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心力管理
  • 劉鵬凱
  • 3014字
  • 2024-05-11 17:17:56

推薦序六 時代的企業需要由“心”到“力”的企業文化

我調研過很多企業,劉鵬凱的黑松林只是一家小企業。作為黑松林的負責人,劉鵬凱長期堅持在這一片天地里精耕細作,不斷學習、反思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總結出心力管理這套理論和方法,我認為非常了不起。

心力管理的初步認識

我接觸到心力管理后,對企業管理的本質進行了深入思考。我們可以把心力管理放在整個管理學的背景下去探究。自1911年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出版以來,整個管理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一是科學管理階段,完全是用科學手段與方法進行管理;二是行為科學階段,主要是以行為科學、人際關系為代表的管理理論;三是現代管理階段,開始把數學模型、科學技術引入管理;四是企業文化管理階段,大概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以企業文化的出現為代表,還有學習型組織、人本管理等。

縱觀管理學發展的100多年歷史,總的趨勢是從“硬管理”向“軟管理”發展。心力管理正好順應了這一發展趨勢,而且更加關注現代管理學所提倡的“企業應綜合考慮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價值”。除投資者或股東外,企業的利益相關者還包括管理者、員工、供應商、客戶等,他們的價值都應該得到重視。雖然管理學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理論提出者、代表人物,但是包括企業家在內都公認,最難的是對人的管理。人心難測,因為人與人不一樣,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同樣也沒有兩個相同的人,對于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溝通,并在心理層面做到以心相交。所以,劉鵬凱在管理的心與力上的實踐探索與經驗總結是很不容易的,他在嘗試解決企業管理中最難的問題:怎樣聚攏人心,怎樣有效管人。正是劉鵬凱長年在自己企業中矢志不渝的探索,才讓我們看到了諸多很有價值的成果,而且他本人如今還在持續地總結、反思和實踐。

心力管理的再認識

隋朝王通說過這樣一句話:“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斷則傷;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劉鵬凱在本書中提出“知心、聚心、塑心”,正是我們現在考慮的問題。作為企業老板,他應該怎樣與員工以心相交呢?無論員工的行為不當,還是高管違反了企業的管理制度,或是為有缺點的員工提供幫助,劉鵬凱都有自己的考慮。

德魯克曾說過:“我經常聽到人們談論企業文化,它的真正含義是對企業共同目標和共同價值觀的承諾。離開這個承諾就不會有所謂的企業體,剩下的只能是一群烏合之眾。經理人的工作就是深思熟慮,設立與證明企業的目標、價值觀、任務的正確性和重要性。”首先,企業要有共同目標,我們要做出一個什么樣的企業;其次,我們要共同遵守一個什么樣的價值觀。離開這樣的承諾就不會有所謂的企業體,而企業文化解決的就是知心、聚心、塑心。德魯克告訴我們,經理人包括老板,他們的工作就是深思熟慮,提出并證明企業價值觀的正確性和重要性。我到很多企業做調研時發現,企業老板們對此都覺得很難。在一些企業里,員工的收入很高,老板覺得自己對員工不錯,但是很多時候員工和老板就不是一條心。員工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員工甚至會覺得自己總歸是企業的外人。這就需要我們真正日復一日地踐行企業文化,讓員工有真正的幸福感和歸屬感。我覺得,心力管理在企業文化的塑造和管理方面就是很好的實踐。

怎樣系統地建設企業文化?我提出過三個步驟。一是“教化”,要讓員工明白在企業里,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這就是價值觀。但是,問題在于你不能每天都抽象地去跟員工講道理,而劉鵬凱運用了很多獨特的方式和方法,我覺得這些方式和方法很妙,能讓員工真正明白應該怎樣去做。比如,員工在家里干私活,應該怎樣處理?員工工作失誤后,應該怎么罰款?罰款之后,為什么又還給員工?通過這些小故事或案例去教化員工,踐行企業文化。二是“感化”,在管理實踐中,劉鵬凱讓員工感動,到最后流淚。員工知道自己錯了,然后再去改正。其中一方面是教育,另一方面是企業家以身作則。但是,關鍵在于你要有這個心,才會有這個方法。這完全不是物質問題,而是心力管理的魅力所在。三是“同化”,要讓員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就是企業管理的同化作用。心力管理就是這樣的管理過程。

