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 快樂還是悲傷,取決于你頭腦中的“秘密加工廠”

對于“先處理情緒,還是先解決問題”,經常有兩種聲音。一種聲音是:必須先解決問題,因為壞情緒就是問題造成的,問題不解決,情緒也好不了。另一種聲音是:先處理情緒,因為良好的情緒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對此,你又有怎樣的想法?

你可能見過,不少人一邊處理糟糕的情緒、一邊解決復雜的問題,情緒激動、相互爭吵,好像誰的聲音大誰就有道理,誰的聲音大誰就有權威。在不斷爭吵的過程中,氛圍越來越糟糕,大家的情緒越來越激動,問題也逐步升級。

在日常生活中,情緒對解決問題的重要意義很容易被忽略。我把下面這張圖稱為“情緒-問題連通器”。通常情況下,當問題的解決有了眉目時,人們會感到高興,隨著解決進度的推進,人們的成就感也會越來越強,就像為“情緒-問題連通器”的左側加水,右側的液面也會跟著上升一樣——但這只是一半的真相。

事實上,當你為右側加水時,左側的液面也必然會上升并與右側齊平。你的情緒越好、越穩定,問題就會解決得越好、越快,這是因為“情緒問題”與“實際問題”相互連通,它們彼此牽動。

請你回憶一下,曾經有沒有問題在你情緒不好的情況下得到了妥當的解決?

解決問題并不是一件簡單隨意的事,而是一個復雜的邏輯思考過程。人在什么情況下才能進行邏輯思考呢?如果孩子的心情很糟糕,他能解出復雜的數學題嗎?如果員工的情緒很不穩定,他能否完成一項高難度的任務?

神經科學家約瑟夫·勒杜(Joseph LeDoux)言簡意賅地指出:“由情緒系統通往認知系統的連接,比由認知系統通往情緒系統的連接更加牢固。”

我們每天都會經歷喜、怒、哀、樂、悲、恐、驚等情緒。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它反映我們本能地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但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如果一個人的情緒像過山車一樣,他將很難順利推進縝密的邏輯思考;如果我們沒有善待自己或他人的情緒,想要與他人坐在一起共創解決方案就會難上加難。

大量問題解決的實踐表明,只有把情緒問題和實際問題分開管理——先善待情緒、再解決問題,才能真正釋放問題背后的價值,讓解決問題成為一件幸福的事。

那么,情緒和問題之間到底有怎樣的聯系呢?

當問題出現時,委屈、焦慮、內疚、憤怒、抓狂、絕望等情緒也容易緊跟著出現,從表面上看,的確是問題直接引發了情緒。

剛洗完車就下雨了,我能不生氣嗎?

他故意不配合我的工作,我能不發火嗎?

在一個崗位上努力了3年還沒晉升,我能不焦慮嗎?

我講了好多遍,他還是犯同一個錯誤,我能不憤怒嗎?

孩子都被請家長了,我還能淡定嗎?

也就是說,具體問題一出現,它所對應的情緒就會跟著出現,我們通常認為這是合理的。

問題1→情緒1。

問題2→情緒2。

問題3→情緒3。

然而,你在過往的經歷中是否發現: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情緒表現可能不盡相同?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對待同樣的問題也會有不一樣的情緒?

這意味著,我們的情緒并不是由具體事件直接引發的。那到底是什么在左右我們的情緒呢?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創建的情緒ABC理論給出了一個值得我們借鑒的答案。

在情緒ABC理論中:

A(Activating event)是指誘發性事件,即“問題”;

B(Belief)是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信念,即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

C(Consequence)是指情緒結果。

人的情緒結果C不是由某一誘發性事件A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人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B引起的。

正如圖中所示:

對于同樣的事件A,通過B1,就會得到情緒結果C1;

對于同樣的事件A,通過B2,就會得到情緒結果C2;

對于同樣的事件A,通過B3,就會得到情緒結果C3。

B就像是A和C之間的“加工廠”,它用我們的看法、解釋和評價為A加工,最后產出情緒結果C。很多情況下,我們只能看到水面之上的具體事件和情緒結果,忽略了水面之下還有一個“秘密加工廠”——它恰恰就是我們管理情緒的入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安县| 襄樊市| 长海县| 丰都县| 都昌县| 赞皇县| 唐河县| 竹北市| 永兴县| 疏勒县| 丹巴县| 手机| 丁青县| 固阳县| 景德镇市| 澄江县| 嘉黎县| 改则县| 青浦区| 乳源| 隆德县| 苏州市| 民丰县| 佛冈县| 长兴县| 凉城县| 东城区| 银川市| 江门市| 滨海县| 和林格尔县| 丽水市| 黄平县| 利川市| 麻阳| 德庆县| 锦州市| 义马市| 抚宁县| 神池县| 章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