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心靈和肉體

第一節 心靈和肉體的交互作用

從生命之初到最后一刻,人的心靈和肉體作為一個整體,始終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它們都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心靈支配肉體或者肉體支配心靈的論戰,始終在學界存在,并且哲學家們也加入其中。他們把這個問題劃歸到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范疇,并為論證自己的觀點羅列成百上千條理由,但是問題始終存在。

在這個問題上,個體心理學提供了一條解決的思路。我們認為,應該關注心靈和肉體的交互作用。因為身體患了重病的人,肉體和精神會同時存在問題。如果我們的治療偏重一方,很難徹底解決問題。我們的理論必須依據實際的經驗,并且經過實踐的考驗。我們必須尋找心靈和肉體的交互機理,找到治療的正確切入點。

個體心理學的論點消解了關于這一問題的根本沖突,不再非此即彼,而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體。必須全局了解,不可機械分割。生命在于運動,若單純地認為只對身體有好處是不夠的,因為在運動的全過程,始終有腦力活動在進行。

一株植物可以生根發芽,但是它只能駐守一處。若是植物也有頭腦,或是任何一種心智,都將令人吃驚。就算我們知道這株植物有思維,可以預知未來某一天有人會踩到它的身體,但是這又有什么用處呢,因為它無法移動。相對而言,作為動物或人類的我們,就不一樣了。這就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動物或人類是有頭腦的。

“你當然是想好了,不然你不會這么做。”——《哈姆雷特》第三幕第四場。

這種預見并指揮行動的能力就是心靈思維的核心機能。一旦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就會明白心靈是如何支配肉體的,即心靈為肉體的行動設定目標,所以心靈就處在支配生命的主導位置。同時,肉體也會對心靈產生反饋作用。因為做出行動的是肉體本身。只有借助肉體的物理能力,符合它的能力范圍,心靈才能順利指揮。舉例說明,假如心靈指揮肉體飛上月球,除非可以尋找到一種克服肉體局限的辦法,否則一定會失敗。

事實上,人類的活動能力和活動范圍遠遠超越動物的天賦,在此我們不僅是指活動方式,這一點從人的手可以做各種復雜的動作就可以看出,還包括對環境的影響和改變。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人類心靈對于未來的預見能力得到高水平發展,奮斗的目的性越來越明確,以期通過有目的的追求實現幸福。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除了階段性的目標和相應的行動,在每個小小的動作背后,都包括一個共同的因素,那就是安全感的獲得。這種感覺和人自身所處的環境有關,安全感的獲得意味著人們順利克服困難,終于贏得勝利。為了勝利的目標,一切行動和表現都要協調統一,同時為了實現最終的理想,心靈也要隨之不斷完善成長。

身體也是如此,努力成為一個整體,具備成功的力量。理想的目標已經深深植入每個細胞中,肉體在始終為之努力發展。舉個例子,假如皮膚破損了,身體就會著手修復,使之完好如初。但是,肉體并不是孤軍奮戰,在發掘潛能的過程中,心靈也在默默提供幫助。鍛煉、常規保健的價值已經得到充分驗證。在奔向康復的大道上,這些都是心靈給予肉體的作用。

在人的生命之初,心靈和肉體就已經彼此融合并肩作戰了。其中,心靈就像一臺發動機,調動肉體內蘊含的一切潛能,加速強壯成長的歷程。在身體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中,都可以看到心靈設置的目標。人類的所有行為都是有意義的,每個動作都有潛在的心靈意圖。由此可見,個體心理學就是研究這些外在表現所代表的含義,找出它們的目標和規律。

為了實現最終的目標,心理通常會努力解析,將目標一步步具體化,找到一個個安全的支點,最終順利到達安全的頂點。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心理也會犯錯,人們總會走上各種各樣的岔路,但是若沒有明確目標的指引,將會無所適從寸步難行。

一旦人們開始行動,哪怕僅僅是動動手指,也表明我們已經實現某個小小的目標。有時候心理選擇的方向通往災難,這是因為心理錯判形勢,以為這個方向有最大利益。所有心理的錯誤都是這種選擇行動方向上的錯誤。安全的目標,是全人類共同的追求,只是在追求的過程中,有的人選擇錯誤,走上了岔路,以致步入人生歧途。

