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慈不掌兵:老板要“狠”,清除一切消極因素(1)
- 管理不“狠”,公司不穩
- 王劍
- 5643字
- 2015-03-24 14:51:38
在軍隊管理上,有一句流傳甚廣的古訓叫“慈不掌兵”。用著名軍事大師孫子的話說,就是“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由此可見,慈不掌兵不是對士兵沒有仁愛之心,不是對士兵兇狠殘忍,而是不能對士兵仁慈過度、一味放縱。作為企業的老板,該對員工嚴格的時候要嚴格,該狠心的時候不能心慈手軟,這樣才能消除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切消極因素。
1拉不下面子是老板的大忌
多年之前,曾有這樣一篇報道:說某大學教授的收入,竟然不及大街上賣茶葉蛋的老婦。當然,這并不是讓教授去賣茶葉蛋,教授也不可能真的去賣茶葉蛋。不過,當時針對這件事很多媒體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主題是“面子”與“票子”哪個更重要。
中國人好面子,做老板的更好面子,有時候說個“不”都會思來想去,猶豫半天。看到員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違規,卻拉不下臉批評員工。殊不知,這樣的放縱是在害員工,害企業,是在給自己埋禍根。因此,作為企業的老板,你有必要考慮一下“面子”與“票子”的問題。
不知道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形:
你在公司的走廊上與一位員工不期而遇。員工停下腳步,對你說:“哎呀,老板,好不容易碰上你,有個問題,我想請示你一下。”接下來,員工開始滔滔不絕地向你匯報問題。盡管你馬上要去見一位大客戶,但是你卻不好意思打斷員工。你看似在認真傾聽,實際上卻心急如焚,因為這個客戶非常重要。結果,你因為拉不下面子拒絕員工,最終耽誤了見客戶,給客戶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甚至有可能丟失一筆大單。
類似這樣的事情其實很常見,對老板而言,時間就是金錢。在你忙碌的時候,千萬不要讓員工耽誤了你的時間。所以,面對員工的提問時,你最好不要做問答題,而應該做選擇題。這樣可以為你節省時間,也可以啟發員工開動腦筋思考。有位老板是這么做的:
一天,閆老板的一位下屬找到他,說:“老板,我有一件事請示你該怎么辦?”接著,他開始把這個問題匯報一番……閆老板一邊聽,一邊點頭,幾分鐘后,他對下屬說:“這件事很重要,我很想聽聽你的意見,你覺得該怎么辦?”
下屬說:“老板,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啊,所以才請你救援。”
“不會吧,我知道你的能力,你一定能找到更好的辦法。這件事我一時半會兒也拿不出方案,而且我正好有急事,你去思考一下,多做幾個方案,然后我們一起討論。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可以和其他同事討論。”
第二天,下屬如約而至,拿出了多種不錯的方案,閆老板從中選擇了一個最理想的方案。
在這個案例中,閆老板既巧妙地拒絕了下屬,又肯定了下屬、激勵了下屬,下屬在他拒絕、肯定之后,開動了腦筋,可謂一舉兩得。
作為老板一定要認清一個問題:老板不是全能選手,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懂。面對自己不懂的問題,不妨巧妙地拒絕,千萬別不好意思。你甚至可以放下面子,直接對員工說:“這個問題我不懂,你再想想辦法。”
要知道,拉不下面子是老板的大忌。以上面的故事為例,假如你忙碌、假如你不懂那個問題,還要硬著頭皮苦撐著,既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又搞得自己心力交瘁,何苦呢?有時候,因為老板拉不下面子,還可能給企業造成嚴重的損失。
小程是公司的一位骨干。一天,他找到老板金先生聊天,說:“老板,如果一個員工對公司有很大的貢獻,而且對公司忠心耿耿,還是個老員工,你會不會借錢給他?”金先生沒有任何猶豫,說:“我肯定會借錢給他。”
小程謙虛地說:“我也算得上是公司的一個骨干員工,我最近遇到了困難,想找公司借點錢。”
金先生忙問:“什么事?你盡管說。”
小程說:“我媳婦兒要生孩子,我手里有點緊,你能借1萬元錢給我嗎?我兩個月后就還給你。如果沒還,你就從我的工資里扣。”
金先生一想:員工有困難,怎么說也要幫一幫。于是爽快地讓財務支給這位員工1萬元。
兩個月的期限到了,小程主動找到金先生:“老板,真的不好意思,有了孩子后,我感到錢太不經花了,我現在沒法還你錢了,請你寬限我幾個月,也不要扣我工資好嗎?”
金先生心想:既然人家有難處,就寬限幾個月吧!他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過了一段時間后,小程找到金先生,一臉哭相地說:“老板,我想找你幫個忙。”
“什么事?你說。”
“我媳婦兒生病了,要動手術,你能借我5萬元嗎?”
