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冥想,發現我們內心的力量(4)
- 感覺累了,就冥想吧
- 李上卿
- 5534字
- 2014-11-07 17:51:30
觀照是冥想的核心部分。寫過《佛教觀照法:心靈修煉手冊》的僧侶尼諾波尼卡·斯若對觀照的定義是:“很清楚且全然地覺知所有真實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物。”我們平時并不常做這種練習,總是走馬看花,沒有仔細觀察這個世界。他又說:“佛陀教導我們正確觀照的方法……他提供我們最簡單明了、最透徹有效訓練自心解決問題的方法,把我們從貪婪、仇恨、迷惑當中釋放出來……它適用于東方以及西方,適用于所有人。”
觀照的練習方法是:
完成準備活動。
深呼吸3~5次,呼吸要盡量深而長,讓心情得以徹底平靜,頭腦達到清醒而平和。
保持中等長度的深呼吸,呼吸要深而長。
隨著呼吸,用心體察身體的每一部位隨著呼吸而產生的每一個細微變化,以及頭腦中每一個意念的變化。
在意識進入冥想狀態之后,開始在大腦中重現自己最美好的經歷,就像放三維立體電影一樣,將過去的經歷盡量全面、真切地呈現出來,并讓自己的身心完完全全、真真切切地融入進去,而讓自己的大腦始終作為一個客觀的旁觀者,靜靜觀察這一切。
觀照的對象,可以是任何你認為在你生命中最美好的經歷。
在觀照時,不僅要呈現真實的場景,還要盡量呈現身體和內心的感受與感覺,讓自己的身心“真正”地投入到當時的情境中去。
在任何想要停止的時刻,停止練習即可。
假如你無法運用你的修持來把握每個當下,那么請你去安靜地做下呼吸的冥想。這樣,可以有效地把你散亂的思維集中到一個點上。如此,你就懂得了冥想觀照帶來的思維構造力。修行的本質并沒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實質就是反復深入自我觀照心靈的相續,并且改變它、修正它,否則,這個寶貴的人心會被浪費。相反,如果你用一生的時間追逐自己的念頭,執著它所創造的輪回,實際上,就是在夢幻中迷失了自己而不能自拔。
每天冥想從細微處著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輝煌,看穿這些虛榮的把戲,仔細觀照自己的心吧。即使在今生,你無法徹底轉化你的心,你無法在證悟上取得多大進展,只要你安靜守護自己的內心,觀照自己的每一個念頭,雖然你無法達到在睡眠中清醒,或者在問題面前還不能控制自己的心,但只要你努力地修正自己每個念頭,虔誠地對待自己的內在心靈,而不是做做樣子,那么,從內在的層次,你已經轉化了你的心境,從而轉化了你的生命,安靜、觀照、放下,你已經展示出了最大的成就。
靜坐沉思,敞開我們的心扉
靜坐也是冥想的一種簡單的放松心情的方法。靜坐會使呼吸次數減少,心跳減慢,降低肌肉緊張的程度。心理和生理是分不開的,靜坐可以增加自己的內控程度,促進自我實現,改進睡眠狀況,而且在面對壓力的時候,也會有更多的正向感受。
靜坐就要找個舒適、安靜的地方,盡量排除外界干擾。當然這是對于初學者來說的,這樣有利于初學者很快進入狀態。一旦熟練以后,任何地方都可以靜坐,例如,在飛機上、咖啡廳、公園里甚至在公共汽車上。對于初學者來說,還必須找一把合適的椅子,因為靜坐和睡覺不同,它們會產生不同的生理反應。為了防止睡著,最好找一把直背的椅子,它可以幫助你把腰挺直,可以支撐住背部和頭部。