當我們看到一個外在表現和病征,在無法識別背后含義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將其過程簡化,追索目的。例如盜竊這件事情,將別人的財物據為己有,這個行為的目的無外乎使自己變得富有,那么行為的根源就在于貧窮和匱乏。下一步,就是找出個體所處的生活環境,在什么條件下造成了這種缺失。最后我們就可以看到,他們是否采取正當途徑來改變環境和克服這種缺失感。他們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確,或者是采取錯誤手段來滿足自身愿望。我們無法判斷他們的目標是否符合道德標準,但是可以判斷他們選擇的路徑是否正確。

正如本書第一章中所指出的那樣,在生命最初的三五年內,個體就已經奠定了心靈和肉體統一的基礎,并建立彼此之間的聯系。在這個階段,他們將自己的遺傳和周圍環境的影響,進行消化、處理和領悟,以此獲得成長優勢。5年以后,個性形成,他們對生命意義的勾勒、對目標的追尋、行事風格以至情感傾向都定型了。

日后,這些架構可能會發生改變,前提條件是他們能受到正確的引導,并擺脫童年陰影的枷鎖。正如他們之前錯誤的思想和行為與其對于生命意義的解讀相符合,假如他們現在糾正了自己錯誤的架構,那么之后的思想和行為與其對生命意義的解讀將進入相一致的全新階段。由此可見,我們想要獲得一種正確的、全新的生活方式,必須從自身思想和行動上進行改變。

我們對周圍環境的印象是通過感官刺激來獲得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人們的行為,知道他們處理這種刺激的方式,以及他們會用什么方式達成自身目標。我們通過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就可以推斷出這個人的興趣愛好,對其進行深入了解。這就是一個人外在姿態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姿態可以告訴我們,這個人是如何鍛煉使用自己的感官,又是如何利用這些進行表達和選擇的。每個姿態都不是多余的,都有其特殊含義。

現在,我們可以豐富對個體心理學的定義了。人類的感官受到刺激會產生各種心理反應,而個體心理學就是分析這些反應的一門科學。同時,也可以逐漸分析出,人與人之間巨大的心理差異是如何造成的。如果一個人無法適應周圍的環境,難以滿足環境要求,就必然會造成心理上的嚴重負擔。

所以,先天殘疾的兒童心智發展遲緩,對他們而言,要影響并指揮身體進行優化發展,會存在很大難度。先天缺陷的兒童必須付出更多的辛苦,以更強的毅力,才能達到同樣的目的。長此以往,必然容易導致過于自我、盲目傲慢。當這個孩子太關注自身的生理缺陷和行動上的困難時,就會缺少精力顧及自身之外的事物了。他們缺乏時間也缺乏行動上的自由去關注外界的人和事,結果就會造成他們的社會情感和合作能力相對匱乏。同時,生理缺陷也會造成許多障礙,但是這些障礙并不意味著一成不變的命運。

如果心靈本身積極活躍,努力奮進,主動克服肉體上的障礙,那么這個孩子也有機會和正常孩子一樣獲得成功,并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常常看到一些殘疾的孩子甚至獲得超過常人的驚人成就。例如,曾經有一個男孩因為自身視力缺陷,于是在壓力之下更加集中精力去看清事物,對于自身視覺投入更大的努力,對于分辨色彩和物體形狀投入更多的熱情。其結果與那些從未盡心盡力去觀察的正常孩子相比,他對于視野內事物的鑒別能力反而更加優秀。如此看來,只有在心靈找到努力方向和克服辦法的時候,原本的短板也可能變成巨大的優勢,甚至超越同齡人。

據了解,許多畫家和詩人也曾飽受視力障礙的困擾,但是經歷特定的訓練后,他們比常人更懂得運用自己的眼睛。這種后天補償作用,在左撇子孩子的身上也是顯而易見的。他們在家里或者在學校,開始接受訓練被迫使用并不擅長的右手,就這樣一點一滴日積月累,他們逐漸熟練使用右手,為書寫、繪畫和做手工等活動奠定良好基礎。由此可以預測,當這些孩子們心理上克服右手的困難,原本的缺陷將成為他們創造奇跡、展現高超技藝的有力武器。

