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行動學習的基本內涵及理論框架

1.1.1 行動學習的概念、基本流程及核心要素

(1)行動學習的概念

行動學習起源于歐洲,1938年,由英國物理學家瑞文斯(Revans)教授首先提出。他通過觀察大量的科學家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現團隊成員在共同利益目標下相互幫助、相互學習能使問題更容易得到解決。后來他運用這種方法,為管理人員舉辦了新的管理發展課程。在課堂上,他將這些管理人員組成管理團隊,分享知識和經驗,解決棘手的難題。通過實踐,這種方法獲得了成功,受到了管理培訓與發展領域專業人士的重視,被公認為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并被命名為行動學習法。

直到20世紀80年代瑞文斯教授才對“行動學習”概念首次進行了闡述:行動學習是一種開發手段,通過認真參與真實的、復雜的和緊迫的問題,參與者付出智力、情感或體力上的投入使其達成預期的改變,以期從此獲得在該問題領域上可觀察到的行為改進。自瑞文斯提出行動學習的概念后,此后的學者們對行動學習的概念各有自己的闡述:

佩德勒(Pedler)闡述:行動學習是一個組織和個人開發的方法,人們以小組的形式一起工作,處理重要的組織課題或問題,并從嘗試改變的過程中學習;麥吉爾(Mcgill)和貝蒂(Beaty)理解:行動學習是一個以完成預定的工作為目的,在同事的支持下的持續不斷地反思與學習的過程,在行動學習過程中,個人通過真實問題的解決及對自己經歷的反思,和他人一起學習并從他人身上學習;馬奎特(Marquardt)認為:行動學習是涉及一小組人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不僅關注他們的學習內容,而且關注他們的學習對每個小組成員,乃至整個組織帶來益處的過程和有效項目;毛姆福特(Mumford)解釋:學習要學會如何采取有效行動,而不是單單推薦意見,有關行動學習的項目必須對學員來說是重要的,他們在學習小組中能發揮最大的效益;達特里奇(Dotlich)和諾埃爾(Noel)概括:行動學習就是受控環境下的一種“做中學、學中做”,除此別無其他。

綜上所述,通過對行動學習概念的研究梳理,可以得出:行動學習是一種通過小組成員的相互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或完成某項任務的學習,它強調個體經驗對學習的意義,不是簡單地主張在行動中獲得新知識和新能力,而是更關注對以往經驗的總結與反思,期望通過對過去事件的理解,在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不僅要能指導、會行動,而且要能從深刻的反思中獲得經驗提升,使個人通過反思和體驗過程獲得專業發展。

因此,行動學習是強調以項目/任務為載體,以問題為中心,以團隊為基礎,以行動和反思為手段,以解決問題、提升績效、促進個體和組織發展為目標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是“從做中學”與“反思中學”以及“在學習中學會學習”的有機結合。其本質的觀念是學習通過行動發生,其基本的思想是對內容的理解經過行動之后的反思過程而得到加強。(1)

(2)行動學習的基本流程及核心要素

行動學習過程并不是接受新思想的過程,而是對自己行動的主觀觀察與反思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不斷反復的:以行動獲取經驗;以經驗為基礎進行反思;反思獲得對問題更深刻的認識;以新的認知建構未來行動。因此,對行動學習過程而言,就是要處理好“行動”與“學習”兩者的關系。對于行動學習的流程,不同學者研究視角不同,因而總結出來的學習過程也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都遵循以下四個基本流程(2)

第一,發現問題和組建學習團隊。

在開展行動學習之前,必須首先通過反思,定義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然后組建行動學習團隊,學習團隊應該由具備解決問題所需要的各種知識的組織成員組成,這就要求我們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判斷誰具備相關知識,然后組建由這些人構成的學習團隊。

第二,通過學習和溝通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案。

學習團隊具備了解決問題所需要的大部分知識,但是這些知識卻分散在不同成員的大腦里,催化師要掌控行動學習的過程,把小組成員討論的問題進行澄清,并且引導、鼓勵大家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創意,通過不斷討論、反思和碰撞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第三,制定行動計劃并嘗試應用問題解決方案。

學習團隊所形成的問題解決方案,經領導批準,在組織內進行的實施,以檢驗其效果,并反思方案的正確有效性。應用的關鍵是組織的執行力,此外,學習團隊在應用實施過程中不能解散,而是要繼續跟蹤應用中發現的問題,通過不斷質疑與反思,及時修正、改進措施。

第四,評估、改進、推廣和激勵。

應用的解決方案如果獲得成功,要進行質疑與反思,在哪些方面還可以進行優化,從而在組織范圍內加以推廣;對于發明解決方案的學習團隊,要進行激勵。對于沒有獲得成功的方案或存在不足的方案,則返回第一步驟,進入下一個行動學習循環。

由此可見,行動學習是一個周而復始、不斷循環的過程,在這個循環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個關鍵步驟:質疑和反思。只有不斷地進行質疑和反思,才能不斷地發現新問題,不斷地修正方案,從而促使個人和組織持續改進,永不休止。

