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新天地

私塾是在1948年底停辦的,當時叫做“封館”。

那天,我早早地過去,向恩師辭行,施了最后一次鞠躬禮。憶起八年前:也是在這間屋子,也是清晨,行的也是鞠躬禮,般般景象恍如昨日,可是,一聚一散,一合一分,真是人生多故,世事無常!

這天,恩師換上了一襲藏青色的棉袍,戴上那頂外出時常戴的黑色禮帽,看上去很整齊、灑脫;面色雖然依舊是黑黑的,但顯得比較慈祥、柔和。上車之前,對我進行了最后一次誨導。

他說,《禮記》中的《學記》,你是讀過的,能夠記得這些話:“古之教者,家有塾”;“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你讀了八年,臨近“大成”不遠了,今后繼續努力,好自為之。

繁雜的課業,早已鈍化了我的情感,每天除了誦讀、背書,其他似乎什么都不關注。母親常說:“孩子念書,念傻了。”可是,恩師的這番話,還是深深地觸動了我。一時間,青燈黃卷、早起遲眠的八年歲月,全部凝集成一幅畫面、一個情結,驀地兜頭涌來。盡管年少輕離別,此刻尚未洞悉惜別的苦楚,但是,我的眼眶中已經滾動著淚花,眼前一片模糊……

漸漸地,恩師的背影模糊了;漸漸地,整個牛車也蹤影全無了。當時絕沒有想到,這竟是我同老先生的最后一面。

關于這段讀書經歷的得失,后來我曾多次做過總結與反思,特別是進入沈陽師范學院后,在教育學原理、教育發展史、教育方法研究等多種課程中都屢屢涉及,那時對于傳統私塾、蒙館,都持否定態度,指責這種教學方式束縛兒童思想,知識覆蓋面過窄(不開設算術、歷史、地理、格致),教材千古不變,知識老化,等等。今天以唯物辯證的觀點來分析,上述缺陷確實存在,這是社會、時代的局限性所造成的;不過,同時也應看到,作為傳統文化,有些方面還是值得今天參考、借鑒,甚至應予肯定的。比如,所授課業內容,基本上都是傳統文化與國學的精華,姑無論“四書”“五經”、《左傳》《莊子》《楚辭》《史記》《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等經典,即便是那些童蒙讀物:“三百千千”、《弟子規》《幼學瓊林》《增廣賢文》等,也都有一定的價值。再看授課的方法,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扎實推進,強調背誦;苦練“童子功”,最大限度地開發兒童智力,特別是記憶功能,為日后做學問打下堅實基礎;學習寫作詩文、研習書法,都講求千百年來傳承下來、行之有效的嚴格范式和套路。最突出的一點,是在蒙養教育階段,就十分注重德育,注重人格、人品與道德自覺,強調從蒙童開始就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大至立志、做人、為國盡忠、齊家行孝,小至行為禮節,連著衣、言語、行路、視聽等都有些具體規定,成為我國教育的獨特傳統。

這些方面,我都是直接的受益者,從小就為后日的立身、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舉其犖犖大端,比如,由于從小就熟讀、記牢了古代經典的訓誡,終生養成了“省身”的習慣,經常省察自己的言行、得失,發覺有輕狂、“失范”之處,隨時加以矯正;在孔子“仁者,人也”(《中庸》)、仁為立身之本這一規范引領下,終生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講信修睦”“屈己待人”“克己奉公”的準則,提倡“不能忘記老朋友,常想平生未報恩”。其實,也不止于古代經典,即便是一些通俗讀物,最精彩的名言,記住了同樣是終生受用。

朱光潛先生有一段話,講得非常好:“我以為一個人第一件應該明確的是他本國的文化演進、社會變遷以及學術思想和文藝的成就。這并不一定是出于執古守舊的動機。要前進必從一個基點出發,而一個民族已往的成就即是它前進出發的基點。”回想七十年前,業師臨別時說的那番話,實際上講的就是,八年苦讀奠定下了日后前進的基點,當然也是對他個人八年辛勤教課的成果的總結。

說到這里,有的文友會問:流光似水,七十年過去了,你怎么會記得那么清晰?應該說,八年童子功的強化訓練,使我養成了超強記憶的能力;但只靠這個還不行,我的訣竅,也可說是笨招兒,就是隨時記筆記,回家后立即把這些話寫在本子上。

重視筆記,這是古代學者的共識。宋人張載曾說:“心中茍有所聞,即命名札記,不思則還塞之矣?”清人章學誠也說:“讀書如不及時作筆記,猶如雨落大海,沒有蹤跡。”當然,除了保存記憶,有助于搜索、積累資料;更主要的是,做筆記還能激發自己勤于思考,訓練綜合分析能力。漢代王充在《論衡》中說,“或抒己見,或訂俗訛,或述見聞,或綜古義,隨意錄載,不限卷帙之多寡,不分次第之先后,興之所至,即可成編”;唐代大文豪韓愈在《進學解》里講,“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魯迅先生更明確提出,“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手到”就是動筆,記筆記。它本身就是做學問,因而歷代出現了大量筆記類傳世精品。

