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南部半島

除了面積更小和環境更多樣化外,南部半島也因距離海洋更近而受到影響。內陸地區往往彼此更加孤立,而沿海地區則很早就與外界接觸。甚至有可能,地中海地區的移民在遠古時代就通過海路來到這里定居,當然,在公元前,文化和經濟商品肯定都是雙向流動的。在公元前1000年早期統治半島東部的泰米爾國王具有持久的影響力,這在很久以后的柬埔寨吳哥王國以及斯里蘭卡和馬來半島的遺址中得到證實。中國的記錄提到甘吉布勒姆是公元前2世紀重要的貿易中心,羅馬人也提到科羅曼德爾(Coromandel)海岸的其他貿易中心。

馬拉巴爾海岸或西部沿海地區的貿易更為久遠。在公元前5000年中葉之前,雪松被出口到埃及法老王朝和美索不達米亞,而硬木似乎在公元前3000年時就已被運到古老的烏爾。古吉拉特邦(Gu-jarat)至少有一處哈拉帕文明遺址表明其四千年前與西亞有海上往來。到公元初年,貿易商們將貨物存放在西部港口,以便通過陸路將它們運往東部——這一點仍然可以通過所發現的大量積存的羅馬硬幣來追蹤。來自中東的猶太商人定居在馬拉巴爾海岸的科欽(Cochin),直到最近,他們的后代仍然生活在那里。

然而,到13世紀,印度人的這種海上貿易基本上已經結束。那時,穆斯林貿易商主宰了印度洋貿易路線,而半島的內部貿易則變得更有組織、更重要。從大約9世紀開始,由“行會”聯系在一起的富有商人協會并入當地的商人團體,這些商人團體已經融入發達的農業社群,并且彼此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對外貿易對印度南部的重要性有所減弱,直到歐洲占主導地位后這種重要性才得以恢復。事實上,到了13世紀,印度人似乎認為出海是一種只有貪婪才能引起的愚蠢行為,那個時期的王室銘文提到“那些人[外國人]在海上航行中承擔了巨大的風險,他們認為財富甚至比生命更有價值”。[2]

無論如何,半島的環境,以其分離的河流流域和干燥的高原內陸,催生了歷史上持久的社會和經濟組織形式。印度人自己也認識到他們生活環境的多樣性所帶來的巨大影響。泰米爾人在其早期詩歌中確定了五種“地貌景觀”,每一種都與通常的詩歌主題、性和暴力的特定方面有關。與海岸相關聯的往往是低種姓漁民,他們與妻子經常分離,并群毆激戰。山丘往往是婚前求愛和搶牛(cattle raids)的場所。同樣,旱地、森林和耕地有它們自己的與愛和戰爭的關聯。

到13世紀,在農業環境中,有三種基本類型,每種類型又有各自不同的形式。這些都與居民的經濟和社會模式密切相關(盡管不那么浪漫),分別為:基于嚴格控制且穩定的水井或蓄水池灌溉模式;僅依靠降雨進行灌溉的模式;以及將兩者結合的灌溉模式。只有在西海岸才有可靠而且很強的季風,能保證單個農戶種植水稻所需的充足水分,那里不需要跨地域性的合作或監管。與此相對應的另一個極端是,在干旱地區,貧瘠的土壤和稀疏的降雨只能養活那些種植小米、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畜牧業為生的散居人口。

那些水分充沛的地方,養活了大量的宗教祭司和軍事專職人員(婆羅門和武士-國王),在那里,分工和地位等級最嚴格繁復。相比之下,在干旱地區,分工最簡單,地位和等級差別很小,很少能找到婆羅門或寺廟:這些地區處于一種通常被稱為“部落”的生存狀態中,那里每個人都很貧窮。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環境中,實際生產過程都已被高度程序化,種植者幾乎沒有掌握技能或發揮主動性的機會。然而,半干旱或混合式的生態形式確實為流動、獨立和技術熟練的農民[他們被稱為“sat”,即清潔的,首陀羅(shudras)]提供了機會;那里的商人和工匠也享有較高的地位,與占主導地位的有地農民有聯系。這三種基本類型及其相關的社會模式一直延續到19世紀。

隨著17世紀歐洲人的到來,印度的地貌開始從新的視角被審視。對歐洲人來說,熱帶地區既代表著天堂,也代表著危險。至少從古典時代晚期開始,塵世間的伊甸園經常被西方人想象為位于恒河谷(恒河被認為是來自天堂的河流之一)或在南部的科摩林角。熱帶氣候對北方人來說在身體方面和精神方面都充滿了危險,但同時也給人以輕松自在的希望。在令人能量衰竭的氣溫下,各種疾病肆虐流行。此外,降雨的季風性分布意味著水和土壤的定期流失,而水和土壤正是實現最大生產力所必需的。洪水、地震、干旱和饑荒也頻繁發生。

歐洲人最初是貿易商,后來又是殖民者,他們希望從農產品中獲取最大利潤,同時也要確保勞動力不僅不會挨餓而且還能夠不斷地繁衍生息。這些利益沖突的程度取決于他們認為自己作為貿易商、伐木商、種植者或收稅人的任期的保障程度。為了保護歐洲人的健康和利益,許多被遠派到有希望帶來巨大財富的熱帶伊甸園行使調查和管理任務的官員和雇員都經過了醫學培訓,因此也可以算是接受了科學培訓。他們還沉浸在啟蒙運動和浪漫主義哲學思潮熏染中,常常被美麗和具有異國情調的動植物所吸引而著迷,以致他們有時采取的立場與其商業雇主的宗旨背道而馳。最終,一旦殖民政府感到自己已地位穩固,他們實際上就能夠對所在國家施加相當大的影響力,以支持他們眼中的對森林和野生動物的“保護”。因此,帝國主義的商業和政治目的有時會不同,后者需要穩定和長期的權力和收入,而前者則需要快速和最大化的利潤。

總體結果是,“保護”這一概念往往被扭曲為是要保護森林免受當地居民及其行使利用森林資源的傳統權利時所造成的傷害,而其實,當地居民的做法往往對環境有益,但是沒有被認識到。相反,“保護”被當作一種借口,使國家能掌握共同財產的控制權并任意利用它為當時的政策服務——這種做法一直持續到印度獨立,并且仍然在繼續。因此,總的來說,也許早期植物學家和自然保護主義者在壯大西方環保主義的根基方面比對熱帶森林、土壤和水源供應提供任何實際保護方面更為成功。在英國殖民時期,印度北部和南部的一些森林地區被徹底損毀,取而代之的是茶葉、咖啡和橡膠的種植園,而在農業人口日益增多的壓力下,甚至更大范圍的土地上的野生植被被清除。其中許多這樣的政策和態度在印度獨立后一直被延續下來,并導致了當今的環境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雄市| 徐汇区| 龙游县| 环江| 英德市| 曲水县| 青阳县| 临海市| 阿鲁科尔沁旗| 永丰县| 会同县| 泰和县| 介休市| 军事| 健康| 临夏县| 鹤庆县| 信宜市| 抚远县| 莱芜市| 安国市| 威宁| 怀宁县| 开远市| 丰城市| 洛隆县| 抚远县| 仙桃市| 渭南市| 海安县| 和林格尔县| 监利县| 察隅县| 沈阳市| 上饶市| 布拖县| 常州市| 夏津县| 巴林左旗| 河曲县| 贵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