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推薦序2

我們與這個世界有約

彭凱平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心理學系教授

2002年,我擔任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心理學系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專業的主任,正好那一年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埃略特·阿倫森教授希望來這所大學擔任訪問教授,移居到他喜歡的加州舊金山灣區,我得以有機會和我仰慕的阿倫森教授當面接觸和探討。

喜歡阿倫森教授當然首先是喜歡他的那本書《社會性動物》。除了《社會性動物》一書,他于1993年出版的《社會心理學》一書也廣受贊譽,迄今已經出到第10版。如果說有一本社會心理學教科書是我特別想介紹的,那一定是這本《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第10版是阿倫森教授在其近90歲高齡時完成的修訂,這本書一如既往地保留了阿倫森教授妙筆生花的寫作才華,帶你在社會心理學的世界中徜徉,體會社會心理學的獨特魅力。

在這本書中,阿倫森指出:與大多數自然科學(如生理學、天文學)相比,社會心理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然而社會心理學作為一個概念或者觀念,卻擁有漫長的歷史。至少從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時代開始,敏銳的觀察者們就已經針對社會現象提出了一些引人關注的斷言和振奮人心的假說,但是直到進入20世紀,這些斷言和假說才得到了嚴格的檢驗。阿倫森教授指出,雖然學術界目前公認的第一個系統的現代意義上的社會心理學實驗是1898年由特里普利特(Triplett)完成的“競爭對成績的影響”的研究,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實驗社會心理學誕生于20世紀30年代后期,主要是因為有了庫爾特· 勒溫( Kurt Lewin)以及他的那些杰出學生的推動。有意思的是,我和阿倫森都是勒溫的徒子徒孫,只不過阿倫森比我高了兩輩。

對阿倫森而言,這種把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年輕學科的態度,使他在長達70余年的學術與教育生涯中一直保持著“無知”的狀態。這種“無知”幫助他形成了觀察現實世界的關鍵問題的視野,建立了探索解釋現實世界的方法,形成了解決現實世界問題的洞見。

阿倫森最反對的觀點就是那些認為“社會心理學與我們的生活無關”的說法。為了挑戰這樣的觀點,他在40歲時出版了具有開創性意義的《社會性動物》一書;在近90歲高齡時,他第10次修訂《社會心理學》一書,這種像唐吉訶德一樣的騎士精神依然熠熠生輝。

阿倫森畢生堅持實證主義科學研究的態度與方法,從他寫作第一本書開始,他就堅持書中的材料(雖然不可能是全部,但是盡可能是大部分)要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之上,并且要時刻關注與當下社會現象之間的緊密關聯。他認為,實驗和例證要來源于當下的社會問題。在他的著作中,這些問題涵蓋了偏見、宣傳、戰爭、精神錯亂、侵犯、騷亂以及政治動蕩等諸多領域。正如他自己所說:“在我的全部生涯中,我情有獨鐘的有兩個‘偏見’。第一個‘偏見’是,實驗方法是我們理解復雜現象的最好方法。科學的自明之理在于‘真’。我們真正認識世界的唯一途徑是(真實的)重構。為了真實地理解事物與社會的復雜性,僅僅靠簡單的觀察是遠遠不夠的。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有責任創設一種事物,以便確定它的出現的確導致了另一事物的出現。我所持的第二個‘偏見’是,要確定通過實驗所發現的因果關系是否有效的唯一途徑,便是將這些發現從實驗室拿到現實世界中去加以驗證。因此,作為一名科學家,我愿意在實驗室里工作;而作為一名普通的社會人,我又希望獲得一扇觀察周圍世界的窗戶。這扇窗戶是雙向的,我們可以經常從日常生活中獲得一些假設。我們可以在實驗室‘純凈’的條件下對這些假設進行充分的檢驗;與此同時,為了盡可能防止我們的想法變得過于‘純凈’,我們要嘗試將實驗室里的發現通過這扇窗戶帶回到現實世界,以檢驗這些發現能否站得住腳。”

如今,當我們借著《社會心理學》重新溫習阿倫森教授早在年輕時代就建立起的社會實證主義思想時,我們能充分意識到為什么《社會性動物》與《社會心理學》等書能夠在漫長的歲月中一版再版。因為這些書自問世起,不僅他的學生喜歡,學者喜歡,普通讀者也喜歡;不僅因為阿倫森個性化與質樸的寫作方式深深打動了一代又一代心理學科研人員與愛好者,還因為這些書與時俱進,每一次的新版都與當時的社會生活和個體生活息息相關。阿倫森的書不是擺在人們書架上的紙質書,而是活在人們生活與思想中的富有強大生命力與時代感的“播種機”。