這段讀書生涯就這樣終結了,以后開始邁進了新的天地——

次歲上半年,我到八里外的高升鎮高級小學就讀,補習功課;7月考入盤山中學。考試只有語文、算術、時事政治三科。語文滿分,政治及格,算術二十分——我帶個算盤,加減乘除四則題,答案都對;但不會列方程式,因此,只得了五分之一的分數。幸虧口試、面試時成績優秀,終被錄取。

口試中,主考老師是王志甫先生,像嘮家常一樣,他首先讓我介紹一下家庭狀況和個人的學習經歷,我如實地匯報了自己的情況。

王老師說:“怪不得,你沒有讀過正規小學呀!不過,你的語文基礎相當不錯。那么,你讀高小這半年,最喜歡的是什么課程?”我說,喜歡地理。又問:“為什么?”我說,我志在為文,長大了以后,要學徐霞客,撰寫游記。

1949年7月王充閭考入盤山中學,新天地開始了。因為文筆好,粉筆字寫得也工整,他在中學時期是校刊的主編。圖為他(后排中)與編輯部同學在一起。

“那好,我就考問你這方面的問題。”王老師略加思索,便說,“你注意聽著,試題是這樣的:我想從這里(指盤山縣城)到廣州——你知道廣州吧——去看望外祖母。你看,要怎么走才能經濟、省時,而且方便?要求有三條:一要盡量減少經費,二要盡最大限度節約時間,三要汽車、火車、江輪、海輪都能坐著。”

我說,可以從盤山縣城坐汽車到錦州,然后換乘京沈鐵路的列車前往北京,再轉乘京滬線的火車抵達南京,從南京登上長江客輪到達上海,再從上海乘海上輪船前往廣州。

“你再考慮另外一種方案。”王老師說,“我的出行計劃有些改變,因為發生了新的情況。我的妹妹在陜西寶雞讀高中,放暑假了,她也要一同去看望外祖母。你看,這要怎么走?我怎樣同她會合?”

我說,那就事先通知她,登上隴海鐵路的東行列車,趕到江蘇的徐州,彼此約定好車次和到達的時間。老師還是從這里坐汽車到錦州,再坐火車到天津,然后換乘津浦鐵路的列車,在徐州車站接妹妹上車,依舊是到南京下車,然后換乘江輪到達上海,再轉乘海輪前往廣州。

“好!”王老師高興地說,“給你打一百分。”

這樣,盡管我筆試的成績并不理想,但還是以第十九名的靠前位置,被錄取為初中一年級插班生。

那時是春季始業,為了補充生員,實行暑期擴招,我所在的初中一年甲班和另外的乙、丙、丁三個班,都加進去一些插班生。我們的班主任,就是口試時的王志甫老師,他教數學;還有幾位科任老師,也都一起同新生見了面。為了幫我接上數學這條“短腿”,王老師利用星期天和幾個晚上,集中給我補課,使我較快地跟了上來,而且,培養了我鉆研數學的興趣。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看得出來,愛好、興趣對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至關重要,所以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說法。

出乎意料的是,在語文方面,我竟遇到了一道難關。開學一個星期之后,教授語文的石老師發現我的作文用的竟是文言,便在作文簿上鄭重地寫了一條批語:“我們是新社會、新時代,要用新的文體寫作。今后必須寫語體文。”課后,又把我叫到教研室,說:“文言詞語簡練,你這個‘洎乎現世,四海承平’,確實比‘到了今天,國內社會環境和諧、安定’節省一些字,可是,‘文章合為時而著’,新時代的寫作,要面向工農兵大眾,對象不是少數精神貴族。你左一個‘洎乎’,右一個‘與夫’,又有幾個能懂的!”

這番話,對我來說,確實產生了振聾發聵的效果。為此,我痛下決心,要改弦更張,從頭做起。除了認真理解、背誦課本里的現代范文,我還有意識地閱讀了許多“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作品。

不久,石老師因為咯血,住進醫院養病;語文課由富老師暫代。一次上語文課,富老師拿了一本冰心的《寄小讀者》。她說,這是中國現代文學的一部代表作,也堪稱是“愛的經典”,同學們可以傳著看一看。說著,就遞給了我(當時我是語文科代表),讓我先看。我用午后自習和晚上時間,突擊看了一遍,然后提議:大家傳看,每人不要超過兩天;鑒于全書共二十九篇書簡,可以選出二十九名同學,或者自告奮勇,每人抄寫一篇,隨看隨抄。富老師同意我這個建議,當即從前向后,依次指定二十九位同學,按照編號順序,每人看后,分別抄寫一篇。這樣,三個月之后,這本手抄的《寄小讀者》,便裝訂成冊,成為全班的公共財產了。而對于我,這本散文集更起到了學習語體文的示范作用。

