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抑郁癥(原書第2版)作者名: (美)阿倫·貝克等本章字數(shù): 1349字更新時間: 2022-05-19 12:55:51
抑郁癥的描述性概念
今天我們對抑郁癥所貼的標簽,是在許多古代作家對抑郁癥的分類描述基礎(chǔ)上進行的。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4世紀就對抑郁癥進行了第一次臨床描述。他也提到了與躁狂和抑郁類似的一些情緒。10
公元2世紀時的一位內(nèi)科醫(yī)生Aretaeus,對抑郁癥患者的描述是這樣的“悲傷、沮喪、失眠……因為心煩和缺乏好的睡眠,他們形容消瘦……更有甚者,滿懷悲觀主義和想死的念頭”。值得注意的是Aretaeus特意描述了躁狂-抑郁的循環(huán)過程。一些專家認為他預(yù)料到了克雷丕林對躁狂-抑郁這兩種精神錯亂的綜合描述,但Jelliffe否認了這種假設(shè)。
在公元2世紀的時候,Plutarch對抑郁癥給出了一個特別生動詳細的解釋:
他對自己的看法是,他是神討厭的人,總會引起神的憤怒,在這之前還有更糟糕的想法,他不敢采取任何措施避免或者糾正邪惡的行為,唯恐被發(fā)現(xiàn)他是在反抗神靈。這位內(nèi)科醫(yī)生,趕走了自己的好朋友,“離開我,”這個可憐的人說道,“我,是一個不虔誠的,被神靈詛咒、憎惡的人,應(yīng)當接受懲罰。他坐在門外,衣著襤褸,時不時赤身裸露,在地上打滾兒,在泥土中懺悔自己這樣或者那樣的罪孽。他會吃或者喝一些不好的東西。他會走一段牧師不贊同的或其他的路。在敬神的節(jié)日里,他們沒有任何快樂,相反充滿了擔憂和驚恐。(引自Zilboorg11.)
19世紀初時,Pinel對抑郁癥做出了如下的描述:
通常抑郁癥的癥狀包括沉默寡言、愁思深重、沮喪多疑、喜好孤獨。這些特點,事實上,就是從健康、熱情活潑的人中將一些有此特點的人區(qū)別出來。然而,沒有什么比一個憂愁沉思的人假想出來的自己的不幸形象更丑陋的。而且,如果此人擁有強權(quán),剛愎自用,血腥殺戮,那么他的形象就更為可憎!
這些解釋與現(xiàn)代教科書上對抑郁癥的描述有著驚人的相似,也與當代作家Clifford W.Beers12自傳體式的描述相似。我們今天診斷抑郁癥所用的主要癥狀和體征在古代描述如下:情緒紊亂(悲傷、心慌、無能),自我苛責(被神靈詛咒、怨恨),自我貶低形象(衣衫襤褸、赤裸身體、在泥土里打滾),希望死去,軀體的和植物性的癥狀(焦慮、納差、消瘦、失眠);妄想犯有不可饒恕的罪行。
上述對于抑郁癥的描述包含了當前情況下它所有的典型特征。有一些精神病性的綜合征,它們的臨床描述歷經(jīng)時代而恒久不變(抑郁癥歷經(jīng)幾個世紀,其前后描述仍大致相同,Burton13)。值得注意的是歷史上對于抑郁癥的描述表明它的臨床表現(xiàn)是可以從各方面的行為中觀察得到的,包括傳統(tǒng)心理學上的情感、認知、意志等方面。
因為這些混亂的情緒通常就是抑郁癥的顯著特征,所以我們習慣性地把這種情況當作一種“基本的情緒障礙”或者“情感障礙”。抑郁癥情感組成的核心部分是通過運用情感形容詞條錄進行定義和評估得以證明的。抑郁癥作為一種情感障礙常被誤解為其他病癥,代表性的有被當作一種“皮膚異?!被颉盎A(chǔ)性發(fā)熱”,即猩紅熱。除了情緒偏差,抑郁癥還有很多其他癥狀,在一些案例中就發(fā)現(xiàn)病人根本沒有異常情緒的占相當大的比例。就我們目前所掌握的知識,我們不知道哪個是抑郁癥的主要臨床癥狀,也不知道它們是否僅僅是某些未知病理性進程的外在表現(xiàn)。
現(xiàn)在我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特征對抑郁癥進行定義。
(1)明顯的情緒交替:悲傷、孤獨、冷漠。
(2)消極的自我概念:自我責備和自我怪罪。
(3)退行性或自我懲罰的想法:逃避、躲藏、死亡。
(4)植物性癥狀的改變:厭食、失眠、性欲缺乏。
(5)活動能力改變:遲緩或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