明確了行動學習的流程后,在實施過程中,行動學習還涉及以下六個核心要素(如圖1-1所示):

圖1-1 行動學習的核心要素

主題:行動學習解決的是組織中實際存在的項目、挑戰、任務或者問題,并且能夠給組織帶來顯著的收益,能給參與者帶來學習機會。項目、任務、挑戰或問題越復雜,行動學習的解決方案就越有創新性,學習的收獲就越大。

小組:小組是行動學習的核心,主要由持多樣化觀點的4~8人組成,成員可能包括來自跨職能部門的個人,也會包括來自其他組織、專業,甚至來自供應商或客戶的人員,這些團隊成員對要解決的問題或任務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并承諾對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負責,思想開放且愿意學習。

催化師:即通常所說的促動師或教練,是提高小組的學習能力和采取積極行動的能力的服務型領導者,是行動學習中獨具特色而又非常重要的角色。行動學習是一個精心設計和控制的過程,干預人員負責流程的設計,引導研討活動,監督規則的實施,激發探詢、質疑和反思。

質疑和反思:質疑是反思的前提,反思是行動學習區別于一般研討會的標志,也是引發團隊成員學習的重要手段。質疑使小組成員理解并澄清問題,獲得進行探索的新途徑,并讓小組成員在解決問題和提出策略時更加有見解。聆聽則能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分享。

行動:行動學習小組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采取行動并從行動中學習。對行動學習而言,反思不是終結,反思以后還需要采取行動。行動學習成果必須通過行動的過程才能得到驗證,否則不能確定其策略和思路是否有效,也只有通過行動才能對組織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學習承諾:行動學習的威力和魅力在于,它在解決重要的、緊迫的和復雜的問題的同時具備強化和擴展組織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為組織、團隊和個人提供了直接的短期利益,但行動學習對公司更大、更長期的價值在于,新的學習收獲在整個組織和參與者的職業生涯中的系統應用。因此,在行動學習中,學習比解決問題本身更有價值。

因此,行動學習六要素是行動學習的本質特征,其價值和影響更多體現在其能促使學習有效進行并產生良好的效果。行動學習六要素好比機械說明書,可保證(機器)良好運行。同樣,行動學習的展開需要指導,如此才能保證行動學習過程順利進行,做到行動與學習兩不誤,不至于使行動學習淪落為沒有特色的一般性學習,無法發揮其知識轉化能力的(熔爐)作用。

1.1.2 行動學習的一般性理論框架

基于對行動學習內涵、基本流程及核心要素的梳理及理解,可以從概念體系、影響因素、過程解析、學習結果4個方面闡述行動學習的一般性理論框架(如圖1-2所示)。以期望根據該理論框架開展行動學習能夠解決以下4個問題:行動學習是什么、受什么因素影響、如何展開行動學習、行動學習有何作用?

圖1-2 行動學習的理論框架

首先,通過全面梳理行動學習的概念、流程及核心要素,緊緊抓住行動學習概念構成中的P和Q的本質,結合不同的理論視角界定行動學習概念,以更全面地呈現行動學習的概念內涵。開展行動學習的跨層次研究,并且從個體、團體、組織的角度探討不同層面的行動學習的內涵和異同點,從而為順利開展行動學習奠定理論基礎。

其次,梳理行動學習的影響因素,解析各影響因素的作用機理,包括內部因素、外部因素、人員因素及制度因素等,探討哪些是促進因素,哪些是抑制因素,以明晰影響因素作用于行動學習的機制,為行動學習的其他研究奠定基礎。進一步開發有效的行動學習量表,尤其是開發個人、團隊和組織的行動學習測量量表,采取定量方式有效測量行動學習,進而推動相關實證研究的開展。

再次,揭示行動學習的過程機理,關注行動學習的過程模式。根據行動學習的概念、原則、影響因素和學習背景,分析個人、團隊和組織的行動學習過程的異同,深入解剖行動學習的中間過程,從而構建不同層面的具有說服力的行動學習模型。

最后,分層探討行動學習對個人、團隊和組織的不同影響,拓展行動學習的應用領域和豐富輸出成果,更多關注領導力開發、創新能力開發、團隊管理、團隊決策、組織績效、組織文化等結果變量,在充分認同和肯定行動學習的正效應的同時,逐步探索行動學習不利的一面,以便更好地改進行動學習。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河县| 松滋市| 凤翔县| 华容县| 景洪市| 祁门县| 广安市| 吴旗县| 西丰县| 德安县| 万年县| 遂溪县| 揭阳市| 安阳县| 安龙县| 弥渡县| 象州县| 张掖市| 荆门市| 沾益县| 扶绥县| 西乌珠穆沁旗| 承德县| 安塞县| 德格县| 梅河口市| 平陆县| 申扎县| 清水县| 阜新市| 遂川县| 读书| 乳山市| 玉屏| 汶川县| 洞头县| 康乐县| 潜山县| 南投县| 安庆市| 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