心力管理與競爭力

企業管理的關鍵在于:不僅要讓企業活下來,還要活得好。如果企業不能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其他都免談。企業管理理論說得再好,如果企業運用后沒有競爭力,就沒有說服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本書中,員工的“五感”闡述得就比較好。

一是命運共同體感。企業是老板的,不是員工的,老板不可能把所有的錢都分給員工,這是不現實的。那么,怎樣形成命運共同體的感覺呢?作為老板,劉鵬凱承諾員工工資五年翻一番。這樣,員工就期望跟你共命運、干事創業,力爭實現企業目標。這樣的承諾對老板來說壓力還是很大的,因為五年內產品價格不可能增長一倍,而員工的工資支出是要翻倍的。但是,老板白紙黑字寫下的承諾,如果做不到,以后你再怎么教育員工,員工也不會再相信你了。這是塑造員工命運共同體的一個鮮活案例,關鍵是老板對自己的承諾要有擔當。

二是崗位職責感。像黑松林鍋爐房做得這么干凈,整個廠區做得這么整潔,確實很稀罕。在黑松林,廠里搞得很漂亮,卻沒有一個花匠,也沒有一個清潔工,都是員工包干,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責任區,這就是崗位職責感。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日積月累才能形成的。

三是相互信任感。如何讓員工之間相互信任、老板和員工之間相互信任,這是一個大課題。我們可以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找到很好的闡述與非常有成效的實踐。

四是競爭危機感。在黑松林,有一條很大的標語:不知道明天做什么的人不是黑松林人。這個很令人警醒,我們已進入數字經濟時代,企業不僅要繼承過往的經驗,還要對未來有危機感。危機時時刻刻存在,不要說是黑松林這樣的小企業,哪怕是很多世界一流的大企業,破產的危險也是存在的。

五是發展緊迫感。要運用心力管理這一管理模式,大力推動創新與發展。

同時,黑松林的心力管理推動了企業中相配套的“五氣”。比如,干部有靈氣,就是管理者對企業戰略的把握度大、對市場的敏銳度高、對未來的預測性強;員工有志氣,就是雖然黑松林是家小企業,卻能為3M公司、漢高等大企業做配套支持,員工感受到黑松林在行業內做得很好,致力于做小而美的企業,做一流的企業和產品。隊伍的士氣、產品的名氣、企業的朝氣,這些都是長期以來潤物細無聲的管理所帶來的,企業進入了一個正向循環的發展過程。

我去過日本考察學習,日本的很多企業就是小而美的企業。它們在某一個行業細分領域內做精做強,各方面都發展得比較好,無論員工的凝聚力還是工資收入都很好,企業發展也很穩健。我覺得,日本小而美的企業可以成為黑松林學習借鑒的標桿。

今后,黑松林不是跟別的企業拼規模,而是爭取在成為小巨人上做出大文章。這里的大文章是指:一方面,黑松林的各個方面都發展得很好;另一方面,黑松林在有特色的管理方式上,尤其是對員工的管理方面,要把心力管理不斷地探索下去。

我和我的研究團隊愿意長期跟蹤研究黑松林這樣的企業,為這樣有特色的管理模式貢獻我們的力量。“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張瑞敏的這句話講得很好,包含了很豐富的哲學內涵。企業都想做成百年老店,這是沒問題的,但是,企業家的第一任務是把企業做成符合當今時代要求的企業,黑松林已經做出很好的探究和實踐,我們期待更多的成果!

蘇勇

復旦大學東方管理研究院創始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陶县| 山阳县| 德化县| 吉安县| 廉江市| 青河县| 嘉义市| 鄂伦春自治旗| 蕉岭县| 灌南县| 维西| 邹城市| 郎溪县| 林芝县| 台北县| 罗田县| 甘谷县| 诸暨市| 夏河县| 灵丘县| 华池县| 定陶县| 西乡县| 夏邑县| 乐陵市| 庄浪县| 金门县| 上高县| 广水市| 寿宁县| 五常市| 双辽市| 塔城市| 宜良县| 孟连| 隆化县| 宁河县| 双城市| 买车| 泾阳县| 合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