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慈不掌兵:老板要“狠”,清除一切消極因素(2)
- 管理不“狠”,公司不穩
- 王劍
- 4537字
- 2015-03-24 14:51:38
通過利益制衡得失,可以給員工施壓,使員工提高重視,也讓員工感受到領導的器重。注意,除非萬不得已,不要以“解雇員工”作為員工失敗的后果。因為這種代價太大,會給員工造成過大的壓力,會使員工失去安全感,不利于員工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建議4:加強監督、不斷給以鞭策
有些老板把任務下達給員工之后,就在那兒等待員工匯報成果,結果令自己很失望。員工拖拖拉拉,耽誤了時間不說,還把簡單的事情做得一塌糊涂。而主動自覺地以最快的時間、最好的質量完成工作的員工,實在是少之又少。因此,監督、鞭策員工是必不可少的。
監督、鞭策員工的方式有兩種,口頭上的和行動上的,老板最好把這兩者配合起來。為了表達對員工的信任,老板不宜時刻直接過問員工的工作進度,否則,員工會覺得自己被監視了。老板可以讓員工每天做工作匯報,以便及時掌握進度、發現問題,從而提高員工的執行效率。
4干凈利落地清除那些傳播流言蜚語的人
被流言蜚語困擾和傷害,這類事情并非只有電視劇中才有,在現實生活中、企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心懷鬼胎、嘴巴刻薄、品行不端的人聽風就是雨,隨意編造謠言,在公司四處散布,分散了員工的注意力,搞得當事者惶惶不安,嚴重影響了企業的風氣。
流言蜚語一開始往往是這樣的:“你聽說了嗎,劉經理好像和他妻子離婚了?這兩天他都是穿同一套衣服來上班的,頭發也沒有洗,好像不開心。”“昨天我看見老板帶著一個漂亮女士進入辦公室,還聽見了反鎖門的聲音,那個女人該不會是他的情人吧?”“我聽說公司的張總和王總不合,他們二人似乎要分家。”
流言蜚語通常是從小道消息發展而來的,缺乏事實根據,會損害他人的聲譽,甚至會影響公司的經營。雖說大多數人都知道搬弄是非、散布謠言是不對的,但是很多人卻熱衷于此。要想清除企業內的流言蜚語,必須從源頭抓起——找出第一個傳播者,給予嚴厲懲罰,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多么錯誤。
小北青春靚麗、才能頗佳、工作認真。老板非常器重她,曾一度考慮將她提升為管理人員。小北也特別期待獲得提拔,在工作上非常努力。但是小北有個致命的缺點——愛傳播流言蜚語。如果小北只是說同事的閑言碎語也就罷了,但是她還傳播公司的流言蜚語。這讓老板特別生氣,最后把她給辭退了。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次,小北無意間聽老板說公司要搬遷,于是她開始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她對同事說:“聽說公司做不下去了,被一家大公司收購了,所以,我們要搬到那家大公司去辦公,這下我們公司規模大了,想必大公司有很多帥哥吧,我想告別單身的時候快到了……”
起初大家并不相信小北的話,但小北屢次重復傳播這一消息,而且一本正經的樣子,于是大家信以為真。有些員工得知這一消息后,開始有了跳槽的打算,工作也心不在焉。
一個星期之后,這條流言傳到老板耳中,老板感到既吃驚又惱怒。他百思不得其解,什么時候說過要搬公司。他找來小北,問她為什么傳播這些話。小北說:“那天我來你辦公室找你談工作時,聽見你打電話說公司要搬遷……”
老板說:“你怎么能瞎說?我明明是說我要搬家,換一個住處。”為了嚴肅公司紀律,清除公司毒瘤,老板當即辭退了小北。
傳播流言蜚語,尤其是傳播公司發展戰略方面的流言蜚語,這種惡習是決不允許的。流言蜚語不僅會破壞員工之間的信任,也會對公司的經營管理產生一定的危害。有些公司明確禁止員工散布謠言,比如,芝加哥的Empower公關公司就規定:禁止散布流言,并解雇了三個違反該禁令的員工。該公司的CEO薩姆·查普曼說:“流言是員工情緒的殺手,甚至可能導致員工自殺。所以,我們公司必須清除流言散布者。”
一條魚的腐爛是從頭部開始的,要想禁止企業內的流言蜚語,就必須找到流言蜚語的源頭,狠狠地懲治。在這一點上,曹操就給我們做出了“狠”的榜樣。
曹操率軍攻打劉備的漢中之地,遭到了劉備的頑強抵抗。曹軍久攻不下,心中非常著急:如果退兵,就會前功盡棄,無功而返;如果不退兵,短時間內又攻不下來,而且糧草不夠用。到底該怎么辦呢?曹操一邊吃雞,一邊發愁。
正在這時,士兵前來請示:“丞相,今晚軍中用什么做口令?”曹操正好看見盤里有一根雞的肋骨,便隨口說:“雞肋!”口令傳到主簿楊修的耳里,楊修便開始打點行裝。有人發現楊修收拾行裝,就感到不解,問:“你這是什么意思?”