每隔幾年,阿倫森就要對他的知名著作進行修訂更新。從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的年輕人到滿頭華發、歷盡滄桑的老者,阿倫森一直堅持著科學實證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修訂原則,這也是我們有幸在今天看到他那些多年前的著作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光陰荏苒,歲月蹉跎。正如阿倫森教授自己所說:“我不得不承認,我可能太老了,已經不能自己獨立完成修訂工作,但幸運的是我找了第10版的最佳合著者。他的名字是蒂莫西· 威爾遜 —— 一位同樣杰出的、經驗豐富的社會心理學家。他在實驗室研究和真實世界的現場研究中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無獨有偶,《社會心理學》第10版的這兩位作者都是我的好朋友,也與我有著深厚的淵源!阿倫森教授曾經是我在加州伯克利大學的同事,也是我非常尊敬的前輩。而威爾遜則是我密歇根大學心理學系導師理查德·尼斯比特(Richard Nisbett)教授實驗室的大師兄。兩位作者如今都是美國社會心理學界閃耀的明星,都是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及多項心理學大獎的獲得者。

無論是阿倫森還是威爾遜,他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的諸多研究與貢獻,都具備堅定的科學情懷,他們都堅持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相驗證、相對照的科學態度,他們都把最大的精力置于對當下社會諸多領域、諸多問題的深切關懷。

《社會心理學》第10版在延續之前各版成功風格的基礎上,對那些最經典的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發現進行了再次梳理,其中很多內容是他們自己長期研究內容的更新與持續跟蹤的新結論。例如,阿倫森花了大部分科研時間,使用認知失調的框架觀察世界,因為作為理性的動物,人類的很多行為和思維是為了減少認知失調的需要造成的。當然,事實上,雖然認知失調理論沒能獲得諾貝爾獎,但是該理論對人們理解世界、理解人類社會、理解自身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

另外,阿倫森教授的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叫作“拼圖教室”。這個實驗是在心理學實驗室里完成的,后來成為美國教育的一個實踐政策。這是把心理學研究轉變為社會政策的極佳典范。今天,拼圖教室教學法依然閃耀著光芒,它已經被全球數百所學校采用。

除了上述例子,《社會心理學》第10版中還特別增加了文化心理學與跨文化溝通方面的內容。這也是本版《社會心理學》與以前版本不同的地方。阿倫森與威爾遜等作者著重介紹了我和我的導師理查德·尼斯比特有關文化心理學差異的研究。在此,我也對這兩位老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如今,社會心理學已經成為一門活力四射的學科,它不僅具有鮮明的科學心理學的學術傳統,更借鑒了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人類學、生物學等各個學科的內容。它依然關注研究個體和群體在社會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為的發生及變化規律,它還將研究視野擴展到對建立一個美好社會與過好一個美好人生的深切關懷之中。社會心理學仍然從個體水平和社會群體水平對人際關系展開諸多探討,同時,它也更加關切一個多元、復雜、矛盾的社會走向未來的命運與正確選擇。它是我們理解、學習、參與這個世界的一門必修課。

最后,我衷心地推薦大家閱讀這本經典的《社會心理學》。它是一本教科書,能夠幫助初學者與專業人士從不同的角度更加深入地理解社會心理學的發展歷史、主要觀念、經典實驗與未來趨勢;它也是一本社會心理學的啟蒙書,能夠幫助廣大心理學愛好者開拓視野、增加知識、提升認識;它更是社會心理學歷史上的一部經典著作,它是值得我們擁有與珍惜的人類精神的一枚瑰寶,它讓我們時時記起:我們與這個世界有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历史| 汉寿县| 利川市| 东至县| 罗江县| 天峻县| 东山县| 洞口县| 康定县| 察雅县| 阿合奇县| 延庆县| 木兰县| 鄂伦春自治旗| 崇州市| 吉安市| 崇阳县| 滕州市| 洪泽县| 辉南县| 祥云县| 宜兰市| 镇远县| 安阳县| 苍南县| 准格尔旗| 离岛区| 海丰县| 鄄城县| 观塘区| 呼玛县| 凤庆县| 九台市| 桃源县| 岐山县| 惠安县| 宝兴县| 哈尔滨市| 错那县| 澜沧| 奉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