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印度文明史
  • (美)伯頓·斯坦著 (英)大衛·阿諾德修訂
  • 1287字
  • 2024-06-20 14:02:53

社會環境

我們已經看到,自然環境在塑造該環境下所產生的社會群體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可能將印度的歷史簡化為研究自然對文化的影響。次大陸的文化所采用的形式具有自己的生命力。在隨后的篇幅中,將特別強調其中兩種形式。從中人們將看到,這些形式——社群和國家——在隨后的史詩中扮演主要角色。本篇介紹將只是勾勒出一個大致框架,并提供一個相當抽象的示意圖來概述其中一個是如何從另一個中產生,如何與之并存,并最終如何將另一個消滅的。

印度的“社群”概念有兩方面應該注意。首先,從早期起,社群與國家就有某種關系。這種關系可能是相互的和共生的,例如在拉賈斯坦邦(Rajasthan)的世襲統治氏族與在此長期生活的一般氏族之間的關系。另外,社群和國家之間的關系也可能是對抗性的,就如同穆斯林統治者和他們所劃定的“印度教”社群之間的某些情況一樣。

其次是“社群主義”,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每當通過宣傳宗教、語言和族裔的歸屬感及忠誠度來動員不同的政治群體參與議會和議會外活動時,這就成為次大陸政治方面的一個公認特征。無論是作為“票倉”(vote-banks),還是作為瞬時結伙(instant mobs),社群動員的成功一再引起人們對國民大會黨(以下簡稱國大黨)和國大黨運動所謂的“世俗主義”的質疑。但可以說,社群意識或“社群主義”是一種古老的現象,并且它似乎源自感知到其他社群或國家的威脅。簡言之,一種所謂“社群為自己”(community-foritself)的理念在印度有著悠久的歷史。

我們所知的最早的社群是那些在有國家之前就已經存在的社群。這些是新石器時代的定居點,它們分散在次大陸大部分地區。我們所掌握的記錄中,最古老的是梅爾加爾遺址,由法國考古學家在現在的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北部發掘。那里的人類居住史可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當然,我們對梅爾加爾和其他早期社群的了解是有限的:僅限于它的一些食物(如小麥等栽培谷物和沼澤鹿等獵殺的動物)、家庭建筑、工具、定居點布局和墓地。關于新石器時代的社群意識,我們只能推測,但我們可以追蹤后來定居點的發展。毗奢耶那伽羅城是中世紀的一個定居點,它從一個被耆那教(Jaina)和濕婆教崇拜者視為圣地的小地方發展為統治印度半島大部分地區的王國的首都,并且在1336年至1565年之間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之一。隨后,它遭遇劫難,繼而淪為一個種植者的小村莊,如今偶爾會有游客到訪。

近代的定居點也以其他方式建立和發展起來。1907年,一片曾經靠傳統的刀耕火種方法耕耘的森林演變為塔塔鋼鐵廠,另外,位于比哈爾邦(Bihar)的賈姆謝德布爾市(Jamshedpur),它仍舊維持著主要工業中心的地位。最新成立的社群包括位于印度次大陸另一端的泰米爾納德邦曙光村(Auroville):這是在聯合國提供財政援助下建立的,旨在促進受到奧羅賓多·高斯(Aurobindo Ghosh)啟發的人文和宗教運動,奧羅賓多·高斯是一位有魅力的教師、政治家。因此,社群的形成和變化并不僅僅是我們所關注的最早的歷史時期的特征。

社會組織的三個相互關聯的方面構成了審視印度社群和國家形成這個主題的框架。它們是:存在于不同時期的生產性組織結構;政治;以及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通常是宗教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是由支撐它們和被它們支撐的國家和社會群體逐漸演變而形成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至县| 山东省| 武强县| 应城市| 礼泉县| 佛教| 平乡县| 彭山县| 九龙坡区| 耒阳市| 塔河县| 咸阳市| 东平县| 长海县| 区。| 两当县| 许昌市| 清徐县| 金湖县| 思茅市| 吉林省| 泸定县| 婺源县| 临沧市| 阿图什市| 蕲春县| 于都县| 洪湖市| 苍梧县| 西贡区| 海原县| 山西省| 卢龙县| 大安市| 樟树市| 大邑县| 饶平县| 五河县| 滕州市| 马鞍山市| 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