金先生這次并不想借,心想:你上次借我1萬元還沒有還呢?怎么又借錢。但轉念一想,如果不借,員工會怎么看自己,于是他陷入了猶豫。小程見狀,馬上哀求起來,這讓金先生非常于心不忍,所以他答應了。
沒過多久,小程突然不來上班了,金先生給他打電話他也不接。這時金先生才意識到借出去的6萬元打水漂了,因為當時小程根本沒有打借條。
老板不狠,公司不穩。對于下屬提出的要求,老板要視情況而定,隨便借錢給下屬,而且數目巨大,是不明智的。因為公司發展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公司缺少資金,就像人缺少血液一樣,不利于健康成長。所以,老板要敢于拉下面子說“不”。
老板千萬不要認為員工遲到、請假、懶散、借錢等等都是小事,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順從員工;也不要因為自己不好意思批評員工就忍氣吞聲,一味放縱員工。要知道,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細節可以打敗一個公司。如果你想把公司做大做強,就應該拉下面子,清除一切消極因素。
2堅決不用與公司核心價值觀不一致的人
中國人有門戶之見,結婚的時候講究門當戶對,所謂郎才配女貌、才子配佳人。其實,企業與人才也要講究門當戶對,要看雙方的價值觀是否匹配,看員工是否認同企業的價值理念、行為方式、行事風格。如果員工不認同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那么再優秀的人才也堅決不能用。
有一次,杜邦的管理者招聘一個工程師、一個出納員。管理者向工程師提了一個問題:“快下班的時候,如果廠房里有臺機器需要維修,如果加班,公司給一個人一天補助100元,如果你是這個班的班長,你會派兩個人去維修嗎?”對方回答:“為了節約公司的成本,我肯定只派一個工程師去維修。”
接著,管理者向出納員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公司發生了大火,你的第一動作是什么?”對方回答:“出納員的職責是保護賬目和資金,我的第一動作當然是把賬目和資金放進保險柜,然后再跑。”
結果這兩位應聘者都沒有被錄用,原因不是他們的專業能力不合格,而是因為他們的價值觀與杜邦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不同。杜邦公司的價值觀是安全、道德、環保和尊重他人,如果維修機器,一定要兩個人一起去,而不要一個人干;如果發生火災,第一時間應該跑,錢可以不要。因為如果沒有人,有錢也沒用,這就是杜邦的價值標準,也是雇傭員工的一個條件。
中國的很多企業講究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講究節約成本,為企業省錢的員工會得到嘉獎。這就是不同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很大程度上來自于企業老板、高層管理者的價值觀、行為方式。說到底,這就是企業判斷一件事情的是非標準。
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沒有好壞之分,它是大多數人認同的,如果一個員工不認同你公司的價值觀,那么他與你公司就“門不當戶不對”,你們就沒有合作下去的基礎。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老板一定要明確:什么樣的人不能用,一定要把不合適的人請下車。
伊藤雅俊是日本伊藤洋貨行的董事長,他經營企業以嚴謹著稱。在用人方面,他堅決不用與企業核心價值觀不一致的人。在管理企業的過程中,他一向要求員工不要居功自傲,要忠誠敬業。如果員工的言行與此相違背,他會果斷地將他們除名。被他除名的不乏許多經營天才,岸信一雄便是其中一位。
岸信一雄原來在東食公司任職,對食品的經營頗有心得。他的到來,為伊藤洋貨行注入了一股活力。在十多年的工作中,他為公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正因為如此,他一直比較自以為是,對自己的言行比較放松,而且在一些經營觀念上與伊藤雅俊有分歧。在人際關系方面,他也變得放任起來。
岸信一雄的表現與伊藤雅俊嚴謹的管理風格產生了巨大的反差。伊藤雅俊無法接受岸信一雄的做法,他要求岸信一雄約束自己的行為,改善工作態度,但是岸信一雄不屑一顧。他對伊藤雅俊說:“難道你沒看到我的業績一直在上升嗎?為什么我一定要改變呢?”