坐在椅子上靜坐時,讓臀部靠著椅背,雙腳略微伸直,雙手放在膝蓋上,盡量讓肌肉放松。若坐的地方足夠大,也可以選擇盤腿姿勢。然后,閉上雙眼,吸氣時心中默念“1”,吐氣時則默念“2”。不要有意去控制或改變呼吸頻率,要很有規律地吸氣、吐氣,如此持續20分鐘。靜坐時,頭不要垂下來,要輕松地挺直脖子或者靠在長背的椅背上,因為垂頭會使頭部和肩膀的肌肉得不到有效放松。如何知道20分鐘是否到了呢?你可以看看手表,若時間還沒有到則繼續,若時間到了則停止。在整個靜坐過程中,看一兩次時間是不會影響靜坐效果的。以后靜坐次數多了,自然會產生20分鐘的生物鐘。
當你靜坐完畢后,要讓你的身體慢慢恢復正常狀態。先慢慢地睜開眼睛,看房間中的某個固定點,再慢慢地看其他地方。然后做幾次深呼吸,伸伸腰,站起來,再伸個腰。不要匆忙地站起來,否則可能會覺得疲倦,或者有不放松的感覺。在你的血壓和心跳都很慢的情況下突然站起來,可能會產生眩暈的現象,因此,切記要慢慢地使身體恢復原狀。
通常在靜坐過程中不會有什么問題出現,但若感到不舒服或頭暈眼花,或者有幻覺的干擾,只要睜開雙眼,停止靜坐就可以了。每天最好靜坐兩次,每次20分鐘,最好是在起床后以及晚餐前各做一次。靜坐可以降低新陳代謝,靜坐以前應該避免飲用一些含有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的飲料,如茶、可樂等。另外,靜坐前也不要吸煙,不要在飯后靜坐,因為在吃完東西之后,會有很多血液流往胃,而靜坐則是希望血液能在全身流動,遍布手足四肢,飯后靜坐血液循環較差,難以達到放松效果。
別把靜坐看作只是每天花20分鐘做的一種運動,在所有的靜心系統中,靜坐具有提升意識及覺知度的功用。當我們從靜坐練習中恢復到日常作息活動時,意識會從由內凝聚轉為向外開放,其實在靜坐時,我們的心就已經敞開來了。
佛教對此有一段文字說明:
意識變得來去自如
煩躁和清醒不會互相干擾
這就像你馴服了心中的一匹野馬
完全按照你的命令行動
靜坐練習能讓靜坐者及其神經系統從粗糙狀態進入精微狀態,在靜坐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延長放松感及均衡感的時間。在張開雙眼前,花一到兩分鐘感受周遭的世界;然后張開眼睛,安靜地坐1到2分鐘,這總共約2到4分鐘,只單單在體驗“純粹坐著”的感覺。接著,在保持清醒的狀態下,慢慢地伸開雙腿,緩緩做幾次呼吸,就可以起立去做其他事情。
靜坐所產生的清醒狀態,應該帶進每天的活動中。就像臥式放松法可以成為日常生活習慣之一,你也要把這種均衡的感覺隨時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上菜市場、上班、搭公交車、從事田徑運動、打網球、高爾夫球等等。
就像在靜坐時如果心跑走要把它抓回來一樣,當你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任何一件事時,每一片刻都要全心參與,一旦分神,要立刻拉回到覺知狀態。
學習沉思,心需要靜養
美國有一位名叫露西莉·布萊克的女人,她的生活非常忙碌,簡直是一刻不停,結果終因心臟病發作被送進了醫院,醫生要求她必須躺在床上靜養一年。
她又哭又叫,心里充滿了怨恨和反抗,但沒有辦法,只得遵照醫生的話躺在床上。開始時她很消沉,她的一個朋友就勸她說:“你現在覺得在床上躺一年是一大悲劇,可是事實上并不那么糟。至少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自由思考,能夠真正地認識自己,說不定會有更多的成就。”聽了這話,她平靜了下來,開始樹立新的價值觀念。
