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這是一本關于瑜伽體式(姿勢、動作和呼吸練習)的書,我們從解剖學、運動機能學和生理學的角度進行闡述,這幾個學科分別代表著對人體的結構、力學機制和功能的研究。我們對東西方哲學均進行了深入研究,并且一直致力于探索人體的結構、動作和意識。

瑜伽和解剖學這兩個領域都包含著大量宏觀和微觀細節(jié),所有這一切都充滿了無窮的魅力,其用處則取決于個人的興趣。我們的目的是向瑜伽練習者(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提供有價值的解剖學內容。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們一直注意尋找平衡點:書中的信息既要足夠簡單易懂,有實用性,又要足夠詳細,以幫助讀者增長知識。在該原則的指導下,我們謹慎地選擇了本書中的所有措辭和插圖。

作者

我們(雷斯利和艾米)是近20年的朋友兼同事,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形成了一個動態(tài)的工作流程,使我們的技能、興趣和經(jīng)驗得以相互補充和對照。本書的觀點植根于許多我們非常認同的價值觀,本書中我們合著的章節(jié)(前言、第1和第7章)均反映了這些價值觀。此外,我們根據(jù)各自的興趣和專長分別負責撰寫特定的章節(jié)。第2、第3和第4章(骨骼系統(tǒng)、肌肉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由艾米撰寫。第5和第6章(瑜伽和脊柱、呼吸動力學)由雷斯利撰寫。在本書的體式分析部分,我們合作研究了分析姿勢的初始方法。關節(jié)和肌肉動作的詳細分解由艾米負責,因為她不僅是一名獲得認證的動作分析師和身心平衡技法教師,還是一名全能型解剖學學者。每個體式的呼吸調研則是雷斯利的工作,因為他的多年學習和教學受其導師T.K.V.德斯卡查爾的以呼吸為中心的理療瑜伽的啟發(fā)。

基本原則

瑜伽哲學探尋的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東西——真實的自我。其探尋目標往往通過某些術語來表達,這意味著真實的自我存在于非物質層面。瑜伽哲學認為身體和靈魂(物質和精神)是相互矛盾的,并將我們的身體描繪成實現(xiàn)解放的障礙,而不是實現(xiàn)解放的工具。

在本書中,我們提出了不同的立場:完全實現(xiàn)自我的旅程需要我們的身體一起參與,并且它發(fā)生在我們的身體內,我們不要貶低或高估身體的價值。這種觀點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身體的解剖學結構,還可以讓我們直接體驗到形成瑜伽核心概念的現(xiàn)實。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瑜伽最深層的理論是敏銳而深刻地了解人體系統(tǒng)是如何運作的。在我們看來,瑜伽的主客體都是自我,而自我是身體的一個不可分割的屬性。

練習、辨別和舍棄

我們所秉承的一些古老的教誨是數(shù)個世紀以來人們對生活的各種表現(xiàn)形式進行觀察而形成的。對人類運動和行為的觀察給出了瑜伽練習(克里亞瑜伽)的定義,該定義的經(jīng)典闡述由帕坦伽利(Patanjali)提出,而萊因霍爾德·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則在其《寧靜禱文》中進行了重新表述。它被表述為以下問題:“我們能否獲得辨別力(swadhyaya),以區(qū)分我們可以改變的事物(tapas)和我們無法改變的事物(ishvara pranidhana)?”

對于作為作者的我們來說,這個問題為我們以瑜伽為背景研究解剖學提供了一個關鍵的動機,并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每一種教學方法。從我們第一次嘗試練習和教授瑜伽體式開始,就出現(xiàn)了許多相關的問題。為什么有些身體姿勢相對容易而有些卻很困難?為什么我們認為容易的姿勢有些人會覺得很難?此外,為什么我們覺得有些困難很容易克服,而另一些困難似乎永遠無法克服?我們應該投入多少力量來克服我們自己的阻力?我們應該在什么時候對那些不太可能改變的事情做出讓步?

