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心理學(第10版)
- (美)埃略特·阿倫森等
- 1545字
- 2023-04-21 11:20:26
譯者序
侯玉波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
阿倫森是當今最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之一,他是心理學家中唯一獲得過美國心理學會杰出寫作獎、杰出教學獎和杰出研究獎的人。他的貢獻不僅在于其眾多研究成為社會心理學領域的經典之作,更為重要的是他編寫的《社會心理學》通過不斷補充新的理論和研究,也已經成為社會心理學教學的必備教材。這本教材從初版到最新的第10版,算起來已經有30多年了。在這本教材中,阿倫森與另外兩位同樣也很著名的心理學家威爾遜和薩默斯一起,為人類理解人性、人與社會的關系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指導。在《社會心理學》第10版中,三位著名教授延續了前面幾個版本的傳統,系統地分析了人類的侵犯性、利他性、同情心、偏見、社會影響、人際關系與愛情等重要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做出了最新闡釋。在本書中,阿倫森、威爾遜和薩默斯系統地總結和分析了到目前為止,西方主流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以及這些研究帶給我們的啟示。相信在讀完本書之后,你一定會對人類心理與行為的社會性有更深刻的認識。與其他社會心理學著作相比,本書有以下三個主要特色。
1.內容體系系統完整
第1章講述了社會心理學的基本問題,其中談到了對社會問題的關注,這種取向一直是社會心理學受到人們關注的主要推動力。第2章講方法,特別強調了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實證性,使讀者認識到社會心理學的科學性。第3章和第4章講述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認知過程的特性。第5章講述了自我概念以及自我歸因的問題,這些內容對我們認識自己很有幫助。第6章從認知失調的視角講述了保護自尊的重要性。第7章系統地闡述了態度與態度改變的問題。第8章對人類的從眾現象做了系統分析,其中包含了許多偉大的理論和經典的實證研究。第9章講述了團體過程,其中的沖突與合作研究作為博弈論的基礎,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參考價值。第10章以人際吸引為主題,探討了人際關系的基礎與發展。第11章和第12章進一步探討了人類的親社會行為與侵犯行為。第13章則是對偏見的研究,這些內容對我們理解個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很有幫助。第14章至第16章則是社會心理學的應用領域,分別從人類可持續的未來、社會心理學與健康,以及司法實踐中的社會心理學問題入手揭示社會心理學的實踐價值。這些知識對目前中國的社會心理服務實踐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全書內容渾然一體,反映了社會心理學在解決個體與社會問題中的全面性及完整性。
2.理論與實際結合緊密
三位作者始終是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來研究社會心理學問題的,他們的工作本身就和書的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例如,作為一名在童年期曾經深受偏見之苦的猶太心理學家,阿倫森教授非常關心偏見及其影響問題,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研究,能夠有助于建構一個和諧的社會。威爾遜和薩默斯對社會影響和助人行為的研究,都反映了他們的社會理想。
3.表達方式與時俱進
第10版增加了很多新的特色。例如,“試一試”版塊及豐富的案例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社會心理學的知識,“熱門話題”版塊能幫助學習者更好地應用這些知識。每一章開頭的“小調查”通過簡短的提問促使學習者明白自己對問題的態度和看法。這些特色都使得這本教材的內容更加生動活潑。也正是因為這些,本書成了全球許多大學社會心理學課程的參考書。為了讓中國的讀者能夠讀到本書的中譯本,人民郵電出版社普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委托我組織本書的翻譯工作。由于本人時間有限,為盡快完成翻譯工作,我們實驗室的研究生參加了本書的初譯工作,他們是曹毅、董志文、孫朝陽、楊露萌、王琦、孫若銘、徐晨媛、袁金玉、韓博璇、劉遠澤、王坤和洪俐,全書由侯玉波統稿審校。由于水平有限,譯稿中肯定有不少瑕疵,希望讀者能給我們指出來以便進一步改進。在此,特別感謝編輯田甜、楊楠、張帆認真負責的工作,有了她們的努力才使新版著作順利地與大家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