現實生活中,許多天生是左撇子的孩子可以用右手寫出漂亮的文字,表現出高超的繪畫天賦,甚至做出令人驚嘆的手工作品。通過正確的訓練途徑,借助積極主動的刻苦練習,這些孩子們將人生的劣勢轉化為自身的優勢,開辟嶄新的生活。

重要的一點是,只有那些關注整體而不是僅僅因為自身局限就怨天尤人的孩子,才有彌補不足走上成功的可能。如果一個孩子只是想到擺脫目前暫時的困境,從未真正認真思索未來的目標,他只會在正常孩子身后亦步亦趨,超越也就成了妄想。必須尋找到真正能夠激發自身潛力的目標,點燃希望的火焰,讓這個孩子自覺主動地積極行動起來,才有超越現在的機會,造就未來人生的成功。

接下來,探尋人們真正感興趣的地方成為最關鍵的問題。如果拋開自身,把目光投向遠方的目標,那么人們自然而然就會訓練自己做好準備朝著目標前進。從此,所有困難不過是成功路上需要跨越的障礙,就是這么簡單,少了過多的私心雜念。反之,如果他們的興趣始終圍繞自身的不足,只渴求對抗不足以求脫困,那么他們就很難取得真正的進步。笨拙的右手必須通過一步步地練習,經歷無數次失敗的磨礪,才有蛻變的可能性。

由此可見,對于成功的渴望可以克服當下因為笨拙帶來的挫敗感。我們要鼓勵孩子們,如果他們想變得強大,必須主動忽略當下自身的局限,在現實基礎之上尋找外界的目標,調動全身心的能量,勇敢地走在和他人合作、共同實現夢想、創造價值的人生大道上。

在研究一個有遺傳性腎病家庭的過程中,我發現了遺傳性缺陷可能發生轉變的情況。這個家庭的許多孩子都遭受過遺尿的困擾,不同于上一章節中所說的心理作用造成的情況,這是真實的生理殘疾。他們的腎臟、膀胱,以及脊柱都存在問題,這些可以通過對應身體區域皮膚上的胎記或痣痕加以推斷。但是,這些生理缺陷并非必然導致遺尿。孩子們并非要全天候控制自己的身體。比如說,他們有的只是夜間尿床,白天從不失控。由此可見,在周圍環境或者父母的影響監督下,這些固有的壞習慣會突然消失。也就是說,如果孩子不再注意自身不足,而是把興趣投向外界,那么遺尿癥完全可以克服。

非常遺憾,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遭遇遺尿問題的孩子都承受了過多的、錯誤的引導和刺激,以致問題越發嚴重,甚至失控。一些有經驗的父母可以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和訓練,而那些沒有經驗或缺乏耐心的父母則使問題變得越來越糟糕。通常來講,就遺尿這個問題,在患有腎病和膀胱疾病的家庭里,肯定會承受更多的壓力。父母越是努力制止此事的發生,越是適得其反。若孩子們被反復強調這件事,容易激發他們的抵觸心理。他們會尋找絕好的機會,針鋒相對地抓住父母的最大弱點發起反擊。

在德國,有一位著名的社會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孩子的犯罪情況往往和他們父母的職業有著某種聯系。例如法官、警察或獄警,他們的孩子往往容易犯罪。老師們的孩子,往往難以教化;很多牧師的孩子,往往自甘墮落;心理學家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同樣道理,假如人們分不清職業和家庭的界線,把職業性格帶入家庭,往往會造成家庭的問題,正如父母們過于關注孩子的尿床問題,那么他們就會利用這一點反復做文章,通過遺尿,表達自己的意愿,博得更多的關愛。