后來,她每天都強迫自己想一件快樂的事。她開始學會沉思,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一年過去了,她終于結束了臥床生涯,也成了一個快樂的人,因為她學會發現并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而且養成了每天回憶快樂事的習慣。
沉思是現代人最需要學習的自我身心調節方法。我們除了靠正常的飲食和充分的營養來改善體質,還要靠學習沉思來增強生命原有的能力。
人體在沉思時,全身肌肉放松,心率、呼吸及大腦電波緩慢,適度有序;耗氧量減少,基本代謝率降低,免疫功能增強;全身小血管舒張,血中腎上腺素與其他緊張激素下降,大腦皮層處于保護性抑制狀態,皮層功能同步化增強,神經功能協調統一等一系列的生物生理變化,對強身健體、防治疾病及延緩衰老均相當有利。
科學研究證實,沉思不僅能修身養性、調節和增進大腦功能,對養血安神、逐漸消除失眠引起的神經衰弱也很有效。靜思可以使腦電波穩定,大腦功能迅速得到恢復。沉思時的能量消耗比安靜休息時減少20%。當人心情舒暢時,可分泌一些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膽堿等,這些物質能把血流量及神經調節到最佳狀態,從而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沉思作為健身之道,極為簡單有效,而且沒有副作用,是最根本的健身之道。沉思不但能減緩身體的老化,甚至能夠重新恢復生命的活力。
有一位神經衰弱病人,整天全身疼痛,多種檢查無陽性體征,服用中西藥均無效果。后來,有醫生每天給病人出幾道數學題,或讓他寫一篇作文。10天以后,病人睡眠安穩,疼痛消失。醫生說,這是通過沉思冥想,引導病人對一些事物進行思考,以擺脫和對抗病態情緒,從而使病情好轉。
沉思冥想可以緩解身體的緊張狀態,這是一個意志和精神戰勝疾病的過程。病人通過思想的放松,由消極轉變為積極,從而起到戰勝疾病的效果。沉思冥想法是一種靜養方式,但它比身體運動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它可以松弛神經,提高機體免疫力,還可以穩定血壓、減慢心跳。
美國哈佛大學一位醫學家曾指出:“一個人身心過分緊張,會削弱體內免疫系統的機能,冥思遐想帶來的完全松弛,會減緩身體的緊張,是防治許多疾病的有效方法。”美國耶魯大學醫學教授伯尼·塞格爾認為,沉思冥想可以治療包括心臟病、關節炎在內的多種疾病,甚至可以治愈和預防艾滋病和癌癥。荷蘭的醫學研究證明,沉思冥想者比其他人的致病率低50%,在威脅生命的重病比率方面,更低87%。
《美國心臟病學雜志》曾發表的一篇論文認為,沉思冥想不但有助于修煉,還能大大降低高血壓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研究人員對202位平均年齡在72歲的高血壓病人,進行了長達18年的跟蹤調查,最后發現,練習沉思冥想的病人,動脈壁厚度明顯縮小,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對照組要低30%。
沉思冥想的具體鍛煉步驟是:背靠椅上,頭部順其自然,或靠或斜均可,閉目靜思。沉思冥想的對象最好是以往的愉快事情,也可以是大自然美好的風光如藍天、白云、草地等。任憑想象馳騁,最好達到飄飄欲仙的程度。沉思冥想每天可進行2~3次,每天10~20分鐘。必須在進食2小時以后進行,以空腹為宜,如早餐前或睡前做效果更佳。
沉思冥想不再是思想家、哲學家的專利,如果你希望自己活得健康,活得灑脫,就該多沉思冥想!
