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辭
【題解】
“題辭”,文體名。置于書卷之首,其體制猶如經(jīng)籍的序文。或標(biāo)明全書要旨,并對作品進行評價,表示贊許;或敘述讀后感想。該文體大概濫觴于東漢的《孟子題辭》,作者趙岐云:“《孟子題辭》者,所以題號孟子之書本末指義文辭之表也。”東漢末年劉熙《釋名》云:“書稱題。題,諦也,審諦其名號也。”唐代張鎰則直道:“題辭即序也。趙注尚異,故不謂之序,而謂之題辭。”關(guān)于題辭,隨著時代發(fā)展而不斷演變,早期多用韻文體裁。《明夷待訪錄》的題辭實為作者自序,陳說寫作緣起和成書過程,抒發(fā)心憂天下和期待治世的情感。
黃宗羲遭逢亂世,親睹山河破碎,空懷投筆從戎的書生報國之情。在心灰意冷之下,閉門索居,以著書立說自遣,其間又逢火災(zāi),手稿幾毀。幸好在兒子的請求下,堅持完成《明夷待訪錄》。“夷之初旦,明而未融”,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等待曙光,這是隱藏在文字里的悲壯基調(diào)。作者看到數(shù)千年中國史,只有一治一亂的循環(huán)往復(fù),而無根本性的變革。題辭開宗明義,第一句就痛心疾首地發(fā)出質(zhì)問:“余常疑孟子一治一亂之言,何三代而下之有亂無治也?”
余常疑孟子一治一亂之言①,何三代而下之有亂無治也?乃觀胡翰所謂十二運者②,起周敬王甲子以至于今③,皆在一亂之運,向后二十年交入“大壯”,始得一治,則三代之盛猶未絕望也。前年壬寅夏④,條具為治大法⑤,未卒數(shù)章,遇火而止。今年自藍水返于故居⑥,整理殘帙,此卷猶未失落于擔(dān)頭艙底,兒子某某請完之。冬十月,雨窗削筆⑦,喟然而嘆曰:昔王冕仿《周禮》,著書一卷,自謂“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呂事業(yè)不難致也”⑧,終不得少試以死。冕之書未得見,其可致治與否,固末可知。然亂運未終,亦何能為“大壯”之交!吾雖老矣,如箕子之見訪⑨,或庶幾焉。豈因“夷之初旦,明而未融”⑩,遂秘其言也!
癸卯,梨洲老人識。
【注釋】
①孟子一治一亂之言:《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基于對歷史運行特征的觀察,孟子認為自有人類社會以來,總是時治時亂,每逢治世之后,接著會有亂局。
②胡翰所謂十二運者:胡翰(1307—1381),字仲子,一字仲申,金華(今屬浙江)人。洪武年間參與纂修《元史》。胡氏著有《衡運論》,將自商王武乙二年(前1197)甲子以后的11520年視作一個歷史單元,并“紀(jì)之以十二運,統(tǒng)之以六十四卦”,每一卦中的陽爻當(dāng)36年,陰爻當(dāng)24年。計有:1.天地否泰之運(含乾、坤、否、泰四卦,720年);2.男女交親之運(含震、巽、恒、益、坎、離、既濟、未濟、艮、兌、損、咸十二卦,2160年);3.陽晶守政之運(含大壯、無妄、需、訟、大畜、遁六卦,1008年);4.陰毳權(quán)衡之運(含觀、升、晉、明夷、萃、臨六卦,1008年);5.資育還本之運(含豫、復(fù)、比、師、剝、謙六卦,936年);6.造化符天之運(含小畜、姤、同人、大有、夬、履六卦,1224年);7.剛中健至之運(含解、屯、小過、頤四卦,672年);8.群愚位賢之運(含家人、鼎、中孚、大過四卦,768年);9.德義順命之運(含豐、噬嗑、歸妹、隨、節(jié)、困六卦,1080年);10.惑妒留天之運(含渙、井、漸、蠱、旅、賁六卦,1080年);11.寡陽相搏之運(含蹇、蒙二卦,336年);12.物極元終之運(含睽、革二卦,384年)。
③周敬王甲子: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此年干支紀(jì)年為甲子。周敬王,姬姓,名丐,一作“匄”,也稱“子丐”。春秋時東周君主。前519—前476年在位。今:此指寫作這篇“題辭”的康熙二年,1663年,即文末所記的癸卯年。
