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猴子與惡意

在真正的進化情境中驗證這些觀點的機會出人意料地降臨了。機緣巧合,幾年前,我和史蒂夫·索米在同一個關于早期發育的科學會議論壇上匯報工作。史蒂夫是靈長類動物學家及比較動物行為學家,主要研究獼猴種恒河猴屬的行為發展。他原本在斯坦福大學的西摩·萊文門下學習,后來又投入威斯康星大學的哈利·哈洛門下。哈洛就是在幼猴身上進行了著名的鐵絲代母實驗的心理學家。史蒂夫早期研究過的課題包括發育如何發生、應激反應的個體差異如何產生、早期社會環境如何影響此類差異校準等,并提出過許多新穎又深刻的見解。

在那個科學會議上,我們各自的研究項目首次相遇。史蒂夫提出一些證據表明自然環境下,恒河猴幼猴的高反應性表型會在一個小群體中顯露出來,而且當來自不同群體的幼猴共同成長且不受各自出生群體的影響時,高反應性個體比例會增高(見下圖)。我也提出了一些高度相似的數據,表明高反應性在人群中的發生率大約是15%—20%,大約每五個兒童中有一個在早期壓力性環境下傳染病患病率與受傷率會顯著高于其他人,但是若是身處支持性的、穩定的、利于成長的環境中,他們的患病率則會顯著低于其他人。我和史蒂夫還發現,我們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見過面,還一起度過了一天,那個時候我們倆都是斯坦福大學的大一新生。自那以后,30年來,我們彼此竟然從沒見過,也沒說過話!

過去30年里,我們的研究有許多交叉,我們希望能夠好好利用這次有如神助的重逢,便計劃趁休假時去他的靈長類動物實驗室研究一段時間。實驗室隸屬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位于馬里蘭州貝塞斯達西北部。休假的那一年里,我和史蒂夫恰巧碰上一個有趣的自然實驗,頗受啟發。靈長類動物中心是個占地約36畝的自然棲息地保護區,里面綠草如茵、樹木成行,還配備著攀登架、各種玩具,以及一個巨大的池塘供動物游泳,池塘上還有個小島和一座橋。這片保護區內住著一個恒河猴部落,大約有30—40只恒河猴。簡單地說,夏天時這里是恒河猴們的夏令營營地,等到寒冬臘月便成了它們的滑冰場。保護區內還有一個小型煤渣磚建筑,猴子們可以在這里躲避雷暴雨雪。后來這個小建筑物壽終正寢,人們不得不再建一個新的。

恒河猴幼猴中有兩種不同的行為和生理表型類型。右圖中的兩只幼猴,和其他80%—85%的同類一樣,會積極地、侵略性地探索周邊環境,對挑戰和新奇事物充滿活力。相比之下,其他15%—20%的幼猴就像左圖所示,很早就顯示出恐懼、回避新奇事物、面對挑戰和壓力生理反應較強等跡象。

在我造訪實驗室的前一年里,為了保證安全,部落里所有的猴子都暫時被關在原來那個煤渣磚建筑中,因為外面新的建筑正在動工。重建項目原本計劃1—2個月完工,但是就和許多此類項目一樣,動工期拉長到了6個月,其間所有猴子除了食物、木地板和一方鐵皮屋頂外,幾乎沒有其他娛樂項目——池塘、樹木、玩具,什么都沒有,連跑步也沒得跑!事實證明,這段禁閉期頗具壓力,靈長類動物中心的獸醫們定期給猴子們做檢查,結果顯示猴子之間暴力行為、外傷、意外疾病都有大幅增加。事實上,禁閉期內有三只猴子死亡,一只死于先前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加速惡化,一只死于產后出血,還有一只死于其他部落成員手下——在這場所謂的暴亂中,同伴們將目標對象毆打致死。