練習和舍棄都需要努力,因為舍棄本身就是一種意志行為。這些是持續(xù)存在的基本問題,其答案似乎每天都在變化(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正因如此,我們必須不停地思考它們。

歡迎來到我們的“實驗室”

以解剖學為背景的瑜伽研究立足于我們對生命力量如何通過身體的運動、呼吸和心靈來表達自己的探索。瑜伽源于數(shù)千年來數(shù)百萬求索者的實踐,但相關內容并沒有用解剖學的語言記錄下來。

本書并沒有試圖將prana、chakras、nadis等隱喻性語言翻譯成相關的解剖學術語,而是提供了一個我們共同的實驗室探索之旅——我們的人體。我們希望做的并不是提供某個特定瑜伽體系的練習手冊,而是提供一個所有瑜伽體系通用的練習原則。

我們從骨骼系統(tǒng)、肌肉系統(tǒng)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章節(jié)開始探索人體實驗室。我們需要了解這些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以及在描述這些系統(tǒng)時使用的術語,在此基礎之上,我們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瑜伽體式分析部分的更復雜的內容。在這幾章中,我們尊重動態(tài)相互關聯(lián)性的瑜伽觀點,提供有關對齊、呼吸和自我意識的信息和調查,以幫助你進行自我探索。這樣,我們就可以避免將體式分析變成有局限性地羅列體式的益處或效果的體式清單了。

因為瑜伽練習強調脊柱和呼吸之間的關系,所以我們特別注意這兩個要素,并且各用一章去闡述。在此過程中,隨著我們對體式提示、脊柱安全和呼吸的許多誤解的質疑,將會有不少的“神話”破滅。你在“提示詞辨析”部分以及側欄中均可找到此類資料,且它們是突出顯示的。

我們需要的東西早已存在

古代的瑜伽修行者認為,我們實際上有3個身體:肉體、精神和因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以瑜伽為背景的解剖學研究的是能量在這3個身體之間的微妙流動。本書既不支持也不反駁這種觀點。我們只是提供一種觀點:當你在閱讀本書時,你的心靈與身體正在引力場中呼氣和吸氣。因此,我們邀請你將瑜伽練習設想為一個可以使你思維更清晰、呼吸更自如、行動更有效的過程。其實,這正是瑜伽練習的出發(fā)點和定義:心靈、呼吸和身體的結合。

另一個古老的原則告訴我們,瑜伽練習的主要任務是消除那些阻礙人體系統(tǒng)自然運作的障礙。這聽起來很簡單,實際與我們通常的認知恰恰相反,因為我們往往認為出現(xiàn)問題是由于缺失某種東西。這個瑜伽原則表明,我們保持健康和快樂所需要的所有關鍵因素都已經(jīng)存在于人體系統(tǒng)中。我們只需要識別并解決會消除人體系統(tǒng)自然運作的一些障礙,“像農夫鑿開堤壩,讓水流入需要灌溉的耕地一樣”。[1]不論其年齡、體質或柔韌性如何,這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好消息:只要有呼吸和心靈,就可以進行瑜伽練習。

在此背景下,體式練習成為一種系統(tǒng)性探索,其目標是消除障礙,實現(xiàn)呼吸和姿勢的更深層的自身支撐力。這些呼吸習慣和姿勢習慣大多是無意識的,除非通過瑜伽練習等實現(xiàn)有意識的改變。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經(jīng)常把瑜伽稱為一種可控制的壓力體驗。

與其將體式練習視作維持人體系統(tǒng)秩序的一種方式,我們更鼓勵你運用這些體式去發(fā)現(xiàn)人體系統(tǒng)已經(jīng)存在的內在和諧狀態(tài)。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忽視對齊、位置和順序等問題。我們堅持認為,實現(xiàn)健康的對齊是達成更好成果的一種手段。我們活著不是為了做瑜伽,但做瑜伽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加輕松、歡悅和優(yōu)雅。


[1]帕坦伽利的《瑜伽經(jīng)》(Yoga Sutras):4.3。由T.K.V.德斯卡查爾翻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寨县| 西宁市| 吉木萨尔县| 时尚| 上犹县| 苏尼特左旗| 镇江市| 泌阳县| 郧西县| 原平市| 闻喜县| 高邑县| 高邑县| 乐至县| 大冶市| 芮城县| 庄浪县| 连州市| 莒南县| 马龙县| 石门县| 于都县| 北海市| 闻喜县| 丹寨县| 巢湖市| 龙里县| 图们市| 屏东市| 惠水县| 呼伦贝尔市| 黔东| 泗水县| 武鸣县| 凤冈县| 靖宇县| 莲花县| 承德县| 颍上县| 化州市| 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