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無為而治的現代化意義及功能

傳統及近代管理,以大眾所說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即家庭管理、行政管理及教化管理為主。現代社會特別重視職業生活,將以往的成家立業分開為齊家、立業,所以多了一項企業管理,而且居于相當重要的地位。

所謂“現代”,不但是一個時間觀念,而且是一個內容觀念。時間方面,系指近代之后的當代。內容方面,則是現代化必須實現某些內容。換句話說,“現代化”不僅是一個描述性的觀念,還應該具有評價性的含義。

現代化管理是合乎人性管理的一種追求。管理必須合乎人性,否則大家都痛苦。只有利潤,只有績效,一切講責任,一切講效率,而人人不得其安。請問對于增進人類幸福,有何實際助益?

管理要合乎人性,必須先順乎人性的要求,以達成安人的最終目的。

任何人都不喜歡別人管他,所以梁啟超先生把無為解釋為俗語所說的“別要管他”。他說:“俗語‘別要管他’,文言即‘無為’。”

不要管他,那還談什么管理?我們不要忘記:管理有兩個字,不要管他,卻不能不理他。“理”是什么?便是孟子當年所說的“敬”。孟子要我們“有禮者敬人”,是基于“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的人性基礎,希望所有管理者,首先要“看得起”(敬)部屬。

管理以看得起部屬為出發點,主管便不應該只重視自己的權威,一心想滿足自己的成就欲。上者無為,成為最合理的“看得起部屬”的人性表現。

無為絕對不是一事不做,什么事情都不做,哪里能夠無不為?再說,人是天生要動的,做事才合乎人性,主管什么事情都不做,基本上已經違背了自己的人性,如果真要一事不做,那就是造作。

主管要做的事,乃是“放手支持部屬去做事”。部屬的有為,正是主管的無不為。怎么放手支持部屬去做事呢?最好的方式就是看得起他,相信他可以做得很好,所以正確的態度即“不要管他”,但是更重要的是下面一句:“要好好理他!”

管理者敬重部屬,大家便不好意思不盡心盡力,各盡其責的結果,便叫作總動員。總動員才是整體的績效,不像個人英雄主義者獨斷獨行那樣,弄來弄去,只發揮了一個人的智能。

凡是部屬能夠做得好的工作,主管都不應該去做,否則便不符合“分層負責”的精神,也不合乎“分工專職”的原理。管理者敬重部屬,部屬并不盡心盡力工作,管理者就應該想想孟子的話:“我愛人,人卻不親近我,我應該自反,再盡我的仁愛。我治理人,人卻不愛我的治理,我應該自省,再盡我的智能。我禮敬人,人卻不回答我,我應該反省,再盡我的禮敬。凡是所做的事,有不能如己所愿的,都從我自身檢討和反省。只要自身純正,天下的人,自然都依著我了。”(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如果遇到部屬不能做或者做不好的事情,主管當然應該挺身而出,拿出辦法來,把事情做好。這時部屬由于自己做不好或不會做,自然很樂意接受指導和協助,心里不反感,接受命令就不會有所抗拒。

問題是:主管如何判斷部屬能不能做,愿不愿意做?假若判斷錯誤,豈不是適得其反?

孟子當年用“不得已”來解決這個難題,他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不是別人不會說,更不是我比別人說得更好,而是此時此地,別人都不愿意說,我不得已才說的!這種古道熱腸,正是一種道德上的責任感,我們稱之為使命感,或者道德勇氣。

主管如果經常富于使命感,部屬就會越來越缺乏使命感。因為主管權大位高,部屬哪里爭得過?干脆成全主管,用自己的缺乏使命感,來滿足主管無敵的使命感,這是整個組織有氣無力的主要原因。

莊子更進一步,把孟子的辛酸苦澀,化之于無形。他說:“無門無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則幾矣。”一個人不走門路,不刻意營求,心靈凝聚而處理事情寄托于不得已,這樣便是合乎人性的做法。他又說:“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養中,至矣!”管理者必須順應事物的自然而悠游自適,寄托于不得已而蓄養心靈的和諧,才是最好的表現。

莊子所說的自然,重在“自”字。萬物有其各自的性,必須自由發展,以求各得其所,千萬不要添加人為的偽,否則便不自然。管理者主觀上應該毫無要有作為的欲望,以部屬的成就為自己的成就。但是,當客觀上部屬自動要求的時候,也應該不得已予以順應。因為毫無辛酸、毫無苦澀的心情,完全是不得已的動,所以能夠動而無不當。

孟子和莊子所處的時代,當然不如現代這么自由。人力的素質也遠不及現代。現代人面對物質生活越獲得改善、追求自由越趨強烈的情況,必須更加放手讓部屬發揮潛力,因此主管更需要無為而治,即非不得已,不親自動手。任何動作,都是不得已而為之。

老子說:“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管理者如果能夠抱持“不得已”的心態,則功績廣布天下,也會看得好像與自己毫不相干。這種“不跟部屬爭功”的素養,正是無為而治的基礎。管理者一心一意要立功,便會霸占所有表現的機會,力求自我表現,不給部屬任何工作,結果團體的力量無從產生。管理者也可能盡量誘使部屬工作,而把他們的功勞掠為己有,弄得同仁怨聲載道,誓死下不為例,嚴重傷害了團體的士氣。管理者越有為,同仁便越無為。

相反地,管理者并無立功的心意,可不為即不為,轉而鼓勵、支持部屬有所作為,則部屬成功的概率大,成功感也強烈,這才是越來越勤奮的主要誘因。

管理者“功成弗居”“為而不有”,凡事“不得已”才為之,便是無為而治的現代化意義。

同仁不努力,管理者威脅(懲罰)、利誘(獎賞),實在沒有太大的效果,而且也不可能持久有效。管理者必須有一套本領,使同仁能夠自發自動地去努力,才能持久而有效。所以現代化的無為而治,應該是“人力自動化”的管理。

無為而治的現代化功能,就是讓團體內的人員,都能夠自發自動地去努力達到目標。自動化是現代管理的目標,但是到現在為止,只講到生產自動化、程序自動化、辦公室自動化,還沒有哪一個國家講到人力自動化。我們先哲的理想無為而治,卻早已指明無為便是自動化,無為無不為則是人力自動化的具體效果。

現代人談自由,最要緊的在于“把人當人”。管理現代化的主要課題是“讓人自由自在地工作”。出發點在“把人當人”,原動力為“自動自發”,結果則是“自由自在地完成任務”。所以現代化的管理,必須以人性為基礎,視人為人,完成人力自動化,即達成現代化的無為而治。

人力自動化并非一蹴可就,必須做一些準備工作,加強一些觀念溝通。而最重要的,還在于主管是否真正了解無為,愿意無為。

無為而治是屬于高層次的,只有先知先覺的管理者才能深明此理,而運用自如。如果無法忍受平凡,唯恐無為,實在無法提升管理的境界,更談不上追求理想的“人力自動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宁市| 石河子市| 万盛区| 云和县| 来凤县| 汕头市| 罗源县| 武乡县| 黔西县| 龙井市| 黄冈市| 宁远县| 沁水县| 开原市| 巴林右旗| 万源市| 南木林县| 泽库县| 鹿泉市| 临沭县| 西和县| 陆良县| 天柱县| 镇平县| 都兰县| 阿巴嘎旗| 柳河县| 双流县| 镇江市| 巴林左旗| 城固县| 荣成市| 土默特右旗| 蒲城县| 东源县| 临潭县| 磐石市| 和平区| 青河县| 巴塘县| 剑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