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阿仙
- 聾
- 竊書女子
- 1968字
- 2024-06-14 10:08:25
過了快一個月的時候,有天下午眾婦人突然如愿以償?shù)匾姷桨⑾扇フ颐@子修鞋了,細條身子坐在小板凳上像一只花貓。
婦人們心里有掩飾不住的幸災(zāi)樂禍,三三兩兩從屋里走了出來上前打招呼,道:“阿仙,太太未給你新鞋么?怎么還修這舊的?”
阿仙笑了笑,道:“太太給了新的,不過這舊的我專門穿來送水,新的穿了在屋里走。”
扯謊也不打個草稿!眾婦人都能看出這笑容的勉強,卻不拆穿,故意順著她的話往下道:“太太給了你幾雙新的?是不是廚房一雙,廳堂一雙,臥房還一雙?”
阿仙聽出話里的刺兒來了,扭過身去不理會——她還穿著一只鞋呢,便用手輕輕地撫摩著鞋袢,亮晶晶的。不經(jīng)意,掖下別著的淡綠色手帕垂了下來,香粉味已經(jīng)很淡,只剩下勞作了一整天的汗味,默默地散發(fā),有無限的落寞。
婦人們達到了盼望已久的目的,陡然又覺得心下空落落,還不免為阿仙的情狀動容,便問:“阿仙,做工太辛苦么?看你不開心的樣子?”
阿仙繼續(xù)摸她的鞋袢,看聾子將釘子釘進鞋跟里去,她說:“沒有。我媽要來了。我忙著收拾屋子。”
“哦?”婦人們問,“那是從廣州來看你,還是來做工?”
“來看我。”阿仙瞧著聾子的錘頭笑,“我先前同她講過,存夠了錢就接她來享福。她過兩天就來了。”
存夠了錢!婦人們懷疑剛才的判斷失誤——一個送水妹能這么快存夠了錢接老母來“享福”?必然是她勾搭上了法瓦喬老爺,得了老爺?shù)囊还P錢,或者是老爺娶她當外室,已置好了小公館——這狐貍精!
這時候細看阿仙的手——哪里是手指間的鞋袢在閃閃發(fā)光?分明就是個金戒指!這衰女啊,大家心里恨恨地罵,她如何是來修鞋,她就是來獻寶的!
眾婦人沒一個不牙癢癢,這個說要煮飯,那個說要煲湯,紛紛散去了。
其時嚴媽媽正經(jīng)過巷子,大聲對聾子道:“阿貴,看見我家阿照沒?”
聾子自然聽不見,“叮叮叮”敲了幾錘頭,對阿仙道:“好了好了,五個錢。”
阿仙把錢給他,望著他,問:“聾子,你是怎么會聾了呢?”
而聾子還是聽不見,回答說:“不謝,不謝。”接著又扯開喉嚨唱他的曲兒:“……唉,悲歌一曲寄聲入漢幫……”
又過了好幾天,時間將近七月,天太熱,偷懶不做業(yè)的人就多,無人出門即無消息,婦人們的閑談有些索然無味——連阿仙的皮鞋聲都很久沒聽見了,據(jù)她隔壁的人講,她已有多天不曾回去住,這正證實了那“小公館“的猜想。這時候只有聾子依舊坐在那里,大聲唱或者低聲哼。
蟬鳴亦仿佛即將斷氣了一般,穿也穿不起無精打采的只言片語:阿仙怕是在大屋里享福吧……她用玉枕頭消暑……法瓦喬老爺……什么聾子名叫“阿貴”呢……他坐那里也不嫌熱……不僅聾,而且傻,而且瘋……瘋婆子嚴媽媽……阿照是怎么死的……
絮絮的,簡直整個澳門都要睡著了,幸虧天空突然一個霹靂把世界驚醒。大家看烏云頃刻聚攏,大雨便澆了下來。
哎喲喲,這可怎么好?婦人們都慌了神:怎么回家去?還有誰誰誰的老爹,老公或者兒子在外做業(yè),怎么去送傘?
恨不能似阿仙一般好命,萬事不煩,她們想,即使要出門,還有車子送。唉,人和人就是不同的。
不過再一看外面,嚴媽媽正一步一拖地走過來,大家不由又慶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且遺忘許久的對嚴媽媽的同情也重上心頭,紛紛招呼道:“嚴媽媽,進來避一避先!”
外面雨聲這樣大,嚴媽媽根本沒聽見這喊聲。而冷不防這時候有另外一個人跑進了巷子,又急又慌,一頭同嚴媽媽撞在了一起,兩人齊齊摔倒在地。眾婦人無不替其大叫“哎喲”的,有年輕力壯的立刻跑上去攙扶。
都進了屋子才看出另一個人也是個五十來歲的婦人,風塵仆仆的容顏被雨一淋更顯得狼狽又潦倒。這表示有外鄉(xiāng)來的消息啊,大家想。臉上堆滿了笑容等著人開口。
那外鄉(xiāng)婦人當然先道謝不迭,接著就問:“到觀音堂要怎么走?”
容易,容易,婦人們熱心地指點,就這樣這樣,那樣那樣,遠遠望見連理樹就到了——“您特地來澳門拜觀音?”
“哪有那個閑錢!”外鄉(xiāng)婦人道,“我來投奔我女兒,她在這邊做工。叫做阿仙,你們識得她不?”
阿——仙——啊——婦人們都拉長了語調(diào),恨不得能連眼神也拉長了,好和每一個人交換:你是阿仙的媽?真好福氣。你女兒發(fā)達了,早就不住觀音堂隔壁了。她在葡國老爺家做事,老爺賞識她,收她做了偏房啦——這葡國人好像沒叫“二姨太”的,不過總有大屋住,有工人使喚……
阿仙媽聽得一愣一愣,都不知該喜還是該憂:“那我上哪里去找她?”
這個?婦人人也不曉得:小公館在哪里,你上法瓦喬老爺家去問吧,他就住在東望洋,最大那一棟洋房就是。
東望洋?那里又要怎么走呢?
婦人們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不如好事就做到底了,陪她走一趟吧。
過不多久,到黃昏時分,雨停了。婦人們大都要回家煮飯,便只派了不拖家?guī)Э诘牧止褘D陪阿仙媽去法瓦喬家,余人約定等晚飯一畢就回來此地互通消息。
毋庸置疑,這一日無一個婦人做飯能安心的,少不了鹽糖錯亂,菜焦飯糊,而吃飯時更加少不了數(shù)落老公同兒女吃得太慢,待碗筷胡亂洗刷完畢,個個飛也似地跑回日間聚會的地方。可是,林寡婦和阿仙媽沒有回來。
到了消夜時分還是沒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