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挨過漫漫長夜,終將看到黎明》:自律,是度過漫長人生的最佳動力
- 請你努力,為了你自己
- 勺布斯
- 2772字
- 2025-06-19 10:20:23
前不久收到一位讀者的留言:“我今年讀大二了,但是感覺自己的自控力越來越差,沒辦法完成很多制訂好的計劃。所以,我覺得很沮喪,很怕自己就這樣荒廢了大學的四年時間,請問我怎樣才能做到自律呢?”
于是,我總結了12個自律的法則。這些法則,有些是不言自明的公理,有些則是我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悟。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自律法則一:認識自身的局限性
人都會有局限,承認自身的局限性不僅不會阻礙自律,反而能夠因為這種清醒,更容易理解和引導自己的行為。局限性并不意味著“不再嚴格要求自己”,而是要首先確保自己定下的計劃和目標,是自己可以完成的。沒有人會給自己設定一個“長一雙翅膀飛向天空”的目標。原因很簡單,這種目標很荒謬、很離譜,單憑自己也不可能實現。
可是很多時候,我們為自己定下的目標,總是過于理想化。因此,當感到自己無法完成既定計劃的時候,最重要的一件事,并不是自責,而是反復確認自己定下的計劃是否切合實際。
自律法則二:擁有“微進化”的意識
無論是自然界生物的進化,還是人類的成長過程,大多是漸變的,而不是突變的。即使有突變,也必然是由漸變積累到了臨界點的緣故。我們都是先學會爬,再學會走,接著才是學會跑。
自律也是同樣的。無論定下的目標是什么,要讓自己關注到“微小的進步”,一步一步地“進化”,反而能走得更遠。
自律法則三: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
微進化意識之所以有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能帶來正向反饋。關注并意識到自己的進步,能夠抵消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挫敗感,讓心態變得更積極。但僅僅只有積極的心態是不夠的,還需要接納那些必然會出現的負面心態。原因在于,一個人的能量始終是有限的。
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總是自責。這個做法符合直覺,卻不符合規律。因為自責是一種自我對抗,這對自身的能量是一種消耗。而當能量被大量的自我對抗消耗殆盡的時候,自然就失去了自律自強的能量。這就是為什么每當我們糾結的時候,就總是會止步不前。可越是止步不前,就越是會下意識地自責,最后陷入惡性循環。
更智慧的選擇,是進行自我接納。你可以不斷地給自己進行“接納一切發生”的暗示,也可以選擇正念療法,抑或通過娛樂的方式來轉移注意力。總之,你要做的就是和負面的感受和平共處。而和平共處的方式,就是一切如常地生活。
自律法則四:懂得休息的重要意義
假設你的身體是一塊電池,那么睡眠就是在給身體充電。沒有足夠的電量,身體便不會發揮自己的機能。可是,如果在身體發揮機能的時候,后臺有太多運行的程序,不僅會消耗大量的能量、讓我們迅速疲憊,也會讓我們無法發揮最大的潛力。
因此,充足的睡眠是必要的,其他形式的休息也是必要的。你可以把放松、娛樂當作是在給自己清空后臺運行程序。它們并不是在浪費時間,反而是對自己有利的活動。你可以選擇出門散步,和朋友聊天,或者安心地品嘗一頓美食。無論什么休閑活動都好,選擇你喜歡的即可。
自律法則五:擁有規律的作息
這一條并不是要讓你早睡早起,每個人的作息不一樣。重要的不是早睡早起,而是能夠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醒來。
不規律的作息,會給大腦以“環境復雜多變”的暗示。它會讓大腦一直處于“踩著油門”的緊急狀態,并持續消耗身體的資源。這是由人類的進化決定的。
環境復雜多變,對大腦來說意味著危險;而危險,則意味著需要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也就意味著大腦必須時時刻刻調動起身體的資源,來對抗可能產生的威脅。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這種身體機制讓我們取得了生存優勢。只不過,它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具有兩面性——如同喜愛甜食能夠調動多巴胺,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肥胖的困擾。這種“踩油門”的狀態,只要讓自己擁有固定的起床時間,就會大大地改善。
自律法則六:學會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不同于計劃管理,計劃是無限的,而時間是有限的。我們無法管理無限的東西,只能管理有限的東西。
所謂時間管理,其實就是將事情分為輕、重、緩、急。在這一天有限、清醒的時間里,做哪件事情,對我們的人生才最有意義?仔細一想,其實每件事都會占用我們的時間。所以,時間管理就是在事情與事情發生時間沖突的時候,選擇放棄哪一個的藝術。
自律法則七:掌握投資思維
投資思維,是一種關注長期收益的思維模式。自律需要定力,而這個時代,卻又注定是一個浮躁的時代。
你必須明白自律給你帶來的長期收益是什么?是更健康的身體、更安穩的情緒、更穩定的親密關系?還是更持續的、多維度的成功?
它與短期成功天然就是矛盾的。投資思維能讓你在沖動的時候沉靜下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終將收獲什么。
自律法則八:把好習慣當成生活的一部分
跑馬拉松是一件困難的事,但如果把行走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人生這場馬拉松或許就會變得輕松許多。
所謂習慣,就是把某些事當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讀書和鍛煉這種公認的好習慣也是如此。在剛開始的時候,養成習慣是困難的。但你可以使用“微進化”的概念,每天只需要抽出5分鐘時間,你就可以有意識地養成你想要的任何好習慣。
自律法則九:改正壞習慣
我們可以把習慣分為兩種:一種是對自己有益的,一種是對自己有害的;再加上時間的長短維度:一個是長期的,一個是短期的。
把這四個維度進行組合,我們可以得到:對自己長期有益的;對自己短期有益的;對自己長期有害的;對自己短期有害的。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它們都是互相矛盾的。在這個時候,就凸顯出了“輕重緩急”的重要意義。當兩種選擇彼此沖突的時候,你必須選擇放棄哪一個,而放棄的那一個就是你的壞習慣。
自律法則十:把自己放在自律的環境中
無可否認,就算再有自制力的人,也無法避免環境的影響。想要自律,聰明的辦法是創造一個容易自律的環境。
如果你覺得玩手機浪費時間,那么就把手機放在看不到的地方;如果你總是忍不住想吃零食,那么就別把零食放在家里;如果你有很多貪玩的朋友,那么要做到自律,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不要過分挑戰自己的局限性——我們都應該承認這一點,然后對自己的環境加以改造。你總是可以做點什么的,哪怕只是不讓自己去接觸放縱的環境。
自律法則十一:建立情感連接
理性和感性都是一種能量,有智慧的人會力圖取得兩者之間的平衡。
沒有情感,我們就會失去最基本的動力。反過來說,充沛而健康的情感,則會增加我們的動力。情感連接是讓我們擁有情感能量的核心。
這些情感關系包括伴侶、家人,以及友誼。不要忽視他(它)們,因為投資情感和投資你的知識、身體健康,以及你的銀行賬戶一樣重要。
自律法則十二:保持熱情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什么特質,可以為一個人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這個特質就是熱情。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
對一件事有熱情的時候,我們可以廢寢忘食,甚至為之付出生命的代價。只不過,這種天賦偶爾也會被浪費在對我們不利的事情上,比如,酗酒、游戲、賭博。幸運的是,熱情是不會消失的,只要加以引導,它就可以回歸正確的方向。
以上所有的法則,都有利于培養自律。繼而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保持成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