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漢代壓勝錢的形制和文字

戴志強指出,民俗錢“指的是歷朝歷代的貨幣文化的衍生物,它們不是貨幣,不能行使貨幣的職能。但它們和貨幣有著切不斷的淵源關系,開始時依附于貨幣,也能行使貨幣的一些職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被逐漸分離出來,專門制造。它們具有和同時代貨幣相同或雷同的形制、材質和制造工藝,但被賦予了和貨幣絕然不同的性質和用途”(《戴志強錢幣學文集》續編第105頁)。壓勝錢就是民俗錢,既然壓勝錢是貨幣文化衍生出來的產物,那么就存在著一個對原有貨幣文化繼承和發展的問題。彭信威《中國貨幣史》指出:“中國的貨幣,不但產生得早,而且獨立發展成為一種貨幣文化。”(序言第12頁)“所謂貨幣文化,在廣義上,是指一個社會發展到使用貨幣所需要的各種先進的條件,包括生產力和同這種生產力相適應的各種典章制度;在狹義上,是指錢幣藝術,即錢幣本身的形制、制作、文字和圖型等。”(序言第20頁)

秦朝的貨幣制度是一種金錢平行本位制。所謂平行的本位制度,是說黃金和錢幣不存在主輔幣關系,二者共同承擔貨幣的職能。大數用黃金,小數用銅錢。“黃金只作價值尺度、支付工具、寶藏手段和世界貨幣,并不作為流通手段;流通手段專用銅錢,所以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上,銅錢更加重要”(彭信威,第109頁)。

西漢的貨幣制度,是秦朝貨幣制度的延續和發展,實行的也是金錢平行的本位制度。但是,“漢代的貨幣經濟,比起戰國時期來,有長足的進步。租賦收錢、薪俸發錢、買官贖罪也用錢,錢的用途大為增加,流通渠道也多了”(彭信威,第117頁)。彭信威指出:“銅錢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貨幣的各種職能。”(序言第7頁)“由于錢的流通范圍推廣,人們對于貨幣的追求也就更加熱烈了。”(第117~119頁)錢“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魯褒《錢神論》第1197頁)。對于當時的普通百姓而言,貨幣中的錢幣,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更為普遍,也更受重視。

漢代壓勝錢繼承和發展的是漢代貨幣文化中的錢幣文化,即銅錢文化,而非黃金貨幣文化。在漢代壓勝錢上,固然體現了對錢幣制度、鑄幣流通規律、錢幣崇拜等廣義錢幣文化的繼承,但最顯著地是它鮮明地繼承和發展了錢幣形制、錢文、符號、制作工藝等外在的狹義錢幣文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吉市| 宣汉县| 镇远县| 卓资县| 衡东县| 睢宁县| 尼玛县| 满洲里市| 确山县| 施甸县| 喀什市| 高阳县| 津南区| 河间市| 松原市| 太湖县| 梁河县| 道孚县| 通江县| 广丰县| 金溪县| 长沙县| 资溪县| 邢台县| 平安县| 湾仔区| 鄂尔多斯市| 汤阴县| 屏南县| 寻甸| 万盛区| 淅川县| 冀州市| 桂平市| 溧阳市| 怀化市| 营口市| 廉江市| 沁源县| 连州市|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