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 旅行與幸福的關系

“幸福”一詞,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時髦還略帶誘惑的詞語,好像一樣東西一旦與“幸福”沾邊,便會帶來流量,帶來利益的暴增,帶來蜂擁而至的人群。其實,幸福起源于積極心理學理論,幸福的全名為“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即人對生活內在質量的認識評價。這個概念更多來自實驗室和文獻研究的數據,“主觀幸福感”這個詞有些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幸福”一詞使我們覺得更真實一些。

全世界范圍內的人們開始越來越關注旅行心理學對于人們獲得幸福的幫助。與此同時,人們開始嘗試在旅行中實踐旅行心理學的觀點。

在1999年,美國心理學會的一次會議上,時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馬丁·塞利格曼教授在對傳統心理學進行反思的基礎上,提出了“心理學這門科學應該多關注普通人,而不是狹義的病態人群,心理學可以用一種開放、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這也是積極心理學學科發展的開始,而馬丁老爺子也因此被稱為“積極心理學之父”。

2007年,澳大利亞旅游心理學家菲利普·皮爾斯在國際旅游學會年度大會上,首次將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引入旅游學和旅客行為學的研究中之后,與費樂普等人合作出版了積極心理學與旅游學研究的整合專著——《旅游者、旅游業與幸福生活》。[4]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類本身具有強大的復原力量。

人性中的優點是對抗心理疾病的重要調節劑,發展人性優點,也會提高人們對心理疾病的免疫力,所以人們開始關注積極心理學對于人性優點的研究。當有一天人們沒有了心理困擾時,追求幸福的過程也將會倍感輕松。

作為關注幸福的一門科學,積極心理學是如此重要,那么它究竟包括哪些內容呢?

馬丁·塞利格曼教授在《真實的幸福》一書中提出了“幸福1.0”理論,即幸福=積極情緒+投入+意義。

在這個理論中,衡量幸福的黃金標準是生活滿意度,我們先來看一看生活滿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請細閱下列五項,并根據你對各事項的同意程度,在右側圈上適當的數字進行打分。請以開明和誠實的態度作答。

生活滿意度量表(SWLS)

用1分(非常不滿意)到7分(非常滿意)對生活狀況打分。這使分數很大部分取決于回答者回答問題時的心情狀態,而缺少了對生活意義的反思。

所以,只用生活滿意度來衡量人們是否幸福并不準確。之后馬丁·塞利格曼教授在出版的《持續的幸福》一書中提出了“幸福2.0”理論。[5]

幸福=積極情緒+投入+人際關系+意義+成就。

在“幸福1.0”理論中,幸福一詞翻譯為“happiness”,而在“幸福2.0”理論中,幸福一詞便成了“well-being”。

從“幸福1.0”到“幸福2.0”的進化,happiness變成了well-being,從關注人的快樂感,到關心一個人整個人生的蓬勃發展的幸福,在整個價值觀念上有一個很大的進步。“幸福2.0”理論下,衡量幸福的標準是人生是否得到蓬勃發展,而積極心理學目標就是實現一個人人生的昂揚發展,這與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自我實現需求更加契合。

而將“幸福2.0”理論引入旅行領域,會引起什么樣的化學反應,這也是本書將要討論的主題。

“幸福2.0”理論也被稱為PERMA理論模型,在PERMA模型中,5個字母分別代表了幸福人生的5個元素,是5個元素的英文首字母縮寫:

P=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

E=投入(Engagement)

R=人際關系(Relationship)

M=意義(Meaning)

A=成就(Accomplishment)

在這5個元素中,每個元素都有準確的定義,可以精確地測量,而且每個元素都可以通過學習來增強,每個元素與其他元素也存在著聯系,比如工作中我們可以因為成就的獲得而出現更多的積極情緒(P),之后會在工作中出現更多的投入(E),投入又產出了成就(A),以此進入工作的良性循環,實現蓬勃發展(Well-being)。

P: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指人體驗到的積極情緒和經歷,比如愉悅、溫暖、平靜、舒適等情緒感受。

E:投入(Engagement),是一種沉浸狀態,即與由積極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的“心流”(Flow)概念相似,指人可以完全沉浸在一項吸引人的活動中,而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甚至感覺不到自我意識,仿佛在心流之中達到了某種天人合一之感。比如你在與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下棋,不知不覺中一個小時就過去了,因為你動用大量的認知資源和情感資源在這件事上,無法思考和感覺別的事情,這就是心無旁騖的沉浸狀態,即心流。

R:人際關系(Relationship),人類存在于社會關系中,我們與周圍人的關系決定了我們大部分時間是否處于愉悅的狀態。親密關系對于人生幸福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塞利格曼教授曾對美國大學生的幸福感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10%的大學生處于最幸福的狀態,這些大學生都一致地具有較好的社會關系。

M:意義(Meaning),指致力于某樣超越自我的東西,意義感的獲得并不是很容易,往往需要從歷史、邏輯、宇宙觀、世界觀等角度出發,通過客觀分析而得到。

A:成就(Accomplishment),這也是塞利格曼加入“幸福2.0”理論中的新元素,它包括成績、成功、成就,盡己所能地實現自我。這跟我們每個人的職業發展也直接相關,在社會生產勞動中,將自己的工作做得出色,為他人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同樣也實現了自我價值。而成就感的大小,具有相對性,因人而異。

正如理查·萊亞德所言:“如果人們希望獲得幸福,我們就必須知道產生幸福以及培養幸福的條件是什么。”

如果我們希望旅行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我們就需要知道旅行中的什么使我們幸福。

如果我們希望旅行可以療愈自我,我們就需要知道旅行中的療愈因子有哪些。

下面我們通過PERMA模型對旅行者的體驗進行分析和解釋,會發現旅行在多個方面使人發生著改變。[7]

旅游行為對旅游個體的好處:積極心理學視角

續表

旅行的幸福,包含著旅行過程中的幸福、旅行之后的幸福感悟,以及旅行者對于旅行生活的體驗評價和感悟。當旅行后的自我認知、情感狀態、人際互動等都呈現積極向上的心理改變時,才說明旅行帶來強烈的幸福感。

所以,人們因旅行而獲得了幸福的體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阳县| 嘉禾县| 卢湾区| 台北县| 宁城县| 娱乐| 荔浦县| 岱山县| 庆元县| 米林县| 衢州市| 定州市| 武鸣县| 威海市| 班玛县| 博野县| 桂林市| 道真| 巨鹿县| 曲阜市| 比如县| 呈贡县| 盐边县| 奉贤区| 达拉特旗| 巴林左旗| 界首市| 宁陵县| 仁布县| 顺昌县| 普安县| 台南县| 绥阳县| 阳泉市| 正定县| 渝北区| 聂拉木县| 巴楚县| 彰化市| 苍梧县|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