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誰的青春不迷茫:因為痛,所以叫青春(2)
- 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
- 張曉萍編著
- 5620字
- 2014-11-26 21:12:03
理想和現實從來就不是平等的。理想是崇高而美好的,而現實卻充滿了殘酷性。人不能脫離現實只在理想中生存,也不能被現實打倒而放棄理想。理想要在現實中演繹才會有價值和意義,現實要靠理想的指引才充滿生機,綻放光輝。夢想和現實能夠得以平衡,人生也就達到了完美。
有一次,歸靜禪師被皇帝請到了京城,住進了皇家的御花園。皇帝說:“聽說你的繪畫很神奇,你能用一幅畫描繪出人生之路嗎?”
人生之路,豈能用圖畫描繪?然而,歸靜禪師卻點了點頭,說:“試試吧。”
一天、兩天過去了,歸靜禪師待在畫室,毫無動靜。十天、半月過去了,歸靜禪師說仍未畫好。而且,他的畫室整天門窗緊閉,不允許任何人進入。
半年時光悠然而逝,初春的萌芽已經變成了飄飄黃葉。皇帝再次召見歸靜禪師,急切地說:“我對你的那幅畫越來越感興趣了,不知你何時能畫好?”
歸靜禪師微微一笑,說:“我的畫已經準備好了,但是,不知欣賞畫的人準備好了沒有?”
皇帝急不可耐地跟著歸靜禪師來到畫室。禪師說:“不用進屋,站在大門口,在遠處欣賞就可以了。”
說著,他推開門。于是,畫室之內,整整一面墻的壁畫撲面而來。畫面上,山峰聳立,溝壑縱橫,溪流洄轉,林木蔥蘢。畫面正中是一座房子,房子向外開了一扇門,門外,一條小路蜿蜒在林木叢中。它彎彎曲曲,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時寬時窄,時隱時現,隱沒在一抹遠山里,不知它通向哪里,更不知它終于何方……皇帝指著小路問道:“那是一條什么路?”歸靜禪師說:“這就是生活之路,人生之路。”
皇帝又問:“它通向何處?”歸靜禪師說:“我去看看。”歸靜禪師竟然真的走進了畫中,通過那扇門,踏上小路,走向遙遠,漸漸消失在遠山的青黛之中……皇帝等了很長時間,歸靜禪師卻一直沒有回來。他好奇地走進畫室,走到壁畫前面。于是,他驚訝地發現,那扇門,居然是真的!門外蜿蜒的小路,就是園林中的曲折的花徑,通向遠方的群山。
皇帝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心中一直憧憬的美好藍圖就是眼前的現實世界。
西方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將空想命名為“白日夢”。他認為,白日夢就是人在現實生活中由于某種欲望得不到滿足,于是通過一系列的空想、幻想在心理上實現該欲望,從而為自己在虛無中尋求到某種心理上的平衡。
弗氏理論還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詞:逃避。也就是說,過分沉湎于空想的人必定是一個逃避傾向很濃的人。此言一語中的。這正是空想帶給人的極大危害性。
當我們年輕時,不得不承認,每個人都曾空想過,心存美好的幻想做著白日夢。幻想是青春的標志。但是,青年朋友們,請記住,人總歸是要長大的。天地如此廣闊,世界如此美好,等待我們的不僅僅是需要一對幻想的翅膀,更需要踏踏實實的腳步!
在夢幻世界里,你可能會說:“我想過奇妙和有價值的生活。”而在現實的世界里,你會確定奇妙和有價值、有意義的事,要能夠實現。例如,為了讓你的生活奇妙,你會生活在什么地方?你會做哪一種工作,或者從事哪些活動?你從事某種活動的時間會有多長?
