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情商的100種方法:簡單高效的高情商訓練課(暢銷2版)
- 白麗潔
- 1538字
- 2022-06-17 19:29:38
不要抱怨
賀若弼是隋朝的大將軍,他的父親賀若敦在北周的時候因為經常說一些抱怨的話而被北周的實際統治者宇文護所嫉恨,最終被逼得自殺。臨死之前,賀若敦對兒子賀若弼說:“我平定江南的理想現在已經無法實現了,你應該繼承我的遺志。還有我因為抱怨太多而招來殺身之禍,這個教訓你一定要記住啊。”說完,就用錐子將賀若弼的舌頭刺出了血,告誡他一定要謹記禍從口出。
父親死后,賀若弼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謹言慎行,也因此躲過了不少災禍。可是等到他率軍攻破陳國,立下大功之后,志得意滿的他忘了父親臨終的囑咐。滅掉陳國之后,他憤恨自己沒有第一個抓到陳叔寶,功勞在韓擒虎之后,于是就和韓擒虎爭功,多次發泄對韓擒虎的不滿,甚至拔刀相向。
可是隋文帝并沒有在意這件事,而是封賀若弼為宋國公、右武侯大將軍,還給了他很多賞賜,他的哥哥、弟弟也都加官晉爵。在這樣的情況下,賀若弼更加驕傲自滿。他覺得自己的功勞比所有人都高,而當時楊素是右仆射,這讓他非常不滿。于是,他多次公開發泄不滿情緒,總是對人說楊素不如自己,結果遭到了隋文帝的厭惡而被罷官。
被罷官的賀若弼不但不知悔改,反而怨氣越發深重。又過了幾年,隋文帝下令把他抓入監獄,并親自審問他:“高颎、楊素是我任命的宰相,可你總是說他們的壞話,你這是什么意思?”
賀若弼回答說:“高颎是我的老朋友,楊素是我的小舅子,我很清楚他們的為人,所以才說那樣的話。”當時朝廷的大臣認為他怨憤過重,請求隋文帝將他處死。隋文帝猶豫了幾天,考慮到以前他曾立下大功,所以決定饒他一命,于是免他一死。
后來隋文帝雖然恢復了他的爵位,但是沒有任用他。隋煬帝在位時,曾讓人制造一頂可以容納數千人的帳篷來接待突厥的啟民可汗及其部眾,這時賀若弼又抱怨說這樣做太過奢侈,就和高颎等人私下議論,結果被隋煬帝知道后以誹謗朝政的罪名下令殺掉。
可以說賀若弼是被內心的怨氣殺死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像他一樣,有點不滿就抱怨,覺得誰都對不起自己,整天像怨婦一樣。這樣做對其本人是非常不利的,因為沒有人喜歡一直聽抱怨,而且經常抱怨的人會給人留下一種脆弱、無能、心胸狹窄的負面印象,又有誰愿意與這樣的人交往呢?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盡量減少抱怨,最好做到不要抱怨。那么怎樣才能做到不抱怨呢?
1.放棄控制別人的想法。有的人之所以喜歡抱怨,是因為心里有想要控制他人的想法,但當自己的目的沒辦法實現時,就很容易通過抱怨的方式進行反擊。其實愛抱怨的人無非是想要得到他人的關心和同情,這可以讓他們獲得某種心理平衡,可是這樣做反而會讓自己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差,所以最好還是放棄控制他人的想法。
2.樂于接受現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我們既要接受自己的短處,也要接受別人的長處,要勇敢面對現實、積極進取,提高自己的素質,實現夢想。這樣一來,自然就不會心生抱怨了。
3.不要過分注意負面事物。日常生活中不要總是習慣性地關注那些負面的東西,要將注意力放在美好的事物上。就算是遇到了壞事,也不要把它當回事,不去看也不去想,其實沒什么大不了的。當我們準備抱怨時,還要反思一下,這件事究竟值不值得去計較?
4.積極行動起來。遇到問題時不要一味地抱怨,而是應該積極地行動起來解決問題。我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問題逐漸得到解決,如與其一直抱怨辦公室衛生環境差,不如直接動手打掃一下。有些問題最好能夠當面直說或提出意見,這樣做的效果要比抱怨好得多。
此外,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想要抱怨時,請馬上換個想法,朝好的一面想,還要經常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5.保持清醒的頭腦。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深刻地認識到抱怨的性質、發生的原因以及嚴重的后果。要明白抱怨并不會讓事情變好,反而會讓事情往更壞的方向發展。所以我們要時刻控制不良情緒,堅決不說抱怨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