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恰到好處地贊美他人(2)

《紅樓夢》里人物繁多,關系復雜,因此許多人的話語都能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態和人際關系而掌握分寸,區分對待。如第五十六回寫到總管賈府內務的王熙鳳因病休養,王夫人只好讓探春、李紈料理家事,由薛寶釵協助。探春提出了加強管理節約開支的主張,大家都贊同。這時平兒該怎么說呢?作為王熙鳳的心腹,不能不維護主子的威望,也不能不贊揚探春的能干;既要附和說好,又要考慮實行新規定的困難和矛盾。若不多一層考慮,怎能說明自家主子為何沒想到這個好主意呢?平兒說:“這件事須得姑娘說出來,我們奶奶雖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此刻姑娘們在園里住著,不能多弄些玩意兒去陪襯,反叫人去監管修理,圖省錢。這話斷不好出口。”平兒確實有心計,有口才,怪不得薛寶釵稱贊她:“遠愁近慮,不卑不亢?!?

切忌“哪壺不開提哪壺”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贊美同樣要抓住關鍵事件來進行表揚和稱贊,這就需要洞察對方心理,了解對方的心理需求,切不可“哪壺不開提哪壺”。

有一次,相聲演員侯耀文對他父親侯寶林說:“爸爸,我最近聽到一些反映,說商店里某些服務員的態度差,常給顧客吃‘冷面’。我想寫段相聲諷刺一下?!?

侯老聽了,沉思一會兒,說:“你想諷刺服務員,可你了解他們嗎?工資不高,上班一站就是八九個鐘點兒,多辛苦!再說,哪家不興有個不順心的事?誰能老有笑模樣?又沒吃‘笑素’!顧客里頭也有搗蛋的,遇上那號人,你樂得起來嗎?我不是說服務員有缺點就不能諷刺,得先去搞點調查研究,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體諒人家的難處,那才能寫出感情,批評得入理。”

侯老的一席話,充分體現了對他人的理解。只有理解他人的心理,了解他人的喜怒哀愁,才能把握好說話的內容與分寸,才能知道如何抓住對方的心理,贊美對方。

那么人的心理需求究竟是什么呢?較全面、有影響的研究要屬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和欲望是多種多樣的,具有全面性和復雜性,歸納起來有五個層次:(1)生理需要,這是人類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包括吃、喝、睡、性及其他生理機能的需要;(2)安全需要,包括工作、身體、老年生活的安全保障,要求生命財產不受損害;(3)群屬需要,也稱社交需要,指希望親友、同事關系融洽,希望自己歸屬到某個群體或集團,成為其中一員,有所依靠,得到照顧;(4)尊重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個人品格、能力和成就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贊賞,得到社會的承認;(5)自我實現的需要,即希望實現自我的理想和抱負,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才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對尊重需要的滿足程度影響著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的程度。因此,對他人的尊重和贊揚也許是微小的,但取得的效果卻是巨大的。

曾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從一班大學生中挑出一個最平庸自卑,最不招人喜歡的姑娘,特意安排她的同學對她改變看法,對她表示喜愛和贊揚。于是,從這天起這個姑娘周圍充滿了贊揚和熱心的幫助。有人夸她,有人說她心靈手巧,有人送她禮物,有人每天與她一起回家……奇跡發生了,一年以后,這個原本默默無聞,自卑感很強的姑娘變得活潑開朗,有說有笑,充滿自信,她的學習成績和儀表風度和以前比也大有改善,像是換了個人似的。

贊美確實有這樣的魅力,只要你懂得一個人最需要什么。

細微處入手,潤物細無聲

了解他人的心理不僅要抓住對方大致的心理波動,而且要于細微之處下功夫,利用細小的刺激來影響特定情形下的心理,使贊美既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又有極強的針對性。

1971年7月29日,基辛格率代表團秘密訪華,進行打破中美中斷20年外交僵局的談判。來華前,尼克松總統曾不止一次為他們設想這次會談的情形,以為中方會大拍桌子叫喊“打倒美帝國主義”,勒令他們退出中國臺灣,滾出東南亞。為此,基辛格一行非常緊張。

但事實出乎他們的意料。周恩來總理在釣魚臺國賓館親切會見了他們。周恩來總理微笑著握著基辛格的手,友好地說:“這是中美兩國高級官員二十幾年來第一次握手?!碑敾粮癜央S行人員一一介紹給周恩來時,他的贊美更出乎他們的意料。他握住霍爾德里奇的手說:“我知道,你會講北京話,還會講廣東話。廣東話連我都講不好。你是在香港學的吧!”又對斯邁澤說:“我讀過你在《外交季刊》上發表的關于日本的論文,希望你也寫一篇關于中國的?!弊詈笏兆÷宓碌氖?,“小伙子,好年輕,我們該是半個親戚,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國人,在寫小說。我愿意讀到她的書,歡迎她回來訪問?!?