伊藤雅俊知道,岸信一雄的價值觀與企業不同,這是不可改變的。他認為,如果企業中開始形成一種習慣勢力,出現管理真空,那么任何績效都無法挽救企業滅亡的厄運。因此,他只好忍痛將他解聘。這一消息傳出后,很多人都感到震驚,還有不少人替岸信一雄求情,但是伊藤雅俊告訴那些人:“秩序與紀律是企業的生命,不守紀律的人一定要處以重罰,即使會因此而減低戰斗力,我們也在所不惜。”
企業不是原始叢林,員工也不是海盜強盜,員工必須認同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必須按章法辦事。日本經營之神、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如果你犯了一個錯誤,公司是會饒恕你的。然而,你背離公司的原則就會受到嚴厲的批評,直至解雇。”
管理咨詢師汪中求說過這樣一句名言:“不合適的員工不放棄,市場就會放棄你的企業。”一個員工如果不認同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他就不會有高效的執行力,企業就不會有核心競爭力。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先生也是這么認為的,他就曾果斷地辭退了公司中不認同企業核心價值觀的員工。
中國最大的太陽能企業——皇明太陽能集團,是一家民營股份制企業集團,創立于1994年,當時公司只有七八個人。如今,已經有4000多名員工,品牌價值高達51億元。然而,在2000年至2003年期間,皇明公司的業績回落到15%至17%的增長幅度。這個時候應該保守前進,還是應該大膽改革呢?為此,老總黃鳴做了一個艱難的選擇,最終他決定改革。
對于公司中出現的“反對派”,比如一些有能力、有經驗,對企業文化不認同的人,黃鳴決定分批辭退。最終,辭退了1000多人。黃鳴告訴大家:“如果大家不認同公司的價值觀,不換腦筋就換人。”
杰克·韋爾奇在中國講學時,曾經說過一句話:“什么樣的人企業堅決不能用呢?那就是有業績、有能力,但是不認同公司文化和企業價值的人。這樣的人堅決不能用,堅決不能讓他們待在公司,更不能讓他們進入公司的高層。”因此,狠心一點吧,員工若不換腦筋,你就要堅決換人。
3要不斷地給自己的下屬上“發條”
在美國麻省學院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實驗人員用鐵圈把一個小南瓜箍住,然后觀察南瓜的成長情況,想知道這個南瓜能承受多大的壓力。最初實驗者估計,南瓜最多能承受500磅的壓力。一個月后,南瓜承受住了500磅的壓力。兩個月后,南瓜承受住了1500磅的壓力。當南瓜承受的壓力達到2000磅時,研究人員不得不加固鐵圈,以防南瓜把鐵圈撐開。最后,研究人員發現,南瓜承受的壓力超過了5000磅才開始破裂。
這個南瓜實驗讓我們想到了人,人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壓力、多大的挑戰,我們常常毫無概念,也難以估測。難怪美國知名學者奧圖博士說:“人腦好像一個沉睡的巨人,我們均只用了不到1%的腦力。”同樣的道理,員工的能力有多大呢?你是否充分利用呢?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你不妨看一看下面這個故事:
一天,一位年輕人找到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想向他學習哲學。蘇格拉底什么都沒說,只是把年輕人帶到河邊。突然,蘇格拉底趁年輕人不備,一把將他推入河中。年輕人以為蘇格拉底在跟他開玩笑,并沒有在意。沒想到,蘇格拉底跳入水中,把年輕人的頭拼命往水里按。這下子,年輕人徹底慌了神,他本能地掙脫,爬到了岸上。
年輕人非常不解,氣喘吁吁地問蘇格拉底:“你到底想干什么?”
蘇格拉底笑著說:“年輕人,我只想給你一點壓力,激發你的潛能。這是你今天學到的第一堂哲學課。”
鐵人王進喜曾說過一句名言:“人沒有壓力輕飄飄,井沒有壓力不噴油。”這句話告訴我們,壓力其實是一種動力,可以催人奮進。所以,企業要想高速發展,老板就有必要不斷給員工上發條。就像鐘表一樣,上緊發條之后,才能分秒不差地走。員工上緊了發條,才能不拖延、不懶散地把任務執行到位。
有些老板對員工比較仁慈、寬厚,要求員工做好本職工作時不給時間期限、不注重工作質量,全憑員工自覺執行。碰到自覺性好、責任感強的員工,他們可能力求高效完美地執行。但是大多數員工往往會這樣:一件事情本可以1個小時完成,員工卻拖了兩天甚至更久;一件事情本可以做到100分,員工卻只做到60分甚至更低。長此以往,員工的激情得不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沒被調動起來,員工的潛能、才華在沉睡中萎縮。試問,這樣怎么可能打造一只鐵軍呢?怎么可能練出精銳之師呢?
想一想南瓜,再想一想你手下的員工,你是不是應該給他們施加一點壓力,對他們要求更高一點呢?你是不是應該激發他們的斗志,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更高效地工作呢?要知道,適度的壓力是員工前進的動力,也是企業保持高速發展的動力。
那么,怎樣對員工施加壓力、給予激勵呢?下面幾點建議值得參考:
建議1:制定科學的績效指標
一般來說,員工的壓力來源于績效指標。績效指標是否科學,決定了是否能給員工制造壓力。如果績效指標過高,員工完不成指標,就會很受打擊,工作激情會被打壓,還會產生消極的情緒。指標過低,員工輕易就能完成,員工就感受不到壓力,就可能放松自己。這兩種情況對企業的效益都是不利的。理想的狀況是,員工充分調研,制定一個科學的績效指標,讓員工挑一挑能摸得著的指標。這樣員工才不會放松心里的那根弦,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建議2:下達任務要規定適當的期限
老板給員工布置一項工作時,應該事先估測一下完成這項工作需要多少時間。同時,問一下員工:“你覺得多久可以完成?”兩者結合起來,定個時間,讓員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若是超過了這個期限,應該給員工一定的懲罰。
遇到一些工作態度不認真的員工,老板的語氣可以加強一點:“這項工作必須在兩天之內完成!”“無論如何,這項工作也要在下周一12點之前完成,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在這個期限中,老板還可以詢問員工工作的進展情況,以示督促。
建議3:布置任務時要強調工作得失
老板與員工研究一項工作時,向員工下達任務時,給員工壓力的同時,不要忘了給員工激勵和看得見的“甜頭”。比如,你可以對員工說:“這件事如果你做好了,會給公司帶來很大的利潤;如果你沒做好,你這個月的獎金可能就會泡湯。當然,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才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