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無回應之地,即是絕境
不是所有累都能用休息來緩解的。孤獨的累,主要是內耗,是你內心分裂出一個想象中的“我”和想象中的“你”,然后兩者爭斗不休導致的累。這樣的累沒法用休息來緩解,因為休息時,你還是一個人,這種內心分裂出來的累仍然會持續(xù)。
做咨詢久了以后,我總結來訪者的個案,看到這樣一個規(guī)律:最難療愈的,是缺乏基本人際關系甚至干脆就徹底孤獨的人;其次難的,是以損耗性關系為主的;常見的,是擁有正常人際關系的,即有滋養(yǎng)性也有損耗性關系的。當你擁有這樣的(有正常人際關系的)關系場時,咨詢真的就比較容易發(fā)揮作用。當來訪者缺乏基本的人際關系時,他會將咨詢關系看得無比重要,甚至咨詢關系會成為他生命中唯一的關系。這時,咨詢的難度會大很多很多。當然最好的,是擁有以滋養(yǎng)性關系為主的人際關系場。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孤獨的人內心的黑暗是最多的。可以說,徹底孤獨的人,內心基本是被黑暗人性給充滿的。這樣的人意識上再努力,看上去再善良,他的潛意識中,都是被黑暗人性給充滿了的。
你必須明白這樣的規(guī)律:你構建的人際關系的質量,和你內心的黑暗與光明的占比,是基本匹配的。
徹底孤獨,是因為你感知到,如果構建關系,你只能構建徹底黑暗的關系,所以你干脆不去構建。
如果你去構建關系,就會構成一個交互系統(tǒng)。你把內在的光明與黑暗投射出去,再將外部世界的光明與黑暗內攝回來。這樣一來,你的內在就有了被外在照亮的機會。
關系中有利用、誘騙、私心與嫉妒,但當關系真正建立時,愛與善就產生了。相反,孤獨與封閉卻會導致黑暗,徹底的孤獨與封閉就會產生全然的黑暗。封閉自我的人,其實是在封閉兩個東西——鎖住自己內在的魔鬼,同時也“切斷”外在魔鬼對自己的攻擊。并且,這個外在魔鬼也是內在魔鬼向外的投射。
聯(lián)結是善,心靈呼應與活在當下是至善,而“切斷”聯(lián)結會導致黑暗。越是孤獨的人,內在的黑暗就越多。他們因懼怕內在的黑暗,轉而去做好人。但孤獨的好人一旦“爆發(fā)”出黑暗,就容易是摧毀性的。
如果你徹底孤獨,就意味著你把生命力徹底“悶爛”了,內心的光明靠想象,可內在的黑暗卻失去了與外界交互的機會。你的生命動力若沒有得到基本的回應,就會變成黑色能量。于是,當你沉浸在孤獨中時,不僅光明增加不了,還意味著,你的黑暗能量越來越多。
無回應之地,即是絕境。在這種絕境中長大的人,當關系中缺乏回應(如對方沒及時回復自己)時,會習慣性認為對方不喜歡自己。但這大多不是真的,去溝通就會發(fā)現(xiàn),對方只是有自己的事情而已。要是你童年時有過很多缺乏回應的情景,那么提醒自己這一點很重要——你很容易將對方的不及時回應視為對方不喜歡自己。
“你存在,所以我存在。”這句哲言的本意是,上帝存在,所以我存在。它可以延伸為,我發(fā)出的聲音得到了你有臨在性的回應,于是我的聲音就存在了,而我也就有存在感了。回應的質量,是人際關系質量的根本。
不管你有多好,對別人付出了多少,多有才華,多有錢,多有能力……只要你不能給出有質量的回應,你的人際關系——特別是親密關系必然出大問題。所以,試著修習這一點。并且,和給出有質量的回應同等重要的是,要能發(fā)出你有感覺的聲音,表達你的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