那么,夢境又是如何觸發人們傾向行為的相關情緒呢?我們還是通過遺尿這個案例進行剖析。通過研究發現,這些容易尿床的孩子總會夢到他們起床上廁所,他們通過這種方式消除內心深處的負罪感,“接下來可以放心撒尿了”。遺尿可以達到以下目的:引起父母的關注,操縱家庭其他成員,爭取到在黑夜里獲得和白天一樣的關愛。也可以用來制造對立情緒,將這個壞習慣作為和父母作對的戰斗宣言。換個角度審視這個問題,可以發現遺尿是一種創造性的表現形式:孩子們用自己的膀胱就可以達到說話的目的,生理上的問題不過是他們表達內心觀點的一種渠道和方式罷了。

嚴格來說,通過遺尿這種方式表達訴求的孩子都承受著一定的成長壓力,他們以往被過分寵愛,因為某些原因現在不再是父母們關愛的焦點了。也可能是因為第二個孩子的出現,他們少了父母全身心的照料。在這種情況下,尿床可以拉近和父母的距離,雖然這是一種令大家都不舒服的方式。這么做的潛臺詞就是:“你們看到了,我也是小孩子,需要你們的關愛和照顧,不要把我丟在一邊。”

因為不同的生活環境,或者是不同的生理缺陷,孩子們會選擇不同的方式以達到相同的目的。例如,有些孩子會整夜哭鬧,通過制造噪聲讓父母不勝煩擾。他們會夢游、做噩夢、掉下床或者嚷著口渴要喝水等等。這些外在表現有著相同的心理動機。而具體的癥狀取決于孩子所擅長的生理偽裝,以及當時的外部環境。作為父母,必須通過表象理解孩子們的真實想法。這些生活中的生動案例都展現出心靈決定肉體的強大影響力。繼續深究,心靈甚至不僅僅單純影響某個生理癥狀,還影響和決定這個人的整體體質。

關于這個推理,目前還很難拿出確切的證據進行嚴密論證。但是,實際跡象已經充分顯示出來。假如一個男孩子性格內向,那么他的這一缺點就會反饋到整體的發展中,比如他不喜歡運動,缺乏表現能力的勇氣。長此以往,就會造成他不能有效地參與體育運動,不關注與此相關的外在刺激。而另外一類孩子則習慣了展現運動的興趣,與封閉羞怯的孩子相比,他們的身體素質往往更強。

通過以上種種深入觀察,我們完全有理由得出以下結論:外在身體的發展受到心靈的影響,并且映照出一個人心靈的缺陷。我們非常容易地看到,如果一個孩子沒找到彌補自身身體缺點的有效辦法,他就會通過肢體語言暴露出自身的消極情緒。一個人在四五歲之前,內分泌腺體可以進行外在干涉,腺體缺陷并不必然導致不可逆影響,但不能否認各種因素的交互作用,這些因素包括外界環境,孩子所受到的引導方式,以及孩子自身的心理創造性活動。

第二節 情感的影響

人類文化是人類活動對周圍環境做出的改變,這種結果便形成現在的文化。這類活動也是人們在心靈的引導下,驅動身體進行的各種行為。在心靈的啟迪下,我們進行工作,指引并輔助身體的成長。最終,每一種表達方式都被深深地打上了心靈的烙印。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心靈的絕對重要。在克服一切困難的過程中,強壯的身體都是必備前提。

由此可見,心靈的作用主要在于控制周圍的環境,保護肉體免受病痛和意外的傷害。這也就促使人類進化出體驗喜悅和痛苦,辨別事物好壞以及進行想象的能力。

心靈訓練出身體感知外界做出特定反應的能力,通過幻想和辨別,可以預見未來的發展趨勢,不僅如此,他們還促使身體做出相應反應。通過這些方法,設定努力的目標,借助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描繪,最終形成個人的感受。可見,個體的生活方式不是影響其行為的唯一原因,還包括更多的協助,人的態度并不能單獨導致行動,還需要進一步的動機進行強化。

在個體心理學中,有一個新的觀點,就是感受從來不會和生活方式相沖突,感受總是基于現實進行自我調節,以與追求目標相適應。這讓我們的思考范疇超出了生理學和生物學,這種感受的起源不能通過化學原理進行解析,也不能通過化學試驗進行驗證。必須以生理過程為前提,但是心理目標才是個體心理學研究的最核心對象。比如關于焦慮心理,我們更關注產生焦慮的原因和目的,而不是它如何通過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進行工作。