周總理簡短的歡迎詞里蘊涵了高超的贊美技巧。他認識到基辛格一行的緊張心情,在嚴肅的外交場合,他有意淡化了政治角色,而是抓住細微之處,拉家常似的,對其語言才能、論文、家庭成員進行了一番巧妙的贊美。這些話既親切又得體,緩解了對方的緊張情緒,使對方對中國領導人頓生敬意,同時認識到中國人民的友好態度,真是一箭雙雕。

周恩來總理能做到這一點,是事前大量細心準備的結果。他先對基辛格一行的工作、生活資料作了一定的了解,準確地找出他們在外交場合一般不為人所提及的細小之處,同時對他們來華的心理作了大致分析。這樣才會有外交場合出色的表現,親切的言辭。

人的心理有相對穩定的一部分,但也有不穩定的部分,往往隨氣氛和場合的變化而變化。細心的人就非常善于捕捉對方此時此地的心境,予以適當的贊美。

元旦晚會上,大家都興高采烈,有說有笑,臺上節目精彩紛呈。在角落里,只有小王一個人悶不做聲,心事重重。這時主持人發現了他的變化,心想:“小王平時表現挺積極,做事挺熱情,今天怎么了?”他又想到小王是新來的學生,可能想以前的同學、朋友了。他就對大家說:“小王是這學期剛轉到咱們班的。平時各方面表現很積極,與同學關系也很融洽,我們現在就像是一家人了,共歡樂、共進步?,F在,讓小王為我們唱支歌,好嗎?”小王聽了這番話,被深深感動,感到了新班集體的溫暖和凝聚力,很快就與大家融在了一起。

上文中的主持人是很細心的人,善于觀察他人心理的細微變化,并用贊美、鼓勵的話解開其心中的不快。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研究發現,眼睛是透露人的內心世界的最有效途徑。人的一切情緒、態度和感情的變化,都可以從眼睛里顯示出來。而且,人對自己的語言可以做到隨意控制,可以完全為了暫時適應某種特定情境的要求而口是心非,但人們對于自己的目光卻難以隨意控制。觀察力敏銳的人,可以很好地從一個人的目光中看到一個人內心的真實狀態;可以從一個人的眼睛看出究竟是真的鎮定自若,還是強裝鎮定而內心卻很慌亂。

我們常說,有些女孩子的眼睛水汪汪的,像會說話似的,這就是因為她們的眼睛富于表情、有神、善于傳遞內心豐富的感情。實際上,人內心的情感波動都會反映到眼睛中去。心理學家的研究證實,人的情緒變化首先會反映在不自覺的瞳孔改變上。當人的情緒從中性變得興奮、愉快時,瞳孔會不自覺地放大。一個男子看到迷人的女子,或一個女性看到瀟灑的男子,都會有瞳孔放大的反應。此外,人的驚喜、情緒愉快程度因某種刺激的突然增加,也同樣會產生瞳孔放大的反應。有人研究過人們打撲克時的瞳孔反應,結果發現,如果抓到了自己期望的好牌,情緒興奮性會陡然上升,并出現瞳孔放大。

更進一步的科學研究還揭示,對于令人厭惡的刺激物,人們的瞳孔反應不是擴大,而是明顯縮小。當人們的情緒從愉快轉向不愉快或突然出現令人不快的人或事情時,瞳孔會不自覺地縮小,并伴隨程度不同的瞇眼和皺眉??梢?,人的眼睛是其內心情感狀態的良好指示器。

眼睛不僅是心靈的窗戶,更重要的是“眼睛會說話”。心理學家發現,目光接觸是最為重要的身體語言溝通方式。如果一個人斜靠在墻上,在沒有目光接觸時,這個姿勢可能意味著休息。而如果與某一個特定的人保持某種目光接觸,這個姿勢的意義則可能變成了輕視對方。因此,在要贊美他人之前,首先要從眼睛的表情中抓住對方感興趣的以及對自己的態度如何等各方面的信息。

首先,要與對方保持目光接觸,這樣不但能表現出你對他的注意,也可以觀察出他對你是否注意,只有在他注意你的情況下才能展開你對他內心的洞察。語言溝通是具有明確的信息發送和信息接收、分化的過程。當你與你的贊美對象交談時,如果對方在整個過程中都與你保持一定的目光接觸,就說明他在傾聽你的談話或是專注于與你談話。在此基礎上,就可以展開下一步驟:“察言觀色”。在與對方的交談中,通過觀察對方眼神中的愉快、高興、激動、幸?;蚴菂拹?、挫折、悲傷、敵對等情緒的變化,就可以得到關于對方的一些重要信息,如喜歡什么,討厭什么等;同時還可以從其眼神中看出對你的態度,熱情、歡迎或是冷漠、排斥,從而決定是否要進行贊美以及贊美的時機等。

另外,贊美他人,與其進行交談,目光接觸同樣很重要。與人見面,一雙真誠而熱情的眼睛會立刻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眼睛會說人們內心深處的話,它可以表明你對他人的好感。同時,從目光接觸中你可以大概觀察出對方的人品、性格等重要特征。孟子曾說過,看人胸中正與不正,看他的“眸子”即可,正直的人眼光光明坦蕩,不正之人則眼光怯懦灰暗。如果你看一個人第一眼時,就已發現其眼邪心不正,相信如果不是帶著特殊目的,你是不會有興趣去贊美這種人的。

生活中還有更多的情況是熟人之間的贊美,這同樣需要多從其“心靈的窗口”中洞察其內心。因為熟,大家都互相了解,若平時多觀察,更能從對方的眼睛中獲取較多信息,了解對方的喜、怒、哀、樂,了解其為人,這樣贊美起來,收效甚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源市| 岳池县| 南漳县| 南岸区| 黑河市| 长兴县| 昭平县| 陇川县| 布尔津县| 厦门市| 水城县| 巧家县| 个旧市| 万年县| 虞城县| 塔河县| 恩施市| 垦利县| 镇巴县| 庆城县| 简阳市| 远安县| 天水市| 宝应县| 北辰区| 邓州市| 错那县| 治县。| 会宁县| 拜泉县| 年辖:市辖区| 建水县| 乐至县| 青海省| 桂平市| 金昌市| 松滋市| 淄博市| 九寨沟县| 大名县| 平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