夢想世界的宣言可能是這樣的:“我想有朝一日變為富人。”而在現實的世界里,這樣的宣言就要轉變為具體化目標。
夢想讓你產生幻想,而完成夢想,必須要在現實中達成。這是與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發生關系,由我們自己去控制、操縱的。
總之,夢想可以無限大,但必須通過具體化的目標才能實現。夢想可以無限美好,但卻要受現實條件的考驗。只有符合現實的夢想才是有意義的夢想,否則就是空想、幻想。
6.看腳下,踏實走
時刻提醒自己要注意腳下,每一步都要踏踏實實地邁出去,不要被石頭絆倒,不要被坑洼崴腳。只要心中有一盞永不熄滅的燈心,就能照亮生活之路,使迷茫的人生清澈明亮,人活著才有真實的意義。
蒼茫的夜色中,法演禪師和佛果、佛眼、佛云三位弟子坐在一座亭中論禪。這三位弟子號稱“三佛”,禪功不相上下,都很得法演的賞識。此刻只聽他們宏論滔滔,氣氛相當熱烈。不覺間已經夜涼入水,幾人緊裹裟衣,念叨著該回寺休息了。
歸途中,忽然吹來一陣風,把走在最前面領路的佛眼提著的燈吹熄了。四周一片昏暗,法演不失時機地對幾位弟子說道:“快把你們心境說出來。”話音剛落,佛云說道:“彩鳳舞丹霄。”--徹底的黑暗和徹底的光明并沒有什么分別,禪者的心就像是彩鳳翩翩起舞于紅霞明麗的天空。法演轉向佛眼,佛眼說道:“鐵蛇橫古路。”--只要內心空明,沒有什么能阻止禪者前進的腳步。輪到佛果了,佛果指指路面,然后輕聲說出三個字:“看腳下。”--在這樣一個黑夜,沒有什么比看清腳下路之后踏出實實在在的每一步更重要。法演點頭嘆道:“你們三人中能夠勝過我的,就是佛果啊。”有的人看到歌星掙大錢,就想當歌星;看到企業家、經理神氣,又想當企業家、經理,但又不愿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努力學習。還有的人興趣、愛好轉換太快,干什么事都沒有長性,今天學繪畫,明天學電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忽冷忽熱,最終一事無成。這是典型的浮躁心理。氣浮氣躁,不能踏實做事,自然功敗垂成。
產生浮躁的主觀原因是個人間的攀比。通過攀比,對社會生存環境不適應,對自己的生存狀態不滿意,于是過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個人奮斗又缺乏恒心與務實精神,缺乏對自己的智力與發展能力的準確定位,從而失去自我。然而,當浮躁使人失去對自我的準確定位,使人隨波逐流、盲目行動時,就會對家人、朋友甚至社會帶來一定的危害。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物質世界中,其實人人都可能有過浮躁的心理。對那些意志堅強的人而言,這也許只是一個念頭而已。一念之后,還是該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會迷失了方向。
浮躁不是病,而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態,沒有什么可怕。只要我們讓自己的頭腦稍微保持一點清醒,不因浮躁而緊張,我們的心便會隨之復歸平靜,生活也會變得像以前一樣容易掌控。
改變浮躁之氣,就是要腳踏實地,凡事講認真。認真就是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嚴格按規則辦事做人,就是在別人茍且隨便時自己仍然堅持操守,就是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就是一絲不茍的做人態度。
如果每個人都能憑著良心做事,不怕困難,不半途而廢,那么不但可以減少失敗,而且可使每個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養成了敷衍了事的惡習后,做起事來往往就會不誠實。這樣,人們最終必定會輕視他的工作,從而輕視他的人品。
認真的精神,其實是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和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做事能否認真,與是否有耐心關系密切。許多人做事只圖快,只圖省力氣,怕麻煩,于是偷工減料,“蘿卜快了不洗泥”,這樣做出的“成果”必然是經不起檢驗的。能否認真做事,不但是個行為習慣的問題,更反映著一個人的品行。很難想象一個整天只圖自己安逸和舒服,只想著走捷徑取巧發財的人,會不辭勞苦地、耐心地、認認真真地去做好該做的事。