王充閭考入盤山中學后,王志甫先生為班主任。圖為五十年后師生在一起。

翌年春初,我們升入了二年級。石老師病情穩定,重新給我們上課。看了我的作文,他感到滿意,還在班上當眾讀了一遍。

石老師的講課水平,全校公認是一流的。我印象最深的,是講授漢樂府《孔雀東南飛》。當談到詩中主人公劉蘭芝和焦仲卿為反抗封建禮教,分別“舉身赴清池”與“自掛東南枝”,以死殉情時,他在黑板上板書“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說是出自金代文學家元好問有關殉情的詞。雖然他沒有多加闡釋,可是,卻給我們這班初涉世事的中學生,留下了一道終生都在叩問、求索的課題。是呀,情是何物?竟有如此巨大的震撼力量!

那天,石老師還說,堪與這首被明人稱之為“長詩之圣”的經典作品比美的,在西方還有偉大劇作家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那時的中學生與今天的不同,眼界十分閉塞,讀書范圍很窄,多數人還是第一次聽到這部作品的名字。先生便較為詳細地講述了劇情,講了年輕、勇敢、純潔、善良的一對戀人,終因兩個家族的世仇而雙雙赴死的人間悲劇。最后,以嘶啞的聲音朗誦著羅密歐自殺前的那段話:

你無情的泥土,

吞噬了世上最可愛的人兒,

我要掰開你的饞吻,

索性讓你再吃一個飽!

先生教課當時,已經年過半百,但是,仍然豪情似火,充滿了詩人氣質。平素感情容易激動,有時一件細微的物事,也會激起他奮袖低昂,情見乎辭,臉上經常浮現著紅艷艷的華彩。據校醫說,這和他患有嚴重的肺結核有直接關系。這天,他又是帶著兩頰潮紅,像是醉酒一般,講了一大篇,然后,匆匆地離開了教室。

幾年過后,“反右”開始了,石老師被錯劃為右派。聽說,批斗中,他連續咯血不止,終致慘死在會場上。除了“歷史問題”,他被指控的主要罪狀,是在課堂上恣意宣揚“封、資、修”的愛情觀,包括殉情等“極不健康”的內容,嚴重地毒害了青少年的稚嫩心靈。可是,我們這些已經走進高等學府的當年受教者,聽到這種指責后,卻私下里議論:石老師以其汪洋恣肆的才情和富于魅力的解說,在教育系統,獨邁群倫。他不是一般的授業、解惑,同時,還能交給學生一把開啟心靈的鑰匙。

我讀初中時,“偏科”現象十分嚴重。喜歡語文、地理、歷史、數學,對于俄語、物理,卻缺乏興趣,每逢上這兩門課時,我就在下面偷偷地閱讀小說。期末考試時,靠著“臨陣磨槍”,耍小聰明,勉強維持到三分以上(當時是“五級分”制)。一次,教授物理課的王達老師突然走到我的桌前,說:“我已經發現多次了,你不認真聽課。本想給你留點面子,等待你自覺糾正,無奈……”當即指令我:下課后,要把書桌里的所有小說,給他送過去,由他代為保存。

走進新的學堂,有兩件事令我大開眼界:

一件是參加富老師的文明婚禮。過去我在農村看到的結婚儀式,繁文縟節,筆難盡述,什么相門戶、議彩禮、串小門、備嫁妝;下請帖、請鼓樂、搭喜棚、安爐灶;娶親、送親、謝媒;上轎、下轎、拜天地、揭蓋頭、喝交杯酒、吃子孫餑餑、鬧洞房——總之,結婚簡直就是遭罪。富老師的婚禮,只有三項議程:一是,介紹人講話;二是,新娘和新郎(校內另一位老師)談戀愛經過,并互贈禮物:新娘送給新郎一只派克筆,并親自插在對方中山裝的上兜里,由于緊張和激動,富老師的手竟然有些顫抖,新郎回贈的是一方漂亮的圍巾,也是當眾圍在新娘脖子上;三是,新人為主婚人、介紹人和來賓送糖、敬煙。然后,就歡歡喜喜入了洞房。