楊修說:“丞相馬上就要撤兵了,早點做準備吧,免得到時候慌亂。”
“丞相什么時候要撤兵?你怎么知道的?”
楊修說:“丞相用‘雞肋’做口令。雞肋,意思很明顯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塊雞肋指的就是漢中,可見丞相正在猶豫,早晚會退兵的。”
大家聽楊修這么一說,又想到近期的戰況,覺得有道理,于是都忙著收拾行裝。
當天晚上,曹操苦悶難耐,輾轉難眠,就在軍營中散心,發現很多士兵在收拾行裝。一問才明白是楊修散布謠言,頓時火冒三丈,以擾亂軍心為名,將楊修斬首示眾。
楊修之死,死于傳播謠言,死于自作聰明。當然,曹操之所以除掉楊修,其實不只是因為這件事,之前楊修就有自作聰明的表現,讓曹操感到很不悅。可悲的是,楊修沒有自知。楊修之死提醒企業管理者,對于企業中的謠言傳播者,有必要時,一定要干凈利落地掃地出門。
5堅決清除那些吃回扣、手腳不干凈的人
在企業中,有些員工不誠實,利用工作之便吃回扣、收黑錢,既蒙騙了客戶,又坑害了企業。比如,采購人員在購買原材料時,故意謊報價款,從中牟利。買材料只花1500元,卻報賬2000元,自己私吞公司500元;銷售人員推銷產品時,向客戶抬高產品售價,一件產品售價500元,卻賣700元,自己私吞200元;銷售過程中,要求客戶給予“好處費”等等。
員工吃回扣、收黑錢等手腳不干凈的行為對企業的危害是無窮的。它會嚴重影響公司聲譽,損害公司的利益。從長遠發展來看,企業失去了客戶的信任和支持,還有什么發展前景呢?
曉晨是一家大型電子廠的采購員,由于公司的產品產量較大,因此,曉晨這名小小的采購員也活得風生水起。他的業務能力不錯,職業技能也很好,簽下的供應商都是大客戶,提供的原材料價格實惠,質量好。
原本曉晨每個月有不錯的收入,但是他不滿足,在采購中居然暗示供應商提供回扣。在合作了幾個月后,與曉晨合作的供應商漸漸不滿。因為雖然利潤還可以,但是被曉晨抽取的部分多得讓供應商心痛,所以,他們紛紛中止與曉晨合作。
曉晨失去了供應商,短時間又找不到合適的供應商,導致公司原材料供應不足,嚴重了影響公司的正常生產,給公司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后來老板得知曉晨收黑錢的行為后,將曉晨開除。
俗話說:“先做人,后做事。”企業用人應該首先看員工的人品,在此前提下,再尋找有能力的人才。世界上很多知名公司,都將員工的人品放在首位。比如,摩托羅拉公司非常重視員工的品行和道德。如果一個應聘者的品行不符合摩托羅拉的要求,就算他的能力再強,也不會錄用。
微軟公司前副總裁李開復曾說:“我把人品排在人才所有素質的第一位,超過了智慧、創新、情商、激情等,我認為,一個人的人品如果有了問題,這個人就不值得一個公司去考慮雇用他。”因為能力差一點、人品好的員工雖然成事不足,但不至于敗事。而能力強、人品卻差的員工雖然能成事,但是一旦他給你敗事了,那么你的企業將面臨毀滅性的打擊。這絕非危言聳聽。
巴林銀行成立于1763年,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被稱為英國銀行界的泰斗,享有“女王的銀行”的美譽。然而,1995年2月27日,這家有著232年燦爛歷史、4萬名員工,在世界各地幾乎都有分支機構的銀行,突然宣布倒閉。消息一經傳開,全球為之震驚,人們不禁要問: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巴林銀行倒閉呢?
