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心理服務的機遇與挑戰(zhàn)
- 韋志中 漆德安 林平光
- 675字
- 2021-09-10 17:25:20
三、心理學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是指從理論到實踐,“自下而上”是指從實踐上升到理論。我們知道,江湖派更加注重實踐應用,學院派更加關注理論探索。心理學要想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江湖派就必須“自下而上”,學院派也需“自上而下”,在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的同時,也使學院派的理論更落地,使江湖派的技術更科學。
不管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注重理論研究者往往講究創(chuàng)新與想象力,他們在彌補一些研究領域的空白,加強體系建設。注重實踐者講究實用性,在遇見問題時會尋找更實用、更高效的方法去解決。科學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就可以反復驗證,可以進行實證。實踐者的東西屬于經驗,可以推廣,但是并不一定適用于所有人。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能很快解決問題。
作為一名實踐者和科學心理學工作者,在社區(qū)工作中,想出一個心理學的輔導方案,在這個社區(qū)有用處,但是可能在另外一個社區(qū)就用不了。或者在教別人使用的過程中發(fā)現別人是學不來的,這就不具有推廣性。比如有人說韋老師的課題很厲害,他做心理學做得很好,我跟他學習。但學習過程中,有些東西是學不到的,比如講課的眼神,我的一些個人特質。
那么自下而上的好處在哪呢?它能形成人的一些風格與經驗,而且能解決人們的一些當下的問題,但是它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
那么請大家注意:這里有兩個難。一個是從上往下比較難,這叫下不來;另一個是由下往上比較難,這叫上不去。
中國心理學會的某位前任理事長在一次心理學會議上提到,心理學要上得去也要下得來,要頂天立地。頂天就是要有學術高度,要有科學高度,立地就是要接地氣,要能直接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