再就是錦州之行,見了世面。因為我的文筆比較好,粉筆字又寫得工整,入校第二學期,便被學生會聘為壁報、黑板報《盤中青少年》的主編。這期間,趕上了1950年5月召開的遼西省第一屆人民體育大會。盤山中學有二十八名選手,我被安排為隨團報道員。大會在省會錦州舉行。我們提前一天,起個大早,在教體育的由老師帶領下,每人背上一件簡單行囊,步行三十公里,到溝幫子乘坐火車前往。當晚8點,在大劇場舉行預備會,全部與會人員到場。這是我有生以來見到的最豪華的建筑,顯得莊嚴、壯觀、氣派,心靈立刻就被震撼了。當時電力供應不足,場內燈光比較幽暗,好不容易才找到自己的座位。這時,由老師過來了,低聲問著:“環境好不好?舒服嗎?”我說:“太好了。”略一遲疑,我又悄悄地問:“老師,椅子怎么硌屁股呢?”他俯身看了看,原來我是坐在木板楞上。他撲哧地笑了,告訴我,要把椅座放平。說著,他又四下看了看,像我這樣坐的,竟有好幾個。——我們這些農家孩子,沒有進過劇場和禮堂,不知道里面的木板座椅,平時為了進出方便總是立起來,落座前需要把它放平,結果像劉姥姥進大觀園那樣出了洋相。

賽程空隙,《遼西文藝》編輯高柏蒼先生來到我校代表隊住地,看望他的海城老鄉由老師,還帶來了幾期刊物。由老師翻了翻,順手交給了我,并向客人做了引薦。高先生隨之介紹:刊物是面向工農大眾的,作品以曲藝為主,也刊載一些連環畫,當即給我留下通信地址,說歡迎多多投稿。高先生熱情、誠懇,談吐文雅,風度翩翩,這是我見到的第一位專業作家。因為從小受到子弟書的熏陶,對這種文藝形式十分熟悉,回校后我連續寫了幾篇,內容都是歌頌學校新生活的,居然被采用了。這在當時影響很大,于是,博得了“校園小作家”的贊譽。

那時,校園文藝生活十分活躍。每逢周末,學生會都要組織文藝晚會,節目全部是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自編自演的。記得我們初二(甲)班曾經演出過一個三幕小話劇:《老頭三年生》。劇情梗概是:小學生金彤終日嬉游耍鬧,不肯用功讀書,結果課業荒疏,屢屢降級。這天,他忽然做了一個夢,恍惚間,自己已經頭禿齒豁,垂垂老矣,卻仍和八九歲的兒童一起讀小學三年級。建校六十周年慶典到了,同學們的祖父母——金彤當年的同學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回母校。這里有工程師、農藝師、大學教授,也有工廠經理、勞動模范、軍隊將領。聽說當年的老同學金彤仍然在校,有幾位便捎過話來約他敘舊。這個“老頭三年生”聞訊,登時愧怍流汗,悚然驚覺。從此,他刻苦自勵,加倍用功,矢志成才。

演出很成功,在全校產生了轟動效應,后來還參加過全省校園演出大賽,得了三等獎。其實,小戲情節簡單,主題也沒有脫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俗套。但在當時,對我們這些思想單純、可塑性強的少年兒童,還是起到了有力的鞭策作用。

記得,我們班還在全校文藝演出會上,集體朗誦過石方禹的長詩《和平的最強音》。這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頗有影響的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詩人以奔放的熱情、昂揚的聲調,歌頌了人民反對侵略戰爭、保衛世界和平這一莊嚴的主題。有些詩句至今我還能背誦下來:

為了無數家庭骨肉團圓,

為了星期六的跳舞晚會,

為了我們的工廠,

我們的學校,

我們的農莊,

我們的戲院,

不許戰爭!

讓無數的丹娘繼續念中學第九班,

讓劉胡蘭活到今天成為勞動模范。

在周末晚會上,我還朗誦過一首《到遠方去》的短詩:忘記是哪位詩人寫的:

收拾停當我的行裝,

馬上要登程去遠方。

心愛的同志送我——

去天安門廣場。

在我將去的鐵路線上,

還沒有鐵軌的影子;

在我將去的礦井,

還只是一片荒涼。

但是,

沒有的都將會有,

永遠不會落空——

美好的希望。

那時的中學生,可說是豪情激越,壯志盈懷,充滿了前進的熱望和必勝的信念。在大家的心目中,事事無不可為,一切理想都必將實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强县| 易门县| 沽源县| 黄浦区| 称多县| 武义县| 从江县| 尖扎县| 井冈山市| 金沙县| 大兴区| 阿拉善盟| 来宾市| 泽库县| 达拉特旗| 克东县| 云霄县| 武陟县| 建宁县| 马鞍山市| 顺昌县| 广平县| 酒泉市| 贺州市| 北安市| 读书| 昂仁县| 石首市| 镇赉县| 丹阳市| 利川市| 新巴尔虎右旗| 开封县| 巴彦淖尔市| 平山县| 荆门市| 额济纳旗| 仪陇县| 布尔津县| 阳东县| 临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