原來,巴林銀行葬送在一個年僅28歲的交易員手里,這個交易員名叫尼克·里森,他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用偷天換日的手法進行了不正當交易,當他賭輸了日經指數期貨時,卻利用多個戶頭掩蓋其損失。
最后,巴林銀行以1英鎊的象征性價格,拍賣給荷蘭皇家銀行,改名為霸菱銀行。
看到這家銀行巨頭的倒閉,你有什么感觸呢?這就叫“一粒老鼠屎毀掉一鍋粥”,一個品德敗壞的員工,就像一粒老鼠屎,他的存在就是時刻準備毀滅企業的。因此,企業用人必須考察員工的人品,一經發現員工手腳不干凈,應該毫不留情地清理出去,這樣才能徹底消除禍患。
有些老板認為,只要員工有能力、能給企業帶來效益,不管他的人品好不好,都要大膽使用。殊不知,員工今天給你賺錢了,明天也可以讓你破產。有這樣一個例子:
某公司銷售部的范經理和老板發生了意見分歧,雙方一直未能達成共識。一氣之下,他帶著公司的機密文件跳槽到同行的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創立不久,公司的產品還沒有完全打開市場,他非常需要范經理手里的機密文件,而且見范經理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銷售高手,于是高薪留下了范經理。
范經理進入公司后,憑借自己以往的人脈,力挽狂瀾,為公司打開了市場。公司的產品在兩年時間里,市場占有率節節攀升。為公司立下了汗馬功勞的范經理漸漸變得狂妄起來,對公司給他的薪水也不太滿意,于是他要求加薪,可是公司開給他的薪水已經夠高了,不可能給他加薪。
范經理見加薪無望,丑陋的本性開始暴露出來。他像前一次跳槽一樣,帶著公司的機密文件離去。而且在離開時,還在公司散步謠言,說公司客戶跑單,公司發不出工資,即將倒閉,這引發了公司很多業務上的糾紛,使公司陷入了一片混亂。
事實上,當范經理帶著滿意的“成果”跳槽時,接納他的老板就應該想到:范經理這樣對待“老東家”,以后會不會用同樣的方法對待自己呢?公司有一個品德敗壞的人,不就像在身邊埋了一顆定時炸彈嗎?既然如此,為什么還任用他呢?
對企業來說,員工沒有能力,企業可以花點錢、花點時間慢慢培養。通過培訓和學習,員工可以從普通人才變成優秀人才,從優秀人才變成卓越者。但是員工的品德卻無法培養,正所謂“稟性難移”。一棵樹的根是爛的,你再怎么澆水施肥,也無法讓它健康成長。所以,老板千萬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任用有才無德之人。發現員工吃回扣、手腳不干凈,一定要斬草除根,這樣才能不留后患。
6避免成員建立自己的“小幫派”
在不少公司內部,都有不同的派系、不同的團體,這些派系和團體之間互相傾軋、爾虞我詐。比如,在一家工廠里,來自同一個地方的人經常聚在一起,形成“同鄉派”,一旦有了摩擦,幫派之間就會起沖突,弄得雞飛狗跳,嚴重影響團結,降低員工的工作效率。
企業內部幫派林立的危害有這樣幾點:
(1)直接會影響日常人事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會形成雙重領導,公司的管理層是領導,幫派里的“頭兒”也是領導,使正常的人事管理難以發揮作用。
(2)內耗增大。各幫派之間為了一些私利,不斷擴大勢力范圍,甚至為了面子上的勝出,不惜動用公司資源來進行幫派之間的斗爭,嚴重造成企業的資源浪費。各幫派認為,反正花的是老板的錢,出的是自己的氣。
(3)造成企業人際關系緊張。幫派之間互相斗爭,往往會搞得人際關系緊張,把企業搞得烏煙瘴氣,既敗壞了公司的形象,又影響了大家工作上的團結協作。
(4)直接打擊人才、新員工對公司的信心,還會打擊他們對工作的熱情。
巨人集團總裁史玉柱曾把企業內部拉幫結派視為企業的十三種死法之一。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員工拉幫結派是非常忌諱的事情,會導致管理者無法掌整個企業的局面。拉幫結派一個最大的危害就是排擠人才,使真正有才能、想踏實干事的員工被打壓而無法專心工作,難以給企業創造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