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礦山治理之道
- 陳玉民 孫新波 張漢闊
- 2999字
- 2022-04-27 17:55:34
1.2 黃金礦業企業并購浪潮
面對全球礦產資源的日益枯竭,盡管投資勘探技術與精益管理的結合有助于延長行業發展的生命周期,但礦山勘探通常伴隨著較長的等待期,聚焦于勘探拓展來應對存量時代的危機,要求企業必須做好厚積薄發、長期投資的準備,甚至還要擺正心態應對隨時可能“是非成敗轉頭空”的結局。難道就沒有其他方法來拓展現有黃金資源儲量了嗎?
答案顯然是“有”。從歷史的客觀規律出發,黃金礦業企業之間的并購潮往往出現在行業巔峰之際。華爾街見聞會員專享文章《金礦掀起“并購潮”的背后:一場老大老二All in的賭局》曾提到:
礦業企業盈利向好的情況下,現金流充足。如果通過加大勘探開支來尋找新的礦脈,不僅時間非常漫長,而且有可能會浪費大量資金,最后啥也沒找到,畢竟勘探是件高風險的事情,一旦一無所獲,資金就會打水漂。所以,不如就把手頭上的資金直接拿來收購其他礦企,這樣一來其他礦企那些已經探明的儲量都可以算在自己的名下,減小了勘探風險。
從一些國際頭部黃金企業的資源儲量增長數據中也能看出,任何一家黃金企業從發展到壯大都需要經歷漫長的資源吞吐過程,但是真正能實現跨越式發展并成長為行業龍頭的企業屈指可數,想要完成由大到強的蛻變,融入全球化的資源并購浪潮似乎是必由之路。2018~2019年,一場究竟誰才是行業老大的爭奪將全球黃金礦業并購浪潮推向了巔峰。
1.2.1 一場頭部企業發動的“資源爭奪戰”
國際領先的黃金礦業企業具有長期的資源規劃特征,它們通常致力于借助并購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優勢。據統計,國際領先的礦業企業每年的并購數量和額度均體現出較大增幅。這意味著全球優質礦業資源將進一步向大型礦業企業集聚,頭部企業通常具有行業地位上的明顯優勢,它們通過成熟多元化的金融工具進行并購擴張,在集中運營管理模式的管控下實現對大規模礦業資產的高效統籌,同時優化調整現有資源結構,實現并購價值的最大化。頭部企業對優質資源的青睞將推動和加速全球礦業格局的發展,并帶動行業競爭者并購行為的聯動,最終使得整個行業逐漸形成強者恒強的寡頭局面,在并購中獲得收益的企業能通過持續性的行為不斷穩固其自身在行業發展中的領先地位。
這種由頭部企業爭奪優質資源引發的全球行業格局重塑無疑對發展產生更為深刻的影響,對于中國黃金企業的逆勢突圍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如今,中國領先礦企已經開始加強對分布較為離散的中小型礦業企業礦產資源的整合,但依然無法應對全球資源枯竭帶來的生存挑戰。簡言之,中國礦業企業已經到了不得不“走出去”的緊要關頭。但是,想要敲開通往“世界黃金”的大門談何容易?黃金礦業的頭部企業在資本運作、國際化管理經驗以及資源儲備上具有先天優勢,這使得它們在并購過程中能掌握更大的主動權,通常在沒有惡意競爭的前提下,它們完全能從并購交易中獲得最大化的預期收益。反觀中國黃金企業,國際市場運營經驗的缺失和先天資源儲備的不足使它們難以占據并購談判的主導地位。隨著“逆全球化主義”的不斷蔓延,地緣政治威脅、技術封鎖等諸多不利因素接踵而至,中國黃金企業的國際化發展之路必定崎嶇坎坷、險象迭生。然而,礦業企業的全球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從過去十年的全球黃金礦業的并購趨勢來看,一場由黃金礦業頭部企業發動的“資源爭奪戰”已然打響。
1.2.2 國際并購浪潮中的三大梯隊
眾多國內外黃金礦業企業開始尋求外延性的擴張,通過持續整合優質資源、剝離劣勢資源,保證在下一階段的資源爭奪戰中先發制人。近年來,黃金礦業企業的諸多外延性擴張以行業頭部企業的全球化并購為主導,它們通過連續性的并購行為獲得資源儲量的急速增長。在行業頭部企業“資源為王”意識的影響之下,礦業發展全面進入“以資源全球化配置為基礎”“以企業國際化經營為保障”的全球化發展階段。