讓身心得到最佳冥想方式
冥想原本是宗教活動中的一種修心行為,如禪修、瑜伽、氣功等,但現今已廣泛地被運用在許多心靈活動的課程中。冥想的方法有很多種,如禪坐冥想、慢走式冥想、音樂冥想、沉思冥想、瑜伽冥想、燭光冥想等。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冥想方式,才能夠讓身心達到最佳的放松狀態。如果采用不恰當的冥想法,就會白費心力。
深度養心的瑜伽冥想
瑜伽冥想能使人內心更為平靜,利于消除緊張、怒氣等。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的免疫系統和心情緊密相連,可以說,瑜伽冥想也是強有力的預防性良藥。瑜伽冥想是運用瑜伽動作,使身體關節放松及拉伸,讓心情徹底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特定對象上的冥想方法。瑜伽冥想是身體與精神雙受益的方式,一般來講,瑜伽冥想能夠深度養心,因此能讓人深度放松、調養身心,特別適合身心有問題的焦慮癥、輕度憂傷狀態、輕度強迫癥、慢性失眠和更年期身心癥等人群。能讓練習者放棄對身體健康有害的壞習慣,如飲酒、吸煙、暴飲、過分少吃等。
冥想是瑜伽中最重要的內容。瑜伽冥想可以使人拋開種種物質欲念,緩解壓力,修復人體受損的細胞,而這是深度睡眠無法達到的。
在所有的冥想體系中,沒有哪一種比得上瑜伽冥想的功效那么直接、久經時間考驗或廣為人們使用。瑜伽冥想練習極為簡便易行。沒有什么硬性的、嚴格的規定。
下面我們簡要介紹一下瑜伽冥想的基本方法:
開始練習冥想的時候,全身放松。要暫時放下一切的思緒,全部的意念集中在身體上,把自己的處境幻想成一個鳥語花香的地方,很美很美,使身心得到放松。
放松了的身心,使整個人覺得就像是飄浮在空中,什么煩惱雜念都沒有了,仿佛這個世界就只有自己—個人存在。
選擇一個讓自己感覺很舒服、放松的姿勢來練習。如果可以的話,用全跏趺坐的姿勢;如果你不能做這樣的姿勢,則可以選擇半跏趺坐或簡易坐(左腳腳心貼在右大腿內側,右腳腳心反方向貼在左小腿內側,雙腿盡量平鋪在地板上來練習)。
以上各種坐法,雙手食指和大拇指指尖靠在一起,其余三指放松,但不彎曲,掌心向上,放在膝蓋上。讓背部、頸部和頭部保持在同一條直線上,背勿靠壁。面向北面或者東面。正確、穩定的坐姿是冥想成功的關鍵,因為不穩定的姿勢會使思想、意識也變得不穩定。
先做5分鐘的深呼吸。然后讓呼吸平穩下來,建立一個有節奏的呼吸結構:吸氣3秒,然后呼氣3秒。
如果你的意識開始游離不定,就把它輕輕地引回來。既不要強行集中注意力,也不要讓意識毫無控制地東游西蕩、散漫無歸。安靜下來以后,讓意識停留在一個固定的目標上面,可以在眉心或者心臟的位置。
利用自己選擇的冥想技巧進入冥想狀態。在冥想中,你要清晰地體驗模糊不清的情緒,包括積極正面的情緒和消極負面的情緒,仔細回顧負面情緒產生的全過程,在哪個環節上做出了不符合事實的判斷,或者是回想快樂的時光、甜蜜的時刻。
約15分鐘的冥想后,要調整呼吸,通過丹田運氣來調節,從而排出體內濁氣。這時,整個人昏昏欲睡,身心全放松了,靜靜地享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輕閑。
在進行瑜伽冥想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清晨和睡覺前是做冥想的最佳時段,其他時段只要你有空閑都可做,但盡量不在冥想前吃東西,或在飯后立即冥想,否則會影響精神狀態。
二是選擇一個專門的沒有干擾的地方來練習,這樣可以幫助你找到安寧感,易于進入瑜伽冥想狀態。利用相同的時間和地點,會讓精神更快地放松和平靜下來。
三是在冥想的過程中,要保持身體溫暖,比如天涼時你可以給身體圍上毯子。
四是如果你利用一種冥想方式練習幾次都感覺不舒服,那么你可以放棄這種方式而選擇另外一種更適合自己的方式。
五是練習瑜伽冥想要循序漸進,開始時試著每天做1次冥想,以后可以增加到每天2次。冥想的時間應由5分鐘慢慢地增加到20分鐘或者更長,但不要強迫自己長時間地靜坐。
六是練習瑜伽冥想不能心急,不要期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達到預期效果。
刺激心靈的音樂冥想
音樂冥想是最好的放松身心、獲得活力的方法。閉上眼,在音樂的包圍中,放松自己僵硬的身軀和思想,在安靜的音樂中讓一切思緒趨于平穩。它是現代都市人在壓力下,獲得深度休息的最佳途徑。
音樂冥想是一種優雅的冥想方式,沒有固定的動作,只要自己覺得舒服和適合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