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詢不是你想的那樣
- (美)詹姆斯·F.T.布根塔爾
- 1431字
- 2022-07-18 16:23:59
前言
來訪者教會我的那些事兒
在當下,生命方可綻放
我想分享一句重要的座右銘:在當下,生命方可綻放。而我自己也必須做到知行合一。此刻正是1998年的初春,我在加州北部的一個小鎮諾瓦托,在我的辦公室里。我知道作為本書的讀者,你可能在21世紀讀到這些文字,可能在亞特蘭大、紐約或得克薩斯州坎寧市,或者在我不知其名的中國城市的圖書館里,或者也可能在任何其他時間和地點。
我只能帶著我的體驗,穿越時空去與你相會,去認識到:通過閱讀這些文字,你也正在嘗試與我相遇。
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這種狀況也正是心理咨詢的特點。我們必須試著跨越巨大的鴻溝去全然傾聽——傾聽來訪者的話語、意圖、情感、需求、所做的努力以及其他一切能夠表達來訪者獨特生活體驗的內容。
本書的一個基本區分
在體驗和關于體驗的信息之間做出顯著的區分是至關重要的。體驗(experiencing)是指一些事情此刻正在發生,它是一個動詞。而信息(information)則是一個名詞,它是靜止的,它僅在談論生命,而非生命本身。生命處于運行之中、選擇之間,立于變化之時、呼吸之刻,生命的本質是全然活躍的。因此,生命是主觀的,在某種程度上它總是不可預測的,不能完全被理解,具有不確定性。所以,這種主觀體驗的表達總是包括兩個步驟:從生命之流中提取出信息,并將它變為語言;然后從此時此刻中剝離。
本書的要義
寫一本敢于挑戰一個領域已有觀點的書,本身就是對作者的巨大挑戰。我對那些曾經是我的老師和榜樣的人心懷敬意,對他們如此慷慨地分享智慧的行為心存感激。并且我也不斷地從那些富有創造力和善于表達的朋友那里得到滋養和激勵。我的學生、受訓者和執業咨詢師是激勵我突破自我極限的另一動力。他們向我尋求指導與引領,這是對我的恭維。正因為遇見這些貴人,我才能完成本書的寫作。站在貴人的肩膀上,我才得以提出新的理論,并以此向他們表達真誠的敬意。
正是基于這些豐富的資源,半個世紀以來,我一直在參加心理咨詢的培訓,進行心理咨詢的實踐工作,接受和實施督導,教授課程,以及撰寫這本書,用來說明“心理咨詢” 的事業。總之,我相信,現在正是我們繼續前行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對現有原則進行新的應用,我的計劃是重新審視其中的某些原則。
下面列舉了一些普遍指導著我們當前心理咨詢理論與實踐的關鍵假設。我號召大家重新思考這些假設,我也想提出一些新的構想:
- 一個人當前的生活方式可以由其個人經歷來解釋(例如:歷史因果關系)。
- 理解來訪者個人史中導致痛苦的生活模式的根源,將會改變或消除該模式。
- 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生活模式的詮釋,對來訪者產生深刻而持久的改變至關重要。
在本書下面的章節中,我將提出不同于以上描述的、關于心理現象的新構想。這些新構想將超越過去25~50年間占主流地位的思想。
我還堅信,即使這些新構想得到普遍的接受和廣泛的應用,將來它們遲早也需要被重新審視、修改或取代。這種無常的變化,就是生命的本質,也是人們不斷努力去理解和探究的本質。它就像迷霧一般圍繞、包裹著我們,是所有人都一直要面臨的挑戰。
存在-人本主義的視角
本書保持了《心理治療的精進》 的特點,并進一步發展了其中闡述的觀點。讀者能否理解本書的內容,并不取決于是否熟悉《心理治療的精進》,但如果對兩本書的內容都熟悉,則也許會相得益彰,起到相互補充的效果。
總體而言,我所提到的存在-人本主義取向是一項改變生命的事業,讀者若想了解我對這一取向理解的演變,可以進一步查閱本書提及的書目。我的另外兩本案例書(1976,1980)對此也有闡述。
對這種治療方法的進一步描述也可參考我的其他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