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內在小孩和解
- 唐明剛
- 2251字
- 2021-09-09 18:05:22
4.救救“內在小孩”,他曾是保護你的“暗黑天使”
榮格說:那些潛意識控制著我們,如果我們不能把潛意識變成意識,它將主宰我們的人生,而我們會將其稱之為“命運”。
一、我們常常說到命運,那么,什么是命運?
我們可以將命運理解為內在的經驗系統,那些集體無意識,以及成長中留下來的印記,都構成我們的“經驗系統”,這些“經驗”會引導我們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做出某些“指向性”的選擇和判斷,推動我們的人生朝著某一個方向發展。
如果你在安全的環境下長大,那么你的內心就是積極勇敢的,你會富于冒險精神并對未知饒有興趣。
那么你在成長中無論面對重大事件還是常規小事,你的習慣性思維都會趨于積極,敢于去探索和爭取。
這樣你的人生,只要不出現特殊意外,基本上會朝著一個大致可判的軌跡發展。
相反,如果你從小在否定和批評的環境中長大,那么你的性格就會敏感懦弱,對于未知就會缺乏挑戰的勇氣,傾向于恐懼和退縮。
那你處理事件的方式,要么趨向于猶豫保守,要么就會沖動隨性。這樣一來,你的人生軌跡,也會朝向一個大致的趨勢了。
所以你看,我們人生的軌跡從表面看,好像都是偶然和隨機的。但是,當你把這些偶然都“串聯”在一起去分析時,你就會嚇一大跳。
因為你會發現,其實所有的偶然,都有其內在的必然性!
可以這么說,成長的環境會大致決定你是個怎樣類型的人,這些類型決定你會對哪些方面感興趣、會害怕什么、會喜歡和討厭什么。這些喜好又決定著你會朝哪個方向去探索和努力,而方向又決定著你會遇到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事……
這些偶然中的必然性,我們稱之為“命運”,它決定著我們的人生際遇!
所以你看,我們的人生,其實是在被我們的“經驗系統”支配著,而我們的“痛苦情結”,很多時候,也是以“經驗”的方式運行著。
看明白了這些,你就不會覺得你的遭遇都是命中注定,是永遠無法改變的。因為事實并非如此,要知道,只有不愿努力的人,沒有改變不了的命運。
就像榮格所說:“你的潛意識指引著你的人生,而你卻稱其為命運?!?/p>
很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兜兜轉轉,總是掉在同一個坑里,這就是潛意識在作祟,而我們卻以為,這是我們命中的劫數,無法避免。
所以榮格還說了另外一句話:“當潛意識被呈現,命運就被改寫了。”
所謂潛意識被呈現,是指我們的潛意識能夠被意識層面識別,那么,改變命運的契機就出現了。
二、我們每天其實都是在重復
我們每天的生活,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內容是新鮮的,需要我們去思考的,其余大部分事情,都是我們過往經驗的重復。
雖然我們每天都在處理各類事情,但這些事情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實都是通過“經驗系統”在運行的。
想一想,從早起上班到晚上睡覺,你一天中,有多少事情是靠直覺在完成?
很多事情根本沒有經過意識層面,就被自動化處理了,你甚至都覺察不到。
比如開車上班,熟悉的路線,你不會刻意去考慮車況、路線以及交通狀況,不用考慮該如何操縱方向盤、如何躲避行人、如何剎車、如何起步、如何加油等等。
因為這一切,都是靠“經驗模式”在自動運行,遇到紅燈剎車、遇到行人避讓,都是下意識的習慣性動作。
很多時候你雖然在開車,但你的思維并沒有關注在駕駛這件事情上,你可能在想其他,或者干脆一片空白,“下意識”讓我們處于“自動駕駛”的模式。
所以你看,我們稱為“下意識”的這部分能力,其實就是大腦自動運行的“經驗模式”,這個功能對于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如果沒有“經驗模式”,你想象一下,將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首先,我們的大腦馬上就面臨崩潰,每時每刻發生的所有事情,如果大腦都需要啟動“認知—判斷—行動”模式的話,那腦容量肯定是要“過載”的。
這些不說,單是應對一些突發狀況,都不可能做到。
那些“下意識”的判斷和決定,往往都在電光石火的剎那間完成。像緊急剎車、躲避行人,如果靠認知反應再做出判斷和決定的話,估計天天都是車禍了。
可以說,“經驗系統”是大腦能夠高效運行的一個重要保證。
那么,了解大腦的“經驗模式”,和我們療愈童年創傷有什么關系呢?
關系非常重大!
我們的童年創傷的形成,就是不良情緒被長期反復觸發后,形成的“自動化情緒反應”,也就是情緒的“經驗模式”。
這就是我們要研究“經驗模式”的原因,因為只有找到觸發不良情緒的“經驗”是從何而來,我們才能找到問題的癥結,才能重返“創傷”核心,去疏導那些被壓抑的情緒,滿足曾經被剝奪的需要。
然后我們才可以找到“內在小孩”,把他從黑暗中拯救出來,幫他療愈創傷,讓他在愛和接納中轉化并成長。
而最重要的,在于改變后的“塑型”。
要知道,很多童年創傷導致的抑郁、焦慮、自卑、人際關系不良等等,之所以會反復發作,無法徹底痊愈,就在于短暫的改變后,無法“塑型”。一段時間后,遇到激發事件,就又被“打回原形”了。
可以這樣理解,我所說的“塑型”,就是給我們的感受,重新建立一個適宜的“新經驗”,去覆蓋過去那些不良反應的“老經驗”。
通過改變情緒運行的路徑,形成一個新的“自動化情緒反應”。
這樣,當我們再次遇到類似的創傷情境時,那些老的“自動化情緒反應”,就不會再運行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適宜的、安全的、積極的反應模式。
這時候,我們的童年創傷,就會被真正地解除了。
當然,這需要一個逐步療愈的過程,首先需要從“創傷診斷”開始。需要整理清楚,我們的童年創傷是怎樣的?核心痛苦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本章練習
識別情緒反應的自動化“經驗模式”:
想一想,你的情緒反應中,有哪些是屬于自動化運行的“經驗模式”?比如在平時的生活中,什么情境下,你的自動化情緒會被啟動?
可以參照第一章后面練習里的“創傷反應”,進行自我探索,并把它們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