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和世界保持適當的距離
001 信息量越大,心越混亂
我曾以“修心練習”為主題,在報紙上發表過一系列隨筆作品。這本書所收錄的就是這些作品。我之所以會嘗試以這個主題來寫文章,是因為如果我們對心靈放任不管,它便會變得雜亂無章。
當我們看見自己不是很喜歡的明星出現在電視上,心情就會瞬間焦躁起來;如果朋友回短信回得遲了,內心就會滋生出不安的雜音。是的,人的心靈就是這樣,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產生憤怒、悔恨、不安、迷惘、嫉妒等情緒,或者變得不可一世,把事情弄得一團糟。哎呀,這可不得了!
佛教把這一類紊亂的心理狀態稱作“煩惱”,其特征便是信息量的不斷增加。還是拿剛才的例子來說,當人們接收到“短信回得遲”這一信息,就會在腦海中生成“自己是不是被討厭了”“怎么現在還沒回消息,真是沒禮貌”諸如此類的附加信息。信息量越是增加,心緒就越是紊亂。然而,人類大腦的初始設計恰恰就建立在“信息量越大,越有利于生存”這一理念的基礎上。故而即使是毫無意義的、自添煩惱的信息,人們也會高高興興地接受,從而讓心靈在雜亂無章的路上越走越遠。
我一直踐行的佛道也算得上是一門心理學,它可以教人們如何在心緒紊亂的時候,對內心進行細致的剖析。就讓我們以此為工具進行修心練習,讓心靈從諸多煩惱中解放出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