根據以上觀點,我們可以得知,焦慮和性壓抑無關,更不是出生過程伴隨的后遺癥。這些通俗解讀都是荒謬無知的。看看那些習慣了父母溺愛的孩子,只要適當地表現出焦慮情緒,就可以輕易地影響父母的行為,至于因為什么產生焦慮并不是關鍵。我們同樣不必滿足對于憤怒這一生理性的描述,因為經驗說明,憤怒從來都是用來影響某種行為的工具,我們當然承認自身一切生理和精神特質都和遺傳有關,但是必須將研究重點放在如何利用遺傳來實現既定目標,這是從事個體心理學研究的唯一正途。

我們可以看到,個體都是圍繞自己目標的需求,依據感受的成長發展,設置了特定的方向,并努力與之相適應的。人們面對問題的態度,總是和這個人的生活方式相適應的,所展現出的力量和優勢都完全符合我們的期望。例如利用悲哀來實現優越感的人,不會對自身成就表現出滿意或快樂,他們的悲哀就是他們的快樂。

我們還注意到,感受這一因素可以隨時在個人意愿的支配下出現或消失。例如那些患有廣場恐懼癥的人,在家里或者支配別人的時候,就不再焦慮。也就是說,每個精神病患者都會努力避開生活中那些無法掌控的場景。

情緒和生活態度往往固定不變。就像膽小的人總是膽小,除了面對更加弱小的對象或者有所依靠的時候。他們會給自己加上三道門鎖,養一大群看家狗,裝上很多報警器,但是依然堅稱自己比獅子還要勇敢無畏。表面上似乎無法證明他們內心的焦慮感,但是這些自我保護的細節,已經把他們的懦弱暴露無遺了。

性欲和戀愛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有了性欲的目標,他們就會圍繞這一目標產生相應的感知力。通過專注于自己的性欲對象,自動排除一切與之相沖突的矛盾和偏好,在這樣的情況下,逐漸喚醒相適應的感受和反應。如果這些功能表現出現缺失,具體就會表現為陽痿、早泄、性異常或性冷淡等。這類問題產生的根源往往在于錯誤的優越感、錯誤的目標和錯誤的生活方式。在這些病例中,我們還可以發現患者都存在渴望獲得更多,自己卻十分吝嗇,他們缺乏社會情感,也缺乏勇氣面對現實生活,沒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有這樣一個患者,他在家里排行老二,常受罪惡感的折磨。在他的家庭里,他的父親和哥哥都非常重視誠實這一品質,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在他7歲的時候,他曾經對老師謊稱自己獨立完成了一份家庭作業,其實這份家庭作業是在他哥哥的幫助下完成的。這個男孩把這個小小的謊言隱瞞了3年,后來他鼓起勇氣向老師坦誠了,可是老師僅僅敷衍一笑。他又去找父親承認錯誤,這次父親表揚了他的誠實品質,并安慰了他。但是這個男孩依然感覺很沮喪。至此我們可以做出以下推理:這個男孩之所以為了一件小事,不厭其煩地大動干戈,其實是想證明自己的誠實和嚴謹。在家庭高度崇尚道德的氛圍下,小男孩希望在誠實這一點上有優秀的表現。面對哥哥的優異成績和社會工作成就,他深深地感到自卑,努力嘗試各種辦法來爭取父母的認可和贊揚。

在后來的成長歷程中,這個小男孩還進行了各種形式的自我譴責。他開始學會手淫,而且考試作弊的壞習慣已成自然。每經歷一次考試,他的負罪感就會加重一分,最終積重難返。他的心靈越發脆弱,壓力越來越大,每當某些方面無法和哥哥比較的時候,他就用自我譴責來替自己開脫。走出校門后,他原本可以找一份技術工作,但是強烈的負罪感讓他無法安生,不得不每天通過向上帝祈禱來尋找心靈的寄托。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他連尋找工作的機會都失掉了。