④前年壬寅:指康熙元年,1662年,此年干支紀(jì)年為壬寅。
⑤條具:分條開列,分條陳述。大法:基本法則。
⑥藍水:集鎮(zhèn)名。在今江西宜黃縣城南部,中港鄉(xiāng)政府駐地。因二水合于東南,名合陂。因其水四季清瑩如藍,又稱藍溪。故居:黃宗羲故居在今浙江余姚。現(xiàn)當(dāng)?shù)氐孛礊槔嬷藿值馈I写纥S氏家廟東金忠丞廟。黃宗羲墓在余姚城東南十公里的化安山下龍山東南麓,有其著書處龍虎草堂。
⑦削筆:刪改定稿。
⑧“昔王冕仿《周禮》”幾句:事見宋濂《王冕傳》。王冕(1287—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伊、呂,伊為伊尹,夏末商初人,輔助商湯打敗夏桀,被拜為尹(丞相)。呂為呂尚,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字子牙,因被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又名太公望,周武王即位后,尊稱“師尚父”。中國古典兵學(xué)奠基者。輔佐周文王、武王打敗商紂建立周朝。
⑨箕子之見訪:箕子,商朝末人,殷紂王的叔父,官太師,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東北)。周武王滅商后,曾向箕子征詢治國安邦之道。書名中“待訪”概出于此。據(jù)《尚書·洪范》載,周武王向箕子咨詢?yōu)檎溃痈嬉浴昂榉毒女牎保淳艞l為政大法:“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nóng)用八政,次四曰協(xié)用五紀(jì),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
⑩夷之初旦,明而未融:意謂在新的時代將要來臨之際。語出《后漢書·黨錮列傳》:“不謂夷之初旦,明而未融,虹霓揚煇,棄和取同。”大意為不料天剛要亮卻受了傷害,天要亮卻還沒亮,霓虹色彩紛亂,貶棄君子任用小人。《周易》六十四卦中第三十六卦為《明夷》,卜問艱難之事則有利。本卦下為離,離為日,上為坤,坤為地。太陽沒入地中,或太陽在地平線下將要升起,皆為其卦象。書名中的“明夷”應(yīng)源自此卦象。融,大明,大亮。《左傳·昭公五年》:“《明夷》之《謙》,明而未融,其當(dāng)?shù)┖酢!倍蓬A(yù)注:“融,朗也。”孔穎達疏:“明而未融,則融是大明,故為朗也。”
【譯文】
我時常懷疑孟子“一治一亂”的論斷,為什么夏商周三代以來只見亂局卻沒有治世呢?于是翻查胡翰所說的“十二運”觀點,從周敬王甲子年直至今日,同處于一個混亂的運數(shù),再過二十年將轉(zhuǎn)入以“大壯”起首的新運,開始迎來善治的時代,那么重新看到三代時那樣的興盛,還存有希望。前一年壬寅的夏天,我動筆分條撰述治國的基本法則,還沒有完成幾章,就因遭遇火災(zāi)不得不中止。今年從藍水返回舊居,整理殘存的書稿時,發(fā)現(xiàn)這卷書并沒有在搬遷途中失落于擔(dān)頭艙底。兒子某某請求我繼續(xù)完成全部書稿。到了農(nóng)歷冬十月,在雨窗下刪改定稿,禁不住心生感嘆:從前王冕模仿《周禮》著書一卷,自言“如果在我有生之年,憑著這部書得遇明主,那么成就一番伊尹、呂尚那樣的事業(yè)也是不難達到的”。可惜其壽不永,最終也沒有一試其能。王冕的書我沒能看到,它是否真的能夠帶來治世,已經(jīng)難以知曉。然而亂運還沒有結(jié)束,又如何能夠迎來“大壯”的降臨!我雖進入暮年,像商朝舊臣箕子那樣得到周武王拜訪的情景,也許有幸可以躬逢。我怎么會在新的時代將要來臨之際,而隱藏自己向往治世的主張啊!
癸卯年,梨洲老人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