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3 沒有絕對標準,只有相對參照

曾經有無數次我都想在焦慮、沖突或是壓力之下放棄,那股莫名的力量令我無法招架。兒子們在打鬧,丈夫在和我爭吵,有時我還會在心里和自己吵架……整個世界雞飛狗跳。對了,街邊角落里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也讓我心情倍感沉重。痛苦拍動著翅膀,猶如飛蛾一般紛紛朝我撲來,情緒風暴最終演變成陣陣的絕望。我們是如此努力,可卻依然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魔法棒到底藏在哪里呢?

后來,我們的注意力終于被別的事情牽引開。在關系修復過程中,通常是一個人鼓起勇氣主動跳出來示好,而另一個人選擇接受。人性的脆弱最終使我們對一切未知選擇了隱忍和接受。這讓我不禁想起里爾克[1](Rilke)信中的名句:

“待內心之惑以耐心,以探索隱秘與天書之念去熱愛它們。不必急于求解,一切只有在經歷之后方見分曉。請謹記,感受所有,直面問題,假以時日,答案便會在不知不覺間自見真章。”

人們總是期望輕松愉快的生活和人際關系,因而也就平添了很多煩惱。生活實苦,尤其是人際往來,它似乎觸動了所有潛藏的惡魔、塵封的情結以及隱忍未發的淚水,它們不僅蟄伏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還躲藏在父母那束之高閣、塵封已久的過去里。可人際往來要求我們必須打起精神面對這一切。比如,當我們不想親吻伴侶時,我們會自我懷疑;當孩子陷入麻煩時,我們會苦惱;當朋友對我們不理不睬時,我們會焦灼不安。我們想要尋求答案,最后卻總是自我感覺很糟。這時,內心有個聲音會吸引我們:“聽我說,你的孩子或者生活一定會無憂無慮、輕松愉快的。”

想要安然處之并能解決實際問題,就要調整好心態。要明白,每一次的心靈交融都是一個小小的奇跡:我們向彼此敞開心扉、共同感受,然后慢慢靠近;孩子們發現有趣的游戲,并因此感到快樂無比;友誼之船歷經數年卻從未動搖——所有這些都是愛的象征。想要讓心與心彼此靠近,有很多種機會:當恐懼、嫉妒或其他負面情緒將他人阻隔于你的心門之外時,當兩顆敞開的心在浩瀚時空中激情碰撞時,當你對親吻的渴望與我的渴望同頻時——這一切,都是恩典的開始。

我們每個人都未經雕琢,天然而成:你、我、伴侶、朋友,還有我們的孩子。即便那些被我們奉為圣人的偶像,如特蕾莎修女[2](Mother Teresa)、耶穌基督等,也曾是或者一直是最真實的存在。只是,他們的不同之處在于,在多年的潛心修行之下,他們已然能夠以博愛和共情來擁抱最真實的自我。相比大眾,他們基本能做到波瀾不驚。即便他們偶有心緒涌動,也能以好奇心來面對所有的波折。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擁有這樣的能力,只是還需假以時日不斷修行和練習,才能將其挖掘出來。

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因此那些深植于所謂“正常”標準和幸福期望中的各類攀比,往好了說是毫無益處的,往壞了說則是非常危險的。想要從中解脫,關鍵就是要活在當下并熱愛生活。它意味著要認識到人生沒有終點,一切都在不斷完善之中。與其將自己搓圓捏扁,迎合大眾文化中那難以企及的期望和標準,倒不如學著給予自己更多的關愛,如此,才能在這燦爛多彩而又波折多舛的星球上不斷前行。

[1] 里爾克(1875—1926):賴納·馬利亞·里爾克,奧地利作家,被譽為“自歌德、赫爾德林之后最偉大的德語詩人”。除了詩,他的書信也大多是精致雋永的美文,對人生、藝術、愛情、命運等娓娓道來,樸素親切,代表作品有《給一個青年詩人的信》(Letters to A Young Poet)等。——譯者注

[2] 特蕾莎修女(1910—1997):著名慈善工作者,1910年出生于阿爾巴尼亞,18歲時前往印度,后來創立了慈善組織,從此終身致力于幫助貧苦人民。她先后在印度及其他國家創辦了50余所學校、醫院、濟貧所、孤兒院和青年中心,用其人格魅力、精神力量和純粹的心靈,為全世界樹立了愛與美的榜樣。——譯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前郭尔| 陵川县| 华容县| 兴业县| 宝丰县| 余庆县| 禄丰县| 乌拉特前旗| 绥阳县| 蒙自县| 肥东县| 襄城县| 肇州县| 安塞县| 吐鲁番市| 清河县| 梧州市| 九江县| 佛山市| 桃园县| 德庆县| 澄迈县| 西藏| 民县| 大理市| 大石桥市| 措美县| 临汾市| 大埔县| 博乐市| 永善县| 廊坊市| 北海市| 万山特区| 虎林市| 永吉县| 修水县| 盐边县| 乌苏市| 铅山县| 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