事態發展到最后,這個孩子的精神完全失常了,不得不被送進精神病院接受治療,在那里,醫生對他束手無策。一段時間以后,他的身體有所好轉,在得到一旦病情反復可以繼續接受治療的承諾后,他離開醫院。后來,他改行學習藝術史。但是當考試來臨時,他在一個公共節假日跑進一所教堂,面對眾多禱告的人們,撲倒在地,歇斯底里地哭喊,自己罪孽深重。通過這樣極端的手段,他再次成功地獲得大家的關注和同情,彰顯自身高貴的誠實品質。

他又一次被送進醫院接受治療,后來回家休養。有一次,他突然赤身裸體地出現在餐廳。因為他的身材很棒,在這一點上,他超過了他的哥哥和其他人。其實他的負罪感本來可以讓他變得更加誠實,激發他發揮出自身的優點和長處,可惜他弄錯了發展方向,他逃避考試、逃避工作,都證明他缺乏自立精神、嚴重自卑,害怕失敗。在眾多教徒面前下跪、在家人目瞪口呆中赤身裸體,不過是采用極端方式獲得優越感的一種手段,他的生命態度指導了他的現實行為。

還有一種行為,可以清晰證明心靈對肉體的影響。大家都熟悉這種情況,可以導致短暫的生理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人類每一種情緒都有相對應的生理表現。人們會以某些可見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包括站立姿勢、說話態度,有的掛在臉上,有的藏在身體的顫抖中。類似變化也體現在器官的異常上。比如有的人突然滿臉通紅或者面色蒼白,這就意味著血液循環受到了情緒的影響。焦慮、憤怒、悲哀以及其他任何情緒都利用肢體語言找到了表達的渠道,而每一個人又都擁有自己獨有的肢體語言。

例如“害怕”這種常見情緒,有的人會表現出渾身發抖,有的人可能毛發倒立,有的人可能心驚膽戰,還有的人會滿頭大汗,出現窒息癥狀,聲音顫抖沙啞,甚至畏懼后退,身體失去平衡,也會失去食欲甚至拼命嘔吐。其中一些人,可能是情緒影響到了膀胱;而另外一些人,可能情緒會影響到性器官。比如一些人在考試的時候會出現性亢奮。在醫學領域,我們將性欲和焦慮看成兩位一體,也有一些心理學家宣稱兩者毫無聯系。他們的觀點多是基于個人經驗,主觀臆測。這才導致有人可以看到兩者的密切聯系,而有的人卻視而不見。

個體心理學研究發現,這些行為反應和家族遺傳是有關系的。可以從中看到一個家族的特點和弱項。在同一情景下,同一個家族的成員往往表現出相似的動作。有趣的是,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情緒造成的反應,推斷出身體的變化機理。人們的情緒和肢體語言告訴我們,心靈在分析利弊后如何做出反應。例如,個體為了盡快解決面臨的問題,會選擇大發脾氣,對這類人而言,發脾氣、攻擊對方是解決問題的最快辦法。如此一來,憤怒情緒就會影響身體器官,調動它們的行動。有的人生氣的時候會胃疼或者滿臉通紅,在驟然發動情緒轉化的情況下,甚至會引起頭痛。在患有偏頭痛或者習慣性頭痛的患者身上,我們通常可以解讀出被壓抑的憤怒或屈辱。而對一些嚴重的患者來說,他們一旦生氣會導致三叉神經痛甚至癲癇病癥發作。

心理情緒到底是通過什么途徑對人的肉體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這一點目前無法弄清楚,或許在將來也無法徹底理解。人們一旦心理緊張,他的自主神經系統和非自主神經系統會同時發生作用。當出現情緒緊張的時候,自主神經系統會自動做出反應,例如猛拍桌子、緊緊地咬住嘴唇,或者狠狠地撕碎紙片。這些下意識的動作總是不由自主地發作。一些小孩子,會下意識地啃鉛筆頭或者是自己的手指甲,這些都是緩解自身緊張情緒的渠道。這些行為一旦出現,就說明他們正面臨著某種巨大壓力或外界威脅。

