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心理學(第10版)
- (美)埃略特·阿倫森等
- 2041字
- 2023-04-21 11:20:25
推薦序1
知行合一——讀書與生活的真諦
張建新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前任會長、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
以阿倫森教授為主要作者的巨著《社會心理學》已經(jīng)出到第10版了,他的另一本書《社會性動物》(The Social Animal)甚至出到了第12版,這算得上是社會心理學領域的奇跡之一了。難怪他成為美國心理學會歷史上唯一一位包攬了三項大獎(杰出寫作獎、杰出教學獎和杰出研究獎)的社會心理學家。
《社會心理學》第10版中文版的出版將會成為2023年中國社會心理學界的重要事件,這或許不是一個太過夸張的預言吧?
《社會心理學》的前9個版本經(jīng)過全球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者、教學者和廣大學生長時間、大范圍的反復使用、考察和檢驗,已經(jīng)達到幾乎完美的程度。因此,我們可以想象,第10版的任務對于阿倫森等作者來說,恐怕也一定構成了在“雞蛋里挑骨頭”般的挑戰(zhàn)和壓力。因為,除了要在書中增加社會心理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之外,作者們還要考慮和設計如何讓新版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進一步增強吸引力、提升感染力。當然,阿倫森或許并不會把這種挑戰(zhàn)當作難事。果然,拿到新版細細一讀,其內(nèi)容和形式確實展現(xiàn)了非同凡響的氣質(zhì)。他們巧妙地將增強新書吸引力的壓力一分為二:一方面,他們要承擔“寫作創(chuàng)新”方面的壓力,就必須要進行有目的和計劃周密的設計與寫作;另一方面,他們將這份壓力轉(zhuǎn)嫁給了讀者,旨在讓讀者自覺承擔起“閱讀創(chuàng)新”的壓力。讀者不能坐等知識和信息的“灌輸”,而要成為知識和信息的創(chuàng)造性的消費者。這倒是頗為符合社會心理學研究的認知失調(diào)理論。換句話說,讀者能否感受到新書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們能否創(chuàng)新性地閱讀本書,你們的創(chuàng)新性閱讀行動便會合理化地引發(fā)你們對新書吸引力的一致性認知。這真是一個高明的策略!
當然,畢竟大多數(shù)學生和讀者是社會心理學領域的新手,何為創(chuàng)新性閱讀以及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性閱讀,無疑是需要專家的悉心引導的。在這一點上,阿倫森等人絕不含糊,他們也確實對新版的內(nèi)容和形式進行了精心和周密的設計與編排。首先,本書的關鍵術語以帶顏色的字體顯示,關鍵術語的定義也出現(xiàn)在了頁腳,按首字母順序排列的術語表出現(xiàn)在全書結(jié)尾;其次,各章節(jié)的章首鮮明地列出了章節(jié)框架和學習目標,從而搭建起章節(jié)的骨架和整體脈絡;再次,每章結(jié)尾簡明扼要地概括了本章的內(nèi)容,為學生梳理了章節(jié)考點(你可以很容易地制作出各章的思維導圖);最后,每章都包含“試一試”部分,讓讀者對自己學習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進行簡單自測。這種編排細致入微。如果讀者還無法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閱讀,這恐怕會令阿倫森等人開始考慮和設計第11版《社會心理學》的修訂了。
除編排形式上的引導之外,更重要的是,阿倫森還諄諄教導讀者,進行創(chuàng)新性閱讀的關鍵前提條件是,將書本講授的社會心理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實踐關聯(lián)起來,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絕不可被動、消極和懶惰。生活和生活場景要比書本知識復雜、生動得多,因而我們要在生活中學習,在與生活場景的互動中學習,并不斷對知識提出疑問,從而將書本知識轉(zhuǎn)化為自己生活實踐的知識。本書最后三章(第14章至第16章)強調(diào)了“實踐中的社會心理學”,這指明了結(jié)合生活實踐去學習社會心理學知識的重要性,也明確地指出了進行創(chuàng)新性閱讀的正確方向。這與我們從小就諳熟于心的教導如出一轍,諸如“理論聯(lián)系實際”“活學活用”“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其實,書本是讀的,生活是過的,“知行合一”才是讀書和生活的真諦。阿倫森等人寫書時雖不曾讀過王陽明的著作,但在生活的底層邏輯上,他們大概也是懂得“知行合一”的底蘊的。
我們由衷地欽佩阿倫森等人在寫作和教學上的高超能力,他們將社會心理學知識以如此全面、系統(tǒng)、扎實、生動的方式呈現(xiàn)給世界各地的讀者,讓讀者能夠?qū)㈤喿x視為一種精神享受,并啟迪我們的智慧,以應對復雜的現(xiàn)實生活。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大多數(shù)社會心理學知識都源自西方人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實踐,以及由此種長期的實踐活動而形成的西方文化。地理、文化和生活存在東西方差異,因此,要想將西方的社會心理學知識應用于東方的生活實踐中,我們就要比西方的讀者更具有創(chuàng)新性,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要了解單一系統(tǒng)中“知識與實踐”的差異,更要了解多元系統(tǒng)間的“知識與知識”的差異和“實踐與實踐”的差異。因此,中國讀者要肩負起雙重甚至多重的創(chuàng)新任務。隨著《社會心理學》的更新,本書將會擁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讀者以及其他文化背景的讀者??梢栽O想,社會心理學領域一定會不斷地增加來自中國和其他非西方文化國家的研究。中國社會心理學家因此而任重道遠!
《社會心理學》第10版的譯者之一是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侯玉波副教授,他也是《社會心理學》第8版的譯者之一。侯玉波教授幾十年來一直從事社會心理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是我國社會心理學界的知名學者,其撰寫的《社會心理學》教材也修訂出版了第4版。我猜想,他與阿倫森是有某種共鳴的,所以,由他主持翻譯阿倫森第10版的《社會心理學》,再恰當不過了。
期待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阿倫森新版大作,再次帶給中國讀者一場社會心理學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