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
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把“持續推進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單獨作為一個部分,凸顯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民生和社會建設問題的高度重視。《報告》指出,教育是今天的事業、明天的希望,要切實把教育事業辦好,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報告》提出要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下的教育改革發展作出了部署,明確了2015年教育工作的重點任務。一、堅持立德樹人《報告》提出要堅持立德樹人,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是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時代表達,是教育的根本使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興國之魂,著力在青少年學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立德樹人的核心任務。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加快義務教育德育、語文、歷史教材編修,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材編審。加快研制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大中小學有機銜接、分層遞進,更加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符合青少年成長成才規律。深入實施《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加快中華經典資源庫建設,通過閱讀學習愛國詩詞、名家名篇提升學生文化修養,提升對核心價值觀的文化體察和精神共鳴。深化中國夢宣傳教育。拓寬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努力營造文化育人的濃厚氛圍。開展“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和“圓夢蒲公英”農村學生看縣城活動。組織實施校園文化創新項目,充分挖掘校規、校訓育人內涵,充分發揮教風、學風的育人作用,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實踐育人之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伴隨學生學習成長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去體會,在志愿服務、社會實踐中去感悟。制訂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支持開展校外教育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制度建設之中。完善中小學生守則、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公約,修訂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貫徹實施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改進評價制度,發揮好綜合素質評價的作用,健全學生誠信檔案。制定教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意見,頒布實施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處理辦法,加強考試招生違規違紀查處工作,加大對失信行為的約束和懲戒力度。切實加強學校體育、美育。探索推進體育考核制度改革,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著力提升學校體育工作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鼓勵學校實施運動項目化教學,提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著力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引導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加快普及、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運動,抓緊開展特色學校遴選、師資培訓和競賽方案制訂。加強美育,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開齊開足藝術課,多渠道解決藝術師資短缺問題。開展好全國大中小學生藝術展演、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
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緊緊抓住當前影響和制約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拿出實質性的改革舉措,不斷釋放改革的紅利。深化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改革。
切實落實《關于進一步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的意見》,加強省級政府在統籌規劃、資源配置、監督管理、提供服務等方面的職能,支持省級政府根據本地實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設置專科層次學校、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學位點布局、高職高專招生計劃總量等方面進一步擴大統籌權。深入推進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推動各省(區、市)積極展開教育綜合改革,推動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組織開展《教育規劃綱要》中期總結評估。加強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研究,科學編制教育事業“十三五”規劃。深化高等院校綜合改革。切實落實《關于進一步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的意見》,更好地落實高校的辦學主體地位,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更好地發揮社會的支持和監督作用。推動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綜合改革取得實質進展,推動各地和高校積極展開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和相關配套文件,推動各省(區、市)和高校研究制訂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推動上海、浙江做好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加快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探索制訂職業院校學生進入高層次學校學習的辦法。研究出臺關于深化高中階段學生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見,全面實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推動各地大幅減少高考加分項目,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完善自主招生,做好全國統一高考后開展自主招生的組織工作。繼續推進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辦學體制改革。推進《民辦教育促進法》的修訂和審議,發布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召開全國民辦教育工作會議。依法建立分類管理基礎上的財政、金融、土地、人事等方面差異化扶持政策,健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解決民辦教育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健全民辦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出臺關于推進管辦評分離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見,推動建立健全政府依法全面履職、學校依法自主辦學、社會廣泛深入參與的體制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教育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教育活力。加快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推動所有高校完成章程制定工作,推動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章 程建設,開展義務教育學校章程建設試點。推進高校學術委員會、理事會和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建設。推進高校信息公開。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大力提升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能力和水平。研究發布國家教育標準體系框架,制訂教育標準制定審核辦法,探索建立國家教育標準核準委員會,推進高等學校質量報告發布制度建設。三、推進教育內涵發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加大教育結構調整力度,推進教育內涵發展,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繪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進展態勢圖,定期通報各地均衡發展情況。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科學規劃學校建設,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因地制宜保留并辦好必要的村小學和教學點,推動落實城鎮新建小區配套學校建設政策。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聯盟、集團化辦學取得新進展。加快建立和不斷完善義務教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重點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向薄弱學校流動。推動義務教育學校特色發展。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生的輟學率。進一步健全機制,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和幫扶工作。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實施好新一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繼續實施好國家學前教育重大項目。重點支持鄉村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建設。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農村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推動各地建立學前教育教研指導責任區。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推動各地普職招生大體相當,以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繼續實施好普通高中改造計劃和民族地區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項目,支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改善高中學校辦學條件。
全面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加快制訂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明確行業企業舉辦職業院校相關政策待遇。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集團化辦學、校企一體化辦學、“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等重點工作。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委托管理、購買服務等形式,引導社會力量舉辦和參與舉辦職業教育。重點抓好中高職銜接、職普溝通、分類考試招生等制度建設,打通職業教育學生上升流動的通道。加強面向農業農村的職業教育,完善職業培訓政策,提高培訓質量。以未能繼續升學的初中、高中畢業生為重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和培訓全覆蓋,努力實現免費中等職業教育。辦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這是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也是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生存發展的現實需要。出臺相關改革試點意見,啟動改革試點,有序引導部分有條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轉型發展。修訂《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制訂高校分類體系和設置標準,加快建立高等教育分類設置、評價、指導制度,促進高校科學定位、辦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