同樣道理,包括我們自己,在和陌生人接觸的時候,往往臉紅、發抖,甚至抽搐,這些都是由于內心焦慮和緊張造成的。通過非自主神經系統,把這種莫名的緊張感覺傳遍全身各個器官,任何一種情緒都可以觸發這種渾身上下的緊張。平時這些緊張表現可能不如以上描述的那么明顯,我們在此只是進行列舉,表達與神經緊張相關的身體語言,進行詳細解讀。

繼續深入研究下去,可以進一步發現,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隱藏著一種情緒的表達功能,這種身體語言就是心靈和肉體交互作用的結果。既然心靈和肉體是我們關注的一個整體,也是構成這個整體的兩個重要部分,那么對心靈和肉體交互影響的研究,就成了個體心理學的重要課題。

綜上所述,個體生活方式和相應的情緒都會對肉體發展產生持續長久的影響。在確定兒童性格和生活方式定型的情況下,我們只要有足夠經驗,完全可以推斷出這個孩子未來的身體發展情形。勇敢者的心理性格將更加直接地表現在他們的外在體格上。他們的身材優于常人,身體健碩,舉止大方。自信姿態很可能是影響肉體發育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一身健美的肌肉。就連勇敢者的面部表情也是和常人不一樣的,他們的臉龐有著剛毅果敢的完美曲線,到最后他們的所有外在特征都會受到這種影響,甚至連頭骨的外形都會發生改變。

現在我們完全可以確認心靈對大腦思維運轉的影響。研究病理學若干病例,一些因為左腦損傷喪失讀寫能力的患者,只要耐心地進行大腦其他部分的訓練,完全可以重新擁有讀寫能力。這通常會發生在中風患者或者腦部受損患者的身上。大腦的其他部位接過受損部位的工作,重新將身體器官功能恢復存檔,這一點在證明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教育意義和研究價值上尤其重要。可以看出,心靈可以對大腦施加巨大的影響力,大腦也不過是心靈的重要工具。如此一來,我們就有可能找到開發大腦激發大腦潛力的辦法。人們再也不必苦惱于腦力有限這個困局,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辦法來訓練強化我們的大腦,使其適應越發復雜多變生活的需要。

在這里,我們必須知道,心靈一旦選錯生命的意義,例如缺乏合作能力,將導致大腦接受錯誤影響,阻礙其發展。基于此,許多缺乏合作能力的兒童,在后來的人生中很難發展出相應的腦力或者理解能力。在個體心理學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已經洞察到成年人言談舉止中隱藏的童年時期的成長秘密,對他們所勾勒出的生命意義和世界觀一覽無遺,我們完全有能力幫助他們找出困擾他們的心靈障礙,幫助人們糾正生活中的錯誤行為。這也奠定了這門學科發展壯大的基礎。

第三節 心理特征和生理類型

心靈和肉體的確存在某種恒定的聯系,這是眾多學者公認的事實。但是,還沒有誰可以找到兩者間的因果關系或者聯系橋梁。例如,克雷奇默爾,他通過人的外貌特征來尋找相應的心理特征。他將人劃分為不同類型,包括圓臉、短鼻子以及肥胖型。就像莎士比亞筆下的尤里烏斯·凱撒所說:“我愿身邊的人都身體肥壯,腦袋溜光,通宵安眠。”(《尤里烏斯·凱撒》第一幕第二場)

克雷奇默爾將外在體型和特定心靈聯系起來,但是卻解釋不清造成這種聯系的原因。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此類體型的人并沒有表現出身材的缺陷,他們完全適應我們的生活文化。生理上,他們認為自己十分健康,對自己的力量充滿信心,和常人并無區別,和人交往時也是自信滿滿,他們對生活非常熱愛,從未有寸步難行的苦惱。在心理學界,將這類人稱為外向型人格,并沒有詳細解釋,或許是因為他們從不為身材而發愁吧!

