個決定誰也改變不了,就這么辦,你們不要抱怨,我有自己的道理?!?
接下來,程先生聘請企業管理顧問,結合各個事業部的不同情況,精心制定了一套自成體系的企業管理制度,樹立了公司的經營理念,并要求各個事業部推廣下去,按章執行。在這種管理模式下,程先生的企業集團發展得非常穩健,企業利潤也呈現出穩定增長勢頭。
對于程先生的做法,你是否理解呢?很多老板年輕時打天下,等到年事已高時,就把公司交給子女經營,碰到子女懂管理、會經營的,公司事業就能順利繼承下來并得到發揚光大。然而,一旦碰到子女不懂經營管理的情況,企業就會葬送在子女手上。
當然,這里的“葬送”并不意味著滅亡,而是指企業呈現不良發展態勢,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成長就會失去生命力。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當年成吉思汗率領鐵騎打下了大片江山,打到哪里,就丟個兒子管哪里。最后他打下了一個龐大的元朝帝國,但各個地區有各自的體系,政令不統一。所以,當成吉思汗死了之后,再也沒有人可以控制全局了,于是元朝就分崩離析了。
很多企業的發展也是這樣,在創業初期,老板完全沒有自己的核心思路,什么賺錢,就做什么,每個事業部都有自己的經營模式。至于企業今后怎么運作,怎么發展,老板自己也沒有長遠規劃。這種現象就叫隨性而為,就像雜草一樣,雖然生命力頑強,但是遇到寒冬就會枯萎。
而我們所說的野蠻生長,絕不是任意而為,它是指生命力強大,有計劃、有目的的企業擴張。在擴張的過程中,企業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有自己的經營理念,有自己的運營哲學。企業的每一步擴張,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樣,企業才能慢慢實現多元化經營。
一位資深的財經專家這樣提醒大家:企業在野蠻生長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內功的修煉,而且最好悄無聲息地野蠻生長。他認為,在中國的經濟模式下,企業野蠻生長的前提是“悄無聲息”。因為如果誰都知道你是怎樣賺錢的,意味著你將來賺錢越來越難,因為別人一旦復制了你的模式,你的行業利潤空間就會越來越小。
6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
在曾經紅極一時的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說過這樣一句話:“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睅П蛘蹋钆聦㈩I是個慫貨,是個窩囊廢。所謂的“慫”,指的是沒膽識,沒魄力,沒智慧,沒勇氣,沒果斷抉擇的能力。這樣士兵的才能得不到發揮,大家的氣勢會被打壓,積極性會受到影響,整支部隊都將變成窩囊廢,怎么能打勝仗呢?
在這一點上,三國時期十八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就是一個最典型的案例。諸侯方有袁紹、孫堅、曹操、劉備、關羽、張飛、馬騰等,董卓方有呂布、華雄等,而呂布有勇無謀。無論是從雙方的力量對比上來看,還是從得人心方面來看,諸侯方都占盡優勢,應該說滅掉董卓不在話下。可是,由于當時各路諸侯推薦袁紹為盟主,而袁紹就是一個慫貨,優柔寡斷、疑心很重,加之不會用人,不但沒有剿滅董卓,反而搞得聯盟中紛爭迭起、人心離異,最終討伐董卓一戰不了了之。
袁紹的無能折射出企業管理中一個老板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從袁紹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四大不足:
第一,價值不明,策略呆板。十八路諸侯就像一個多樣化的團隊,各路人馬之間沒有足夠的信任,沒有統一的思想,而且各懷企圖。然而,袁紹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只是草草地開了個盟會,然后就匆匆上陣與董卓叫板。卻不知,匡扶漢室,討伐逆賊董卓是一個正義行為,應該以此為理念,宣揚一項崇高的事業,向各路諸侯描繪美好的藍圖,從而統一大家的作戰思想,并告訴大家:事成之后,封官論賞。這樣十八路諸侯的作戰積極性就會被激發出來,就不會發生臨陣退縮的現象。
第二,聯盟紊亂,沒有分工。討伐董卓是一個巨大的戰役,對一個組織來說,應該有明確分工。比如,給孫堅、曹操、劉備等人一個“副總”頭銜,給他們明確的任務,然后研究一個作戰策略。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凝聚大家的力量,有序地展開討伐董卓的行動。但是慫貨袁紹不愿意放權,自己在那兒瞎指揮,結果討逆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