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宋儒傳播儒學的努力
一直以來,學界都把金代早期的文人群體稱為“借才異代”的文人。金代是一個文化跨越式發展的時代,而這樣的發展難以由女真民族自己培養的文人來完成,金代走出了自己獨特的發展路徑。金代統治者由于自己民族文化發展相對落后,所以對中原文化非常仰慕。文化的載體是文人和書籍,書籍很容易得到,在金人與契丹人、漢人的交往中,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得到書籍。金人占領汴梁之后,北宋存留的大量書籍都成了金人的寶貴典籍,但要使用這些典籍,就需要典籍的傳承人。金人從建國初期就很清楚地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
契丹人建立遼國之后,積極學習漢文化,經過近二百年的學習過程,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金人滅亡遼國之后,對遼國的人才也接納重用。天輔二年(1118)金太祖詔曰:“國書詔令,宜選善屬文者為之。其令所在訪求博學雄才之士,敦遣赴闕。”1之后,金人在對遼國的人才搜尋、任用的同時,對宋朝文人也開始了各種方式的搜求。“金源氏起東北小夷,部曲數百人,渡鴨綠,取黃龍,便建位號。一用遼宋制度,收一國之名士,置之近要,使藻飾王化,號十學士。”2“金初無文字也,自太祖得遼人韓昉而言始文,太宗入宋汴州,取經籍圖書。宋宇文虛中、張斛、蔡松年、高士談輩先后歸之,而文字煨興,然猶借才異代也。”3在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金國早期的文士主要是宋儒,這一文人群體的主要來源是招降、使節扣押、占領地據有。在宋金發生戰爭的同時,經濟文化的交流也在發生,一部分文士因為各種原因降金,例如,蔡松年就是父子戰敗降金,成為金的文士。金人占領宋的土地之后,土地上的文人被迫成為金的臣民。金人占領汴梁后,更是得到了大量的文士精英。據《金史》記載,金人占領汴梁后,“取汴經籍書,宋士多歸之”4。金國在多方搜索宋代文士的同時,把目光瞄向了宋國派來的使節。這些使節多是宋朝培養的精英人才,被朝廷派往北方處理各種外交事務,金人發現這些人才能出眾,都是可堪重用之士,于是直接扣押,威逼利誘,企圖為己所用。“六飛南渡,使金者幾三十輩,其得生渡盧溝而南者,鄱陽洪公皓、新安朱公弁、歷陽張公邵,才三人耳。”5總之,金人通過各種手段,得到了大量的漢人文士,占領汴梁之后,金國文人隊伍迅速壯大。這些儒士成為金國的臣民之后,有的心甘情愿,有的被迫滯留。這些文士都是在儒家文化為核心的傳統文化的熏染中成長起來的。他們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在宋代統治者用人政策的刺激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成為金人的臣子后,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意識不可能迅速消失,而是會在可能的條件下把自己的這種意識發揮出來。而當時的金國統治者給了他們這樣的機會。金人為了很好地統治漢人地區,延續漢人的統治方略,任用大量來自宋的文人。大量的文士進入金人統治階層,他們的文化素養決定了他們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必然性,文人的使命感也使得他們產生了“以夏變夷”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