克雷奇默爾還有一種類型劃分,那就是神經質,這類人身材高、鼻子長、腦袋尖,通常不愛說話,性格內向,比較敏感,一旦遭受精神刺激,容易引發精神分裂。在莎士比亞筆下,也有這類人的形象描述:“那個卡西烏斯看上去面黃肌瘦,他思慮太多,這個人非常危險。”(《尤里烏斯·凱撒》第一幕第二場)

也許是因為身體上的缺陷,讓此類人越發關注自身,變得悲觀內向。他們也想得到同伴們的關注,但是有一天卻發現自己對別人而言可有可無,因此變得更加尖酸刻薄,多心疑慮。但是也要承認,縱使是矮胖的樂觀型人格也有發展成膽小自卑的神經質人格的可能。如果成長環境使他們向這個方向發展,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也完全可以做到通過打擊把任何天真無邪的兒童摧殘成精神病患者,這是可怕的,也是要誓死捍衛的倫理界線。

在長期的生活經驗中,有的人可以一眼看穿一個人的合作能力。鑒于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人們一直在下意識地尋找這樣的信號。合作的必要性在暗中驅使著我們找到很多的心理暗示,使人們在混亂無序的生活中更迅速更好地抓住前進的方向,并且也可以看到,在每一次歷史大變革來臨之際,許多心靈敏感的人已經意識到變革大潮的訊息,加入推動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行列。但是這種努力出自本能,所以容易犯錯。

大家通常不喜歡那些身體特征存在異常的人,對容貌丑陋或者身體畸形的人敬而遠之。人們無意中已經做出這類人難以合作的判斷。這顯然是錯誤的,人們的判斷或許是出于某些生活經驗。對于那些身體異常的人,目前還缺少與之加強合作的辦法。他們的身體缺陷無形中被放大,成為犧牲品,這是人類社會的悲哀。

接下來,針對以上研究進行總結。在人生之初的四五年,孩子們確立了自己的心靈訴求,奠定心靈和肉體的基本聯系。生活方式已經定型,并養成了相應的情緒、動作習慣和精神特質。此時,也學會了一定的合作能力,通過這些合作能力,我們學會評價和理解別人。已經驗證,所有失敗行為都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合作能力不夠。

現在,我們可以給個體心理學擬定另外一項定義:這門學科就是對個體合作能力缺乏的程度進行了解。心靈是一個整體,生活態度貫穿此人的一生,個體釋放的情緒、情感和思想與其生活方式完全一致。如果我們僅僅悲哀于眼前的困局,與未來福祉背道而馳,依靠改變情緒是毫無意義的,必須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才有消除困境的可能性。

因此,個體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為我們的教育和醫療事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啟示。對于患者的性格缺陷,進行單一的治療,是不可取的。必須找出這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中的錯誤,找出這個人心靈對生命意義的誤區,以及了解這個人對周圍環境的錯誤看法,這些才是心理學真正要完成的研究任務。一位稱職的心理學家,并不是用針扎一下孩子,看看他們能跳多高,也不是用手撓一下,看他們笑得多厲害。這些做法在現在的心理學界普遍存在,或許這些措施可以告訴我們一些患者的心理情況,但不過是一種機械的驗證方式罷了。

研究個體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個體心理學研究課題和調查素材,比偏向于生理學和生物學方向的心理學研究,有著更好的優勢。對于研究刺激和反應,試圖追蹤創傷或震驚造成的影響,以及發掘遺傳因素并觀察其發展的學者們,這種說法同樣適用。在此重申,在個體心理學的研究范疇中,我們把完整的心靈作為考察的對象,研究人類個體賦予自身和世界的意義,他們樹立目標和處理生活各類問題時的行為方式。目前來看,我們了解一個人的最佳途徑,是觀察這個人的合作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北区| 太康县| 澄城县| 邵阳市| 石家庄市| 罗田县| 甘洛县| 垫江县| 滦南县| 休宁县| 富锦市| 且末县| 桃源县| 如皋市| 松阳县| 福泉市| 永修县| 漾濞| 黎城县| 奉化市| 常德市| 华坪县| 古田县| 海林市| 青阳县| 嵊州市| 津南区| 扎赉特旗| 肇东市| 神池县| 都江堰市| 施甸县| 定结县| 桃园县| 绍兴县| 苍梧县| 双桥区| 澄迈县| 黄陵县| 宽城| 大石桥市|