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要去相信(四大心理資本,讓你重獲人生的幸福感)
- 微奢糖
- 2566字
- 2021-06-11 14:55:57
每個人都曾和自卑交過手
什么樣的人會自卑?
學歷不高?工作不好?其實都不是,自卑是我們追逐目標的路上必須面對的一個挑戰。
總有那么一個階段,你看別人滿是成就,看自己卻一無是處,常常陷入深深的自卑中,否定自己的一切,懷疑自己可能真的就渾渾噩噩地過一生。
這或許出現在工作初期,或是失戀時,又或許是孤注一擲地創業時。總之,人這一生,總會不止一次地陷入自卑。
其實,自卑就像偶爾的壞脾氣,誰都難以避免,但它遠沒有我們想的那么恐怖。
不論什么職業,什么年齡,一個有追求的人難免都曾和自卑交過手。
關于自卑,大概沒有誰比心理學家阿德勒更熟悉。阿德勒從小駝背,成績不好,3歲時弟弟去世,而自己就在身邊。他遭遇過兩次車禍,5歲時曾因肺炎差點兒送命。
命運一次次把他推到湍急的河流里,但他卻逆流而上,成為一名心理學大師。毫不夸張地說,他本人就是戰勝自卑、逆襲成功的人生典范。
他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1]
自卑是人的主動選擇
自卑是人的主動選擇,并非被動接受。它的背后是不甘心,是恐懼,是不夠多的掌控感。
常常有人感嘆:“我自卑是因為我學歷不高。”也有人將自卑歸因為家境和長相不夠好。但他們卻忘了,有些人擁有同樣甚至更差的條件,但卻自信滿滿。所以,自卑從來不是客觀條件的自然產物,也不是誰給予我們的,而是我們主動作比較的結果。
有“漫威之父”之稱的斯坦·李是一位頗受敬重的老人家,他創造了很多超級英雄,給全世界的人帶去了歡樂。
但早年從事漫畫事業的他是自卑的,看到身邊的人要么從醫治病救人,要么建設高樓大廈。總之,每個人都有看得見的成就,而自己只是個漫畫書作者,他因此覺得不如別人。
比較就會這樣,是一種不對等的狀態,會放大別人的優勢來和自己的劣勢比,然后證明自己一無是處。
斯坦·李的事業開始起色,是從意識到漫畫價值開始的,他意識到除了高樓大廈及醫務工作,娛樂也是大家需要的東西。正因為這樣,他真正帶著一份敬意來創作每一幅畫,才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優秀的漫畫家斯坦·李。
仔細想想,他明明自始至終都是個漫畫作者,為什么會從自卑走向自信呢?
剛開始的自卑,是因為他跟身邊人比,他以大眾標準里的成就來看待自己做的事,他覺得自己掙得不多,又不能像別人一樣修建出實實在在的建筑物,所以,他覺得自己不好。
后來,他看到很多人在他的畫里感受到了輕松和快樂,他才慢慢意識到自己的畫作是有娛樂價值的,是一座房子所不能產生的那種會心一笑,這才真正沉下心來去創作。
可見,自卑是一種自我的主動選擇,即便面對同樣的東西,也會有不同的感受。那是因為比較會讓人不甘于眼前的樣子,而又不能完全掌控未來。但只有當我們承認自卑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克服它。
自卑無關擁有
在關于阿德勒學派的心理學著作《接受不完美的勇氣》中,有這樣一句話:“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有自卑感。而是無論看起來多么優秀的人,多少都會感到自卑。”
我們通常認為擁有很少的人會自卑,但其實擁有很多的人更容易自卑。因為,人擁有的越多,一方面想要的就更多,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取舍。
娜塔莉·波特曼是一位優秀的演員。她精通六國語言,十幾歲就開始演戲,并且憑借《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角色名聲大噪。學業方面,她也是十足的學霸,高中畢業時,同時收到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她最終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心理學專業。
這樣的她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人生,但進入哈佛大學的她卻陷入了自卑。她擔心別人認為她能進哈佛大學是因為自身的名氣,慢慢地,她開始覺得自己的確配不上哈佛大學。
每次和人交流,不管對方說什么,她都試圖做一件事,那就是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差勁兒的女演員。而越是證明,她就越是陷入自卑的旋渦里,慢慢地,她開始跟別人疏遠。你看,擁有的東西反而成了一種包袱。
生活中也是這樣,我們往往掉進“我可能沒有那么好”或者“我害怕我不是真的這么好”的陷阱里,會努力去證明些什么。其實,這些擔心都只是我們內心創造出來的劇情,真正在意的人是你,而不是別人。
自卑與自我價值
自卑的根源是自我價值感低的表現。
所以,要想克服自卑,就要找到那份價值感,然后創造機會獲取成功。
就像斯坦·李,因為與其他人比較時,自己的工作沒有實體價值的產生,所以自卑。但當他意識到自己可以給人帶去歡樂時,他就擁有了價值感,而事業也開始慢慢變好。
娜塔莉·波特曼也一樣,考入哈佛大學與她的演員身份毫無關系,但她卻害怕別人這么想,這不過是她自己創造的故事。那是因為她很在意演員這個身份,這是她真正喜歡和熱愛的事業。
很慶幸,他們都沒有被自卑感打倒,而是選擇忠于自己的內心,我們才看到了一個優秀的漫畫家和一個優秀的演員。
克服自卑沒有捷徑,只有沖破自己的心魔而已,當你可以坦然面對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并能為你的目標去努力時,自卑才會變成一種力量。
如何沖破自卑的心魔呢?那就是找到自我價值。你可以試著這樣做。
首先,調整目標,讓它略高于實際水平,確定通過努力可以達成。很多時候,自卑是因為給自己設置了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然后在執行過程中出現挫敗,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
其次,設立一定的時間限制,彈性堅持夢想。比如你想做一件事情,但身邊的人都很反對,就連你自己也有些懷疑,但又深知這是一件不干就會后悔的事情,那我支持你去做,但記得給自己設立一個時間限制,比如沒有做到什么水平就要考慮B選項等,這會讓我們放下包袱,放手一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找到利他的地方。當我們做的事情可以帶給別人幫助時,我們才會認為這是自己的優勢,才能將優勢變成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所謂自卑,不過就是抱著自己的劣勢不放。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說,如果陷入抑郁,就去幫助他人,因為那份利他的價值感會讓人充滿自信。
只要我們清晰而客觀地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并設置適合的目標去堅持,就能走出自卑。
阿德勒說:“懷有自卑感,不代表自己心態不健全,而是要看自己如何看待自卑感。”[2]
說到底,一個沒有任何上進心的人只會自負或者自暴自棄,而自卑是心底想要改變和現實有些障礙的沖突。
幸運的是,自卑是自己選擇創造的,所以它是可以戰勝的,我們可以找到最真實的自己后,去做一個內心有彈性的人。
自卑就像影子,而你是那個站立的人,消長的只是影子,而你永遠都是不增不減的你自己。
[1]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2]小倉廣,《接受不完美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