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變人生的86堂人際交往課
- 陳文琴
- 1644字
- 2022-06-17 19:37:59
解開人際交往中的“自卑死結”
自卑是心理上的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處的社會地位等因素無關,它是在心理上的自我否定,低估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人,是一種心理障礙。
自卑的人容易將一切失敗的原因都歸結在自己身上,常因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而不愿與人來往,因此自卑的人也會變得越來越孤單。又因為缺乏了正常的人際關系,從孤單到孤獨,他們漸漸地在人際交往中失去信心,形成了社交恐懼。
山東某大學新聞系有個來自廣東的新生小陸,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小陸非常不適應山東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但這些都還是可以克服的,最難的是他作為一名新聞系的學生,卻沒有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同學們經常取笑他的發音,甚至有時候故意學他的發音來取樂。每當這時,他便覺得非常自卑,于是不敢開口說話,更不敢開口反駁,因為他說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成為同學的笑料。
小陸憧憬的大學生活,離他越來越遠:不敢和同學們自由自在地交談;不敢參加校園的社團活動;不敢和老師多交流;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不敢請教別人。如無必要,小陸必定整日不開口,一切行為都隱藏在沉默中。
雖然小陸刻苦練習發音,可是從小到大的習慣,讓他很難一時改正過來。一旦碰到要匯報、陳述、演講時,他更是手腳冰涼,臉色煞白,說不出話來。漸漸地,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能順利完成學業,即便順利畢業,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是不是還會繼續因此受人嘲笑。
因為自卑,小陸便把自己封閉包裹起來,陷入了無盡的自我懷疑和否定中,影響了學習,也影響了正常的作息。身心俱疲的小陸甚至覺得生活沒有了意義。
從理論上來說,自卑的情形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產生,幾乎所有人都存在自卑的心理,只是表現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成功者常常能克服自卑,超越自卑;失敗者則多受自卑控制,難以擺脫。
小陸因為自卑,不敢跟同學交往,懷疑自己,孤立自己,甚至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完全受自卑控制,認為人生晦暗無光了。這種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正確的調節,是會危害終生的。
其實,自卑的普遍性也說明了自卑并不可怕,只要懂得如何揚長避短,完全可以逐漸克服自卑,無視自卑,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具體可以參考以下五點自查自省。
1.正確認識自己,不要擔心自己不夠好。
認識自己,首先要敢于正視自己的不足。從多個角度看待自己,不僅要看到自己的短處,也要恰如其分地認識自己的長處,全面辯證地評價自己。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于一些不可改變的事實,如出身、家庭、相貌、身高等,不論多優越,也總有比上不足的時候,不論多卑微,也總有比下有余的時候,完全不必自慚形穢。
2.選擇性對比,無須事事與他人比高下。
自卑的人往往很善于發現他人的長處,而且習慣用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較。然而這樣不僅不能激發起自己奮起直追的勇氣,反而會越比越泄氣,從而貶低、否定自己。
事實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與人比較時要講究“可比性”,選擇恰當的參照對象,對比才有意義,才能保持一個平衡的心態。
3.積極的自我鼓勵與自我暗示。
自卑的人往往都比較敏感脆弱,經不起挫折的打擊。要學會運用表揚和肯定的方法為自己樹立自信心。
在工作和生活上一旦有積極表現和進步時,就應該努力肯定自己,為自己加油鼓勁,并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
如果遇到一些難度較大,不容易完成的事情時,應該多從自己曾經成功的過往中總結經驗,增強克服困難的決心,不停暗示自己:以前可以,現在可以,將來更可以。
4.為自己設定合理的目標。
合理的目標是指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的,或者再努力一下便可達到的目標。如果目標設得過高,那不僅不會激勵自己,反而會因為難度太大,無法完成而失去爭取的信心。就像游戲一樣,從易到難,闖過第一關,爭取闖過第二關、第三關。在不斷成功的激勵中,人的信心大增,不知不覺便攻克了所有難關。
5.尋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增加自信。
從來沒有毫無長處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之處。正所謂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卻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要善于發現自己的那扇窗,并為窗外的風景而努力,而不是將目光盯在那扇關閉的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