2010~2019年,共有96宗重大黃金并購交易,其中4.61億盎司[1]的黃金儲量易手,交易總額達893.8億美元。包括額外資源在內,這96宗交易的儲量和資源總量為11億盎司。生產性資產占2019年黃金并購資產的94%,2018年這一占比為76%,2017年為54%,2016年僅為8%。2019年,黃金行業內的并購總交易額達到247億美元,較2018年翻了近一番,不過仍低于2010年創出的歷史峰值(300億美元)。近幾年,國際領先企業均大刀闊斧地加大海外資源布局,它們或采取穩步式的方式瞄準最佳時機完成國際并購,或采取激進式的方式進行敵意收購。以近幾年最為轟動的兩起頭部企業的并購為例。紐蒙特礦業公司(Newmont Mining Corporation,以下簡稱“紐蒙特”或“紐蒙特公司”)在2019年4月完成了對加拿大黃金公司的100億美元合并。與此同時,紐蒙特公司剝離了部分缺乏優化空間的次優資產,包括以3.75億美元出售的Red Lake和以8億美元出售的Kalgoorlie。此次收購后,紐蒙特公司預計在此后數十年的時間里每年將生產600萬~700萬盎司黃金。另一起大型礦業公司的并購是2018年9月加拿大巴里克黃金公司(Barrick Gold Corporation,以下簡稱“巴里克”或“巴里克公司”)斥資60億美元完成了對專注于非洲黃金開采的蘭德資源的并購,蘭德資源擁有非洲唯一的黃金精煉廠(見圖1-4)。巴里克堅持“資源為王”的發展理念,通過并購快速整合優質資源,做大規模,使自身始終處于黃金礦業的第一梯隊。2019年紐蒙特的并購是繼巴里克公司收購蘭德資源之后,黃金行業的又一次行業巨頭間的博弈,此次并購涉及的已探明和可能儲量接近巴里克與蘭德資源交易量的4倍,此次收購也使得紐蒙特成功超越巴里克,成為全球最大黃金生產商。
國際領先梯隊的跨國并購已經成為快速獲得資源儲量的重要手段。它們通過吸收和整合優質資源,剝離次優資產,實現礦產資源組合優化,以獲得長期發展的核心競爭優勢。與此同時,國際領先礦業公司的資產優化也為市場帶來長期并購機會,部分次優資產將成為后發梯隊礦業公司拓展資源版圖的絕佳選項。面對日益嚴峻的行業挑戰,后發梯隊礦業公司試圖通過外延性擴張快速獲取資源儲備,提升實力及市場占有率。一方面,通過吸收領先梯隊的次優資產完成規模擴張;另一方面,通過兼并具有礦產潛力的中小礦業公司提升自身資源稟賦。例如,北極星礦業公司在2014年從巴里克收購Kanowna Belle和Kundana礦產,從紐蒙特收購Jundee礦產。紫金礦業在2019年以2.4億美元收購Timok礦全部股權。

圖1-4 蘭德資源黃金精煉廠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中間梯隊的礦業企業主要聚焦于勘探活動的持續投入,它們通過兩種方式實現現有資源儲量的提升。一方面,聚焦于已有礦山資源的深度勘探,以內生性的增長充分激活現有資產的潛力,進而不斷優化現有資產結構。金田公司(Gold Fields Ltd.)于2011年開啟South Deep礦山重新規劃,試圖通過提升精細化的運營能力對現有地區的礦井實施進一步的挖潛。另一方面,部分中間梯隊的企業聚焦于對具有高潛力的新生礦山的投資,以此優化企業運營的投資組合。礦業企業多采用共同開發的方式進行長期的戰略合作,通過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的資源共享來為新生礦產資源的持續開采賦能。例如,2019年紐克雷斯特公司(Newcrest Mining Ltd.)以8.06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加拿大帝國金屬公司(Imperial Metals Group Ltd.)的Red Chris銅金礦的70%股權,而Red Chris因擁有2000萬盎司黃金和130億磅[2]銅儲量,被認為是潛力十足的發展中礦山。
事實證明,國際領先的礦業企業已經紛紛加入資源并購的爭奪戰中,它們奉行“資源為王”的理念,根據自身需求積極把握國際并購的契機,加速開展國際并購活動。對中國的黃金礦業企業而言,這場“戰役”的打響使得“走出去”的路途愈加兇險,究竟如何選擇?是加入還是另謀出路?是主動進攻還是被動防守?需要看看我國的礦業企業究竟是如何在這場資源爭奪戰中實現逆勢突圍的。
[1] 1盎司=28.35克。
[2] 1磅=0.453 6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