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就是自己的心理醫生
- 李宏夫
- 693字
- 2021-12-14 10:58:48
不要為了功利心而過度消耗自己
你可能經常問自己,為什么自己會患上焦慮癥,究竟是自己的原因,還是外界因素所導致的?為什么我會對一些自己明明知道沒有危險的事情感到害怕?
有些焦慮癥領域的專家提出“單因素”理論,他們簡化焦慮癥的發病原因,試圖找到引發焦慮癥的原因。
生物學上有個觀點,認為焦慮癥是因為大腦部分機能失調和身體的一些生理或心理上的失衡,所導致的一種特定類型的反應,如杏仁核和藍斑核對情緒的影響。生理機能失調也是造成驚恐障礙和強迫癥的因素之一,如大腦中缺乏一種叫血清素的神經遞質就會產生強迫癥。
心理學上有一個重要觀點,認為原生家庭即父母在養育過程中對你的忽視、虐待甚至是拋棄,會致使你的內心深處沒有安全感。成年后會造成你對外界事物的敏感、多疑,甚至經常無端地感到恐懼、焦慮,從而導致相關問題的發生。
是的,家庭問題對一個個體來說影響是巨大的,但是把家庭問題上升為唯一的原因卻是不正確的。不是所有不和諧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都存在問題,也不是所有和睦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都很健康。有時甚至是同一個家庭出來的不同孩子,其氣質表現也會大有不同。
所以,焦慮癥不是由一個或一種原因所導致的,而是由生活中各種因素日積月累產生的錯誤思維模式導致的。只有改變過去的不健康思維模式,焦慮癥才能被治愈。
在這里,我們還需要明白一點:學習了解引發焦慮癥的原因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這些問題的由來,但這些知識并不能直接解決問題,而是取決于是否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調整方法。
有一位哲人曾經這樣說過:“別去試著了解生命,要活在生命里面。不要嘗試了解愛,要進入愛里面,然后你就會懂了。這樣的了解是來自你的經驗,并且不會被邏輯所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