對于年輕人來說,做事是否認真,體現著其生活態度、敬業精神。只有那些有著嚴謹的生活態度和滿腔熱忱的敬業精神的人,才會認真對待每一件事,不做則已,要做就一定要盡心盡力做好。這樣的人也往往會得到別人的信任,為自己打開成功之門。
“看腳下”這三個如此平凡的字眼卻說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走路照明的燈心滅了,從人們的心里講,就要重新燃一盞無形的燈心。時刻提醒自己要注意腳下,每一步都要踏踏實實地邁出去,不要被石頭絆倒,不要被坑洼崴腳。只要心中有一盞永不熄滅的燈心,就能照亮生活之路,使迷茫的人生清澈明亮,人活著才有真實的意義。
7.自身沒優勢,永遠沒機會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就有可能改變生活和命運。成功在于最大限度地發揮優勢,而不是彌補自己的劣勢。
十二生肖宿舍的兄弟們大學畢業了,和所有滿懷激情和熱血的年輕人一樣,各自作好求職準備興致勃勃地前往人才市場,接受著來自各行各業的通關測試和考驗。
應聘榜單很快就張貼出來了!上面寫著:小鼠:身材嬌小,行動敏捷,擅長夜班。應聘崗位:地鐵設計師。小牛:身強力壯,盛產牛奶,順利成為某乳業公司的實力骨干。小虎:威風凜凜,王者風范,被一家五星級自然風景區看好,成功當上了氣派十足的“鎮林之主”,他的良好的公關形象每年吸引大批的粉絲前來捧場。
小兔:喜歡奔跑、跳躍,行動迅速,順利被一家知名快遞公司錄用。小龍:俊朗飄逸,頗具皇家風范。被定向分配到“帝王之家”服裝業做品牌代言。
小蛇:體態婀娜氣質佳,冷艷脫俗不一般。被一家健身俱樂部聘用為高級柔術教練。
小馬:跑跳拉車是內行,馳騁戰場建奇功。憑借身手不凡的好功夫成為各路將領的得力助理。
小羊:性情溫柔,羊毛和羊奶是求職成功兩大殺手锏,他們一直堅持著“默默無聞地給人類帶來溫暖”為理想,而被全球棉紡織企業所青睞。
小猴:靈巧聰明,動作敏捷,經常活躍于職場第一線,團隊意識強,有時以參加各種模仿秀為兼職。
小雞:擅長定期鳴叫和生蛋,作息時間較規律。是個稱職的更夫,在食品業上做出突出貢獻。
小豬:力大無比,食量寬大。依靠一身好力氣成為建筑業上的頂梁之材。小狗見招聘榜單上沒有自己的名字,非常郁悶,就去回家問媽媽。媽媽說:“雖然你沒有馬兒高大,沒有兔子靈巧,沒有小龍威風,但你是個忠誠的孩子。這就是你的優勢。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憑借自己的優勢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后來,小狗依靠忠誠贏得了一份人人稱羨的保鏢工作。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些道理:(1)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優勢。
(2)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就有可能改變生活和命運。(3)成功在于最大限度地發揮優勢,而不是彌補自己的劣勢。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優勢,例如獨特才能、認真仔細、忠厚老實、聰明好學、知識淵博、機智勇敢、幽默風趣、吃苦耐勞等等。發現自己的優勢,也就能知道自己適合在哪一領域發展,并依靠自身的優勢夢想成真。
我們中的有的人可能是上面小故事中的小馬、小兔、小龍,只要把自己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就會有他人無可取代的價值。
不少年輕人往往對自己的優勢視而不見,反而總是執著于自身的劣勢和不足。忽視自身的優勢,沒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是我們常常自嘆弗如的最大原因。
還有的時候,我們感到自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是因為身邊的人習慣盯住我們身上的劣勢不放。例如,有人說某某比自己學歷高,有好工作,所以為了使自己不低人一等,便想盡各種辦法去學習、去充電,去考各類證書,以證實自己的能力不比別人差,完全不考慮是否適合自己。
習慣拿自己的劣勢和別人的優勢比較,這是在我們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情。我們常常會抱怨:“唉,和別人相比,我什么優勢也沒有。”久而久之,工作和生活的信心便消失殆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沒有認識到自身優點的人,短處和劣勢就是他的煩惱之根。佛給我們的啟示是,每個人在某一方面是不幸的,在其他方面依然是很幸運的。上帝把某人塑造成矮子,但卻給他一個十分聰穎的大腦。
