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手勢,手部動作中的禮儀知多少
在日常交際中,說話是一項必不可少的任務,而伴隨著一個人說話的還有一系列手勢。手勢,就是指用手指、手掌、手臂的活動來表達情感、傳遞信息。通常情況下,人們在說話時都會附帶一些手勢,一方面可以強調和解釋語言所傳達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使講話的內容更豐富、形象、生動。對此,有人說:“手勢是口語表達的第二語言。”盡管手勢語是肢體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女孩們常常會忽略手勢禮儀,常常因為一個小動作而失禮,暴露出自己禮儀修養的不足。
星期天,小娜與朋友麗麗約在了咖啡廳。小娜很想跟麗麗談談自己最近煩惱的事情,希望能從麗麗那里尋求到一點安慰。
剛見面,小娜的眼睛就紅了,她開始哭訴自己的遭遇,而麗麗用一只手撐著臉頰,呆呆地望著小娜。小娜并沒有注意到麗麗的這一動作,每當說到自己的遭遇很慘的時候,小娜都會習慣性地說:“你說我倒霉不?”麗麗則會配合性地點點頭,不過,那撐著臉頰的一只手卻一直沒放下來。
小娜每次抬頭看麗麗,發現她都是那樣的動作,她猛然想起了自己昨天看過的一本書——《身體姿勢透露他的潛意識》,書里介紹如果有人以這樣的姿勢對著你,那表示對方無法專心聽你講話,只希望你快點結束話題或者輪到他發言。在很多時候,他也并不是真的有什么話要說,只是覺得你的話很煩而已。
在那瞬間,小娜回憶起之前每次找麗麗說話的時候,她都是這樣的姿勢,小娜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說完了,最近你怎么樣?你說說你自己吧。”果然,小娜剛說完,麗麗就將手放了下來,開始興奮地談起了最近的一次約會。
在和朋友談心事的時候,應該專心認真傾聽,用一只手撐著臉頰,那表示他是一個沒有沖勁的人,他或許根本沒仔細聽你說話,只期待你早點把那煩人的話題結束掉,然后他開始談論自己的事情,而這樣的手勢是不太禮貌的。
常見的手勢符號在不同國家、地區的含義也是不一樣的,如豎大拇指在我國的意思是“好”“了不起”等,有贊賞、夸獎的意思;在希臘,拇指上伸表示“夠了”,拇指下伸表示“厭惡”“壞蛋”;在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拇指上伸表示“好”“不錯”,若拇指左、右伸則大多是向司機示意搭車方向。
舉食指的含義在大部分國家表示數字“一”,在法國表示“請求提問”,在新加坡表示“最重要”,在澳大利亞則表示“請再來一杯啤酒”;“V”形手勢的含義表示勝利,不過這時需要手心向外,若手掌向內,就是貶低人、侮辱人,在希臘即便手心向外,如手臂伸直,也對人有不恭之嫌;“OK”手勢在大部分國家表示“零”或“三”,在美國、英國表示“贊同”“了不起”,在法國表示“零”或“沒有”,在日本表示“懂了”,在泰國表示“沒問題”“請便”,在韓國、緬甸表示“金錢”,在印度表示“正確”“不錯”,在突尼斯表示“傻瓜”,在巴西表示侮辱男人,引誘女人。
1.橫擺式
當女孩迎接客人時常做“請進”“請”的橫擺式。這時右手從腹前抬起向右橫擺到身體的右前方。腕關節低于肘關節,站成右丁字步,或雙腿并攏,左手自然下垂或背在身后。頭部和上身微向伸出手的一側傾斜,雙眼目視客人,面帶微笑,表示出對客人的尊重、歡迎。
2.直臂式
有時女孩向客人指引方向時需要做“請往前走”的手勢,這時將右手由前抬到與肩同高的位置,前臂伸直,手指向客人要去的方向。在指引方向時,不可用一手指指出,顯得特別不禮貌。
3.斜臂式
請客人入座需要做“請坐”的手勢,手勢應擺向座位的方向,手要先從身體的一側抬起,到高于腰部后,再向下擺去,使大小臂成一斜線。
4.曲臂式
當一只手拿東西,同時做出“請”的姿勢時,手從身體的右側前方,由下向上抬起,至上臂離開身體45°的高度,以肘關節為軸,手臂由體側向體前的左側擺動,距離身體20cm處停住,掌心向上,手指尖指向左方,頭部隨客人由右方轉向左方,面帶微笑。
5.雙臂橫擺式
將雙手由前抬起到腹部再向兩側擺到身體的側前方,這時面向客人。指向前進方向一側的臂應抬高一些,伸直一些,另一手稍低一些,曲一些。若站在客人的側面,則兩手從體前抬起,同時向一側擺動,兩臂之間保持一定距離。運用手勢時還要注意與眼神、步伐、禮節相配合,使客人感覺到這是一種熱忱服務。
6.遞接物品時的手勢
遞送物品時,以雙手為宜,不方便雙手并用時,也要采用右手,以左手遞物被視為失禮之舉。遞給對方的物品,以直接交到對方手中為好,若雙方相距太遠,應主動走近接物者。若將帶尖、帶刃或其他易傷人的物品遞給對方時,切勿將尖、刃直接指向對方,合乎禮儀的做法是使其朝向自己,或是朝向他處。
接取物品時,應目視對方,而不要只顧注視物品;一定要用雙手或右手,絕不能單用左手;必要時應起身而立,主動走近對方;當對方遞過物品時,再以手前去接取,切勿急不可待地直接從對方手中搶取物品。
7.手勢禁忌
女孩切忌指手畫腳、雙臂環抱、雙手抱頭、擺弄手指、手勢放任等不規范的手勢。
禮儀小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