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創傷療愈之道:傾聽你身體的信號
- (美)彼得·萊文
- 1881字
- 2024-09-11 16:30:10
找到出路
在過去40年中,我已經發展出一套方法幫助人們逃離不同種類的創傷,包括在這場車禍中我所經歷的。無論創傷事件發生在幾小時前還是幾年前,這種方法都適用。在第2章中,我將提到,一位來訪者能夠從一場發生在20年前的創傷中康復,那算是我的一次意外收獲。體感療愈?是我為這種方法起的名字,它能幫助來訪者塑造軀體的、感知的和情感的狀態,轉化恐懼和無助感。通過對軀體知覺的感知,與本能反應建立連接,從而實現轉化。
自遠古以來,人們通過做一些與恐懼和無助的感知相沖突的事情,處理強烈且可怕的感受:戲劇、舞蹈、音樂、冥想以及食用某些改善心智狀態的食物。在這些能改變人們狀態的方法中,現代醫學只將化學藥品的使用納入應用范圍,其他“應對”方式繼續出現在所謂的整合取向治療中,如瑜伽、太極、擊鼓、音樂治療和以身體為導向的其他技術。盡管許多人從這些寶貴的治療方法中尋到了慰藉與幫助,但這些療法并沒有相對明確和充分地解決某些核心的軀體性機制和過程的問題,從而將強烈且可怕的經歷轉化。
在本書中,我描述的這種方法會幫助來訪者,發展出對他自己軀體知覺的感知力和掌控感。在拜訪幾處當地文化時,我觀察并聯想到,這種方法和在這種文化中存在的薩滿治療儀式有某種關聯。我設想一種集體性的、跨文化的創傷治愈取向,不僅指出了一種全新的治療方向,還最終加深了對身心間雙向動態交流的理解。
我一直嘗試在醫療人員的日常工作和各種科學發現,特別是動物行為學(在自然環境中對動物的研究)之間巨大的鴻溝間架起一座橋梁,這也是我一生的工作目標,以及寫本書的目的。動物行為學這個重要領域在1973年被廣泛認可并達到了高峰,因為三位動物行為學家尼古拉斯·廷伯根(Nikolaas Tinbergen)、康拉德·洛倫茲(Konrad Lorenz)和卡爾·馮·弗里希(Karl von Frisch)分獲197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
通過耐心且精準的觀察,這三位科學家研究動物如何通過它們的身體表達自己和同類溝通。直接用身體交流是理性和基于語言的人類的溝通方式。盡管人類的交流顯著地依賴于精妙的語言,但我們之間的許多重要信息會簡單而直接地通過身體表達出的“無聲的語言”進行交換。這一非語言領域的解碼對治療過程至關重要,這也是我在本書中所要呈現的重要主題之一。
為了呈現創傷在身體、大腦和心智中的不同形態和本質,我從神經科學領域選取了一些發現放在本書中。我確信,犯罪學、對自然界動物的研究和大腦的比較研究都會為治療方法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幫助來訪者恢復適應力并提高自愈力。為此,我將會解釋人類的神經系統是如何進化出層級結構的,不同的層級之間又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在面對重大威脅時,更高級的系統是如何自行關閉,使大腦、身體和心智以古老的初級功能運行的。我希望展示成功的治療是如何讓這些系統恢復平穩運行的。這種療法所引發的出乎意料的副作用或許可以被稱為“將未死的人喚醒,方知身體的能量”。我將針對這個喚醒現象進行討論,并從本質上解釋當理性與動物的本能相結合,給予我們成為更完整人類的機會時,將會發生什么。
許多治療師,比如心理治療師、精神病學家、軀體治療師、理療師以及塑身教練,對源于大腦和身體的創傷有更好的理解,我希望向他們請教。我也希望和那些被病人表現出的無法解釋且可被治愈的癥狀所困惑的醫生們取得聯系,向長期工作在一線并一直照顧身受重傷的病人的護士們學習,與關心我們國家醫保難題的政策制定者交流。最后,我尋找對各類主題如饑似渴的讀者——從探險、人類學、生物學、達爾文主義、神經科學、量子物理、弦理論、相對論和動物學到《紐約時報》的“科學”專欄。
由于被童年閱讀福爾摩斯的經驗所激勵,我一直嘗試著讓讀者參與到這份神秘的發現之旅所帶來的刺激之中。這段旅程讓我窺見,在這充滿不確定性并經常遭受暴力的星球上,作為一個人究竟意味著什么。我有幸能夠研究人在極端挑戰后是如何恢復正常的,并目睹了人類精神的適應力,以及在強烈絕望后人們又如何找回曾經的幸福與美好。
我將以個人視角講述一些故事。本書的寫作于我是一項令人興奮的挑戰,我會講述自己作為醫療人員、科研人員和內在探索者的一些經歷。我希望穿插著講一講故事,這樣既有助于生動地表達醫療與科學知識,又能避免過多的專業名詞和迂腐乏味的語調。我將通過對案例的描述來闡述各種基本原則,并邀請讀者參與能體現這些原則的覺知練習。
盡管本書的直接讀者是醫護人員、研究人員和對此感興趣的外行人,但其實我更愿意將它獻給飽受創傷幽靈折磨的人們。對那些被關在焦慮、恐懼、痛苦和羞恥感之牢籠的人,我希望表達的是,他們的生活并沒有被某種“疾病”控制,而是遭受了一種可以被轉化和治愈的傷。我將在下一章節討論這種轉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