我們不僅要能夠正視自身的缺點,還要能夠揚長避短,并不斷提升自己的優勢。隨著知識和科技更新速度的加快,曾經在學校具備的那些優勢,在進入社會、步入職場中未必就會起作用。每個人要想在職場中嶄露頭角,就要塑造屬于自己的職場優勢。我們要想擁有這種優勢,就必須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天賦。
優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過程。一滴水的力量微乎其微,但一片海的力量就會勢不可擋。所以,個人優勢的發揮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平臺。不論我們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如何,只要自身有優勢,在社會上就能發揮個人價值。
在現代社會,要想出人頭地,就必須要完成多種轉變和適應,并且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機會只屬于占有實力優勢的人。認識到并懂得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的人,更善于把握機會。
青春時代的你,很年輕,未來的路還很長,所以不必為優勢和劣勢的問題而迷茫。覺得自己百無一用,那是因為我們的優勢還沒有被認識、開發和利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立身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如果我們自己都否定自己,覺得自己是個笨蛋、廢物,那么又憑什么叫別人稱自己為英雄?
8.推倒人生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我們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都是一樣的,就是我們最感興趣的事情,或者我們最想做的事情。當然,這樣的事情絕對不是僅僅完成一項工作那么簡單,它應該是我們事業的開始。我們一定要為做好這件事情作充分的準備、長時間精細的準備,然后爭取一舉做成就可以了。
我們要想出人頭地,確實需要機會和平臺。沒有平臺和機會,我們即便是蛟龍也得盤著,是猛虎也得臥著,和普通的家禽家畜沒什么區別。
所以,從我們步入社會的第一天起,就應該弄清楚以下八個問題:
1.我們想做什么?
2.我們現在能做什么?
3.父母能給我們什么?
4.我們現在的優勢是什么
5.我們現在最大的劣勢是什么?
6.我們現在的處境是什么?
7.現在的環境能不能提供我們需要的機會?
8.什么樣的環境能提供給我們需要的機會?高中畢業時,我們幼稚地認為只要考上好大學,就能改變自己和家庭的現狀。可是大學畢業以后,我們才明白,并不是有知識有文化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有太多令人羨慕的工作,我們并不能做;即使我們有能力做,也沒有機會去做。
這時,我們好像什么都能做,又好像什么都不能做。我們在大學里學到的東西,仿佛突然間一文不值。除了一張文憑以外,我們在很多方面都不符合招聘公司的要求。
這時,我們覺得自己缺的就是一個機會,一個平臺,而自己因為沒有關系沒有背景,拼死拼活也得不到這樣的機會、這樣的平臺。
這時候,是我們最茫然、最失落、最無助的時候,也是最難找到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的時候。由于我們給自己的定位不準,就很容易把自己的失敗原因歸咎于社會、時代和別人。幾經挫折、拒絕、打擊和失意,我們開始懷疑自己,懷疑社會,甚至仇恨社會,為自己的墮落找借口。
只要我們還臥在社會底層,還在望房興嘆,無論我們找到多么令人信服的借口,都是把我們自己送進地獄的臺階。
只要還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任何放棄努力的理由和借口都不成立!精力最旺盛、體力最充沛的時候,我們不去為改變命運作準備,生活的慣性就會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命運。習慣接受一切,忍耐一切。
我們應該知道,找準自己在社會上和時代中的位置,會讓我們坦然接受現實中的那些無奈,讓我們心無旁騖地準備改變,冷靜地思考并提醒自己,現在的一切并不是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