碰巧在禁閉期前,所有猴子面對壓力的行為及生理反應都被劃分為高低兩類。回顧當時的數據,和人類兒童一樣,大約五分之一的恒河猴幼崽面對挑戰時反應較大,懼怕新環境,對威脅或挑釁的生理反應往往偏強——這不就是對蘭花型幼猴的生動描述嗎!而且我們還有每只猴子在為期6個月的禁閉期前、禁閉期間及之后的全部獸醫記錄。因此,我們可以回顧每個時期暴力性傷害的數量和嚴重程度。

我們發現在6個月的禁閉期間,暴力性傷害數量和嚴重性都增長了五倍。下圖表明,幾乎所有傷害發生率與嚴重程度的加速都源于對高反應性蘭花型動物的攻擊,類似人類霸凌(稍后我們會探究與蘭花型兒童相關的霸凌行為)。禁閉期間,針對大部分低反應性猴子的傷害的發生率只有小幅增加,和針對高反應性猴子的相比不值一提。部落成員選擇性地對高反應性猴子進行了暴力性攻擊。

上圖顯示的是壓力性禁閉期內恒河猴部落內的傷害發生率。禁閉期內,高反應性動物(蘭花型猴子)暴力傷害率最高,但是在禁閉期前它們的暴力傷害率卻是最低的,而低反應性動物(蒲公英型猴子)在禁閉期間以及之前的低壓期傷害率都呈中間水平。

但是該圖也有另一種解讀方式。正如我們在高反應性人類兒童身上看到的那樣,這些高反應性靈長類動物在高壓力期間受傷率最高,而在禁閉期前后的低壓力期間受傷率最低。不知怎的,這些如蘭花般極度敏感的幼猴在安穩、低壓力的自然棲息地能成功有效地避免受攻擊,但在無法避免的高壓力禁閉期,受傷率卻出奇地高,而且大部分傷得很嚴重。我們蘭花般的進化祖先,也就是這些對環境敏感的幼猴,和它們的人類后代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對新鮮事物與威脅極具直覺,反應異常強烈,而且財富和健康會遭遇大起大落。

從靦腆的小莫莉成功勸服自己不要玩那些閃閃發光的、被明令禁止的玩具,到史蒂夫·索米的高反應性恒河猴試圖避免沖突,卻最終避無可避,一個連貫的進化理論開始浮出水面,引人注目。自然選擇保留下這一小部分群體,是為了賦予對生活環境的警惕性和敏感性。這些年輕的反常群體敏感度高、反應性強,易受影響,他們身上有一種二元傾向。當環境具有保護性時,其感受性成了決定性的優點;反之,其脆弱性就成了潛在的累贅。若是身處和平安寧的環境中,他們是身強體健的典范;若是惡意與敵意蔓延,他們就會變成替罪羊,就像威廉·戈爾丁筆下的小男孩西蒙那樣遭到毀滅。

雖然這一解釋漸漸變得生動形象、不可抗拒,但一切只是開始,關于蘭花型和蒲公英型兒童,關于他們的起源與潛能,我們還有許許多多需要學習。隨著后來的研究不斷拓展,更加強有力的方法論不斷得到運用,我們的早期成果還能站得住腳嗎?還有其他可以衡量特殊敏感性的標志嗎?在我的實驗室之外還能探測到它嗎?經過其他科學家們更廣闊的研究、分析和思考,它又能取得怎樣的進展?


【注釋】

[1] 救世軍(Salvation Army),是以基督教作為基本信仰的國際性宗教及慈善公益組織,以街頭布道、慈善活動和社會服務著稱。——譯者注

[2] 布朗運動(Brownian motion),指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編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门市| 安溪县| 泰兴市| 建瓯市| 建水县| 同仁县| 镇康县| 普兰县| 饶河县| 霸州市| 青阳县| 和林格尔县| 阿拉善右旗| 双江| 安顺市| 云南省| 斗六市| 册亨县| 成安县| 高密市| 竹北市| 富顺县| 时尚| 东明县| 军事| 信丰县| 武邑县| 凤台县| 元阳县| 叶城县| 山丹县| 竹溪县| 宜君县| 邯郸市| 连南| 金山区| 大安市| 广灵县| 怀仁县| 安宁市| 阆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