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食品、藥品管理法規的演變

食品與藥品作為維護人類生存和健康的重要物質,都具有各自適用的法律體系,從法律層面和管理制度來看,二者存在較為明顯的區別。

根據我國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以下簡稱《藥品管理法》)第五十七條,藥品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化學原料藥及其制劑、抗生素、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診斷藥品等”。2019年版《藥品管理法》規定:“藥品,是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并規定有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包括中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等。”在歷版《藥品管理法》中,中藥飲片始終作為藥品進行監管。

在食品管理的法律法規中,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始終禁止食品中添加藥品。許多中藥如生姜、烏梅、八角茴香等已經廣泛作為食品及調味料使用,這給既是中藥又是食品物質的管理和使用帶來了很大不便。為了調節“食品”與“藥品”監管的矛盾,我國在食品法律法規中補充了關于“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相關規定。

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第二章第八條規定:“食品不得加入藥物。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以及作為調料或者食品強化劑加入的除外。”第九章附則第四十三條規定,本法用語定義如下:“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1987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規定了食品不得加入藥物,但是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作為原料、調料的除外。原衛生部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制定了《禁止食品加藥衛生管理辦法》。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上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第二章第十條規定:“食品不得加入藥物,但是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作為原料、調料或者營養強化劑加入的除外。”201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生產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公布。”

上述“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在民間簡稱為“藥食同源”。通過食品與藥品的監管演變歷史可以發現,“藥食同源”的誕生主要是為了協調部分中藥材食品和藥品雙重身份的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大余县| 离岛区| 阿拉善右旗| 巴南区| 额济纳旗| 伊吾县| 获嘉县| 黄冈市| 济南市| 卢龙县| 武定县| 浦江县| 樟树市| 保定市| 宽甸| 镇原县| 革吉县| 津市市| 义乌市| 武功县| 布拖县| 驻马店市| 福建省| 陆丰市| 徐汇区| 永川市| 宁夏| 日喀则市| 马鞍山市| 昭觉县| 台北县| 漳浦县| 高要市| 囊谦县| 江阴市| 休宁县| 兰考